初谈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

2020-05-25 02:57乔利杰朱明军李彬于瑞卫靖靖马腾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中西医结合研究生

乔利杰 朱明军 李彬 于瑞 卫靖靖 马腾

[摘要]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注重视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模式构建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该文在结合目前培养现状基础上,认真梳理中西医结合培养的关键要素,将从正确树立中西医结合观、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学习、开放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中西医诊断与治疗上相互融合、建设导师队伍5个方面谈如何构建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思维模式。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思维模式

[Abstract]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inical thinking mode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importa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uring the master's degree training period.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ultivation, this article carefully combs the key elements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ultivation. It will correctly establish the view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basic and relevant knowledg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pen the teaching mode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m of mentors talk about how to build a clinical thinking mode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rofessionalmaster; Clinical thinking mode

中醫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史上的一大瑰宝。西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思维模式。两者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但目标都是为了维护人类的健康[1],在其不断地发展中,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才能推动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正如《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所说:“中西医相互融合,绝不仅仅是技术方法上的,更重要的应当是中医的临床思维与西医的分析思维的逐步融合”,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思维的融合,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在于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该文将从正确树立中西医结合观、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学习、开放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中西医诊断与治疗上相互融合、建设导师队伍5个方面谈论如何培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临床思维模式。

1  正确树立中西医结合观

培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建立临床思维模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观。中医发祥于中国古代,是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与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3]。西医以解剖学为理论基础,借助先进的检查技术与精密的仪器,从器官、组织、细胞以至分子水平,研究观察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以此确定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和预防[4]。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为了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同点在于[5]中医以宏观为主,西医以微观为主;中医以辨证为主,西医以辨病为主;中医侧重于整体,西医侧重于局部;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两者各有利弊。要充分认识并客观对待两者的优势与不足,切不可一味摒弃中医,或摒弃西医。中、西医只有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才能谋取更长远的发展。

2  加强中西医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

完备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建立临床思维模式的基本要点。无论是中医上的脏腑、阴阳、五行学说,还是西医上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只有深入学习理解,才能融会贯通,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相结合,进一步诊断疾病,治疗疾病。

现观国内中、西医发展的状况,虽然国内大力弘扬中医,各个中医药院校将中医基础列入重点学习科目,但中医的学习与发展相比于西医依然较弱,尤其是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中医经典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医理论的精华,其中中医4大经典——《黄帝内经》《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学生,学好经典,首先要读懂经典,理解字、词及条文本义;其次,要熟读或背诵经典,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熟才能深入理解经典;最后要用经典理论去辨证论治,学以致用。对于学校,首先要引导学生有学习经典的意识,了解学好经典的重要性。其次,要增加中医经典教学的课时数,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能在课堂上与老师深入学习交流,加深对中医经典的认识。学好中医经典,可深入理解中医的精髓,更好地掌握临床辨证、分析、诊治疾病的技能,提高自身诊疗水平。

此外,为了全面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模式,在学习中西医结合基础知识与中医经典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了解和掌握中西医结合相关知识,如哲学、易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心理学、语言文字等,这些知识对中西医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密切关系[6]。通过系统的学习,也会加深对中西医结合思维模式内涵的理解。

3  开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临床思维的产生[7]。大部分医学院校,只重视医学理论知识的教导,从而忽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了解书本上的知识,却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不利于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因此,开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模式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可设置相关教学仪器,如脉诊、经络循行相关设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学校可建立临床诊疗模拟系统,模拟从接诊、问诊、诊断到治疗一系列过程,让学生切身体验诊疗经过,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8]。最后,重视临床转科与考核制度。临床知识与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大量临床实践的积累。在临床上,学生真实面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辨证分析和临床诊治,通过对疾病分析、诊治过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临床思维模式。转科结束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及病历书写等考核,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同时也对学生认真转科起到督促作用。

4  中、西医诊断与治疗上相互融合

中医以辨证为主,西医以辨病为主。临床上,病情复杂多变,常出现病人痛苦不堪,而中医辨证不明的情况。随着中西医之间不断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当代医学生必须将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与西医临床思维模式相结合,最大程度地解除患者痛苦,促进中西医的发展。

在诊断上,中医根据以常衡变、见微知著、司外揣内的诊断原则,从整体出发,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疾病相关资料、症状以及体征,分析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性和患病部位,以识别病症、推断病情[9]。但中医诊断方法往往难以明确人体内部细微变化,存在司外揣内之不足。西医则根据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借助科学仪器,对人体结构与功能进行检查与化验,与统一化、标准化的参考指标进行对比,得出检查与化验结果。而西医的机械化模式容易造成误诊或者漏诊。中医与西医诊断相结合,一方面可明确诊断,一方面可以弥补中医对内脏病变诊断的不足,还有一方面可防微杜渐,一定程度上避免疾病的加重与恶化。

在治疗上,中医治疗注重患者的个体性差异,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三因治宜的治疗原则,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还有急则指标、缓则治本、祛邪扶正、攻补兼施等原则,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西医治疗具有针对性,针对表现出来的病症及病灶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以纠正病变部位[10]。中西治疗相结合,可增强临床疗效,兼顾个体性差异。

5  建设导师团队

在研究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过程中,导师的教导是关键。但需注意的是,单一的导师指导研究生思维模式建立的制度容易使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固定化,不利于创新。因此,给每位研究生组建一支3~5人相关专业指导老师的团队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缺陷。每个导师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如科研方面、临床不同科室等,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及特长。学生可从不同的导师身上,学到不同的知识,实现全方面、系统化的发展。

中西医学临床思维模式相互交叉、融合、创新,符合当今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规律[7]。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发展了5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人才,但其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因此,为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长远发展,进一步培育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要从人才培养的早期阶段即研究生阶段着手,逐步建立和完善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思维模式,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柏宁,李英粉,李增梅,等.对中、西医学文化差异的分析与解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2):112-115.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content_5046678.htm,2016-02-26.

[3]  孙广仁,童瑶,陈文垲,等.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

[4]  唐仁康.中西医历史比较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5]  周永红.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目的之我见[J].中医教育,2017, 36(5):32-35.

[6]  宗科丽.中医药经典典籍向文创产品转化的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7:1-39.

[7]  范铁兵,杨志旭.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思维模式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7):1289-1303.

[8]  翟宏颖,石月萍.西医院校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6):6-7

[9]  林柳兵,蘇凯奇,沈艳婷,等.中西医思维的差异[J].中医学报,2018,33(11):88-92.

[10]  王逢春,张桂侠.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化思考[J].中医学报,2011,24(6):1-3.

(收稿日期:2019-10-10)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中西医结合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