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角下的理工科专业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研究

2020-05-25 02:33艾建平向军淮李文魁胡丽玲程丽红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艾建平 向军淮 李文魁 胡丽玲 程丽红

摘 要:关注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发展,不得不重视其价值观的培养;价值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作为高校教育主渠道的专业课堂教学顺应时代精神的应然抉择。文章通过辨析价值观教育的概念、探讨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分析价值观教育的症结和提出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四个方面论述理工科专业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研究现状,为进一步从工匠精神视角研究理工科专业的价值观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工匠精神;理工科专业;专业课堂;价值观教学

自2016年和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后,教育界对此话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关注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发展,则不得不重视其价值观的培养;价值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作为高校教育主渠道的专业课堂教学顺应时代精神的应然抉择。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被反复地强化。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教师应努力发挥自身的价值引领作用,将学生的精神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

一、价值观教育的概念辨析

有学者提出,价值观教育应被包含或涵盖在德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之中,可用“价值观教育”概念来代替“德育”概念。有研究者持不同意见,认为价值观的内容远比道德丰富的多,道德教育不能代替价值观教育。还有学者认为,道德价值虽然构成价值观教学的根基,但在当前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不能解决人在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另外,也有一部分学者使用“价值教育”来代替“价值观教育”,无论是从目的还是内容来看与“价值观教育”没有实质的区别。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价值观教育”这一概念仍然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厘定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避免概念的混乱。在这里,比较赞辛志勇等人的观点,即价值观教育不同于德育,德育的内涵和外延无法涵盖价值观教育的所有内容。

二、价值观教育的功能探讨

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探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二是对教育本身发展的价值;三是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如韩立君重点考察了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价值观教育具有构建和引导现代社会集体价值观的功能;辛志勇等人认为价值观教育的功能,既与受教育者的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也与价值观自身有关。他们认为,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价值观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最基本的途径;从个体层面来看,价值观教育为个体应该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指明方向。郭元祥、姚林群等从价值观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出发,认为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达到身心和谐,内在的精神价值超越外在的物质刺激,对个体的行为起到评价和规范的作用。

三、价值观教育的症结分析

随着我国价值观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兴起,在实施过程存在怎么样的问题和不足是价值观教育研究不可回避的课题。王振存认为,受主流文化乏力、传统价值迷失、应试教育挤压和内容方法失当等原因的影响,价值观教育存在“无根”性、“无主”性、“无位”性和“低效”性等问题。张应平等人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现实现状,认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对人需要的认识不清,对人的价值认识不清,对人的关系认识不清等问题。崔振成在分析现有的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和效用性提出质疑,认为当前的价值观教育存在导向模糊、脱离实际、方法滞后和评价偏颇等问题。王葎则从价值观教育合法性危机的事实出发,认为我国价值观教育存在地位的“边缘化”、内容的“偏狭化”、方法的“知识化”、主体的“外在化”等困境。不难发现我国的价值观教育存在的某些共性问题受到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如教學内容缺乏深度和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法滞后不灵活,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作用发挥不够等,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我国当前价值观教育的症结所在。

四、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提出

当前,国内教育领域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在教育方式上,很多研究者反对强制灌输,倡导价值引领。刘铁芳认为,必须引导个体走向与他人、世界的关系中,拓展个体人生的价值内涵,把个体引向美好人生追求,这是教育的基本内涵,因此应重视教育的价值引领。也有学者从课堂教学的层面探讨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提出课堂教学改革要以价值关怀为路向,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学科教学,运用课堂对话和潜教学的方式,使教学成为富有价值的世界,实现教育的“成人”与“成事”。有学者认为,要很好地达成课堂教学价值观目标,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教师要重视价值观建设,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正视价值冲突,抓住教学契机;加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还有学者认为,要挖掘各类课程的价值元素,遵循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有效融合,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成才。综上所述,可知寻找教学中实施价值教育的合理途径与教育机制是当前进行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五、结语

纵观国内30年来的价值观教育研究,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进步,为今后的价值观教育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未得到充分解决。例如:在研究方式上,偏于“书斋式”研究,而疏于“田野式”研究,缺乏真正的实验研究和全方位的跟踪观察;缺少对他国价值观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深入剖析及其在中国本土化适应性的进一步论证;立足于时代精神和学科课程独特性,且从课堂教学层面进行价值观教学研究相对不足。相对于人文课程来说,理工科课程的价值观教学是高校价值观教育的短板和难点,理工科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是理工课程教学重“技”的掌握和运用,缺乏对学生价值自觉的培养,特别是工匠精神的熏陶和引领;理工科教师考虑育“才”重“器”的多,考虑育“人”育“德”的少,“理工男”形象突出,缺乏社会情怀。

参考文献

[1] 辛志勇,金盛华.论心理学视野中的价值观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4):53-57.

[2] 辛志勇,金盛华.西方学校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3(04):27-32.

[3] 辛志勇,姜琨.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J].人民教育,2005(18):5-9.

[4] 韩立君.浅议价值观教育的功能[J].教育科学,2004(20):21-22.

[5] 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05):12-17.

[6] 王振存.青少年價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0(02)::61-65.

[7] 张应平,董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评论,2014(05):96-98.

[8] 王葎 著.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 刘铁芳.自我认识的提升与个体价值精神的超越—论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引领[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11-15.

[10] 黎琼锋.价值关怀: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7(29):43-47.

[11] 姚林群.论课堂教学中价值观目标的达成[J].中国教育学刊,2014(04):64-68.

[12]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7年度校级教改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YB-17-78-31、KSDYJG--2018-04;文章为2018年校级研究生教改研究一般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7YB130;文章为2017年度校级《材料力学性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艾建平(1986.10- ),男,汉族,江西上饶人,讲师,研究方向:纳米功能材料和课程教学改革;向军淮(1971.10- ),男,汉族,湖南辰溪人,教授,研究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和高温合金;李文魁(1976.09- ),男,汉族,河南安阳人,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和自蔓延合成;胡丽玲(1987.08- ),女,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