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首先,要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出发,构筑起美丽中国的梦想;其次,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问题,为人民谋福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所在;再次,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并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奋斗;最后,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焕发出绿色、生机、活力的光明前景,从此带领全国人民走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遵循的价值准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初心。因此从以人民为中心出发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仅有利于我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也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长久的实施和发展。
一、以人民为中心:构筑起美麗中国的梦想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性判断告诉我们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愈来愈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愈来愈突显。人民群众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希望生活的环境优美宜居,能喝上清澈甘甜的水、呼吸上清新怡人的空气、吃上安全健康的食品、欣赏上宏壮美丽的山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群众着想,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景愿,这便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初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美丽中国的梦想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撒播下希望的种子。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浙江工作时,收到一封来自杭州崇文实验学校30名孩子的一封信,在信中孩子们希望能够得到总书记的指导和帮助,保护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说:“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珍惜资源就是珍惜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持续发展就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浙江这片美丽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沃土上,需要每个人都来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江河、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矿山,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路,使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这封信不仅体现出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出发,表达出对子孙后代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需要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理念加以支撑。
自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美丽中国的梦想正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深入人心。2013年3月17日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美丽中国梦想的主体,是美丽中国梦想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生态文明建设永续发展的脉搏掌握在人民手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抒写美丽中国的绿色华章。2015年5月25日,总书记来到新建社区,在村民袁其忠的农家乐“画春园”里,他和村民们促膝交谈。村民们向总书记述说着村庄的变化,当听说新建社区正在规划建设绿色生态旅游景区,总书记说:“这很好。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这段话从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向人民群众展示出“绿色”就是通向致富的康庄大道,绿色和发展可以实现“双赢”,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让人民获得更多生态福祉。将蓝图交给人民,把愿景交给人民,让美丽中国的梦想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扎根。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要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必须着力解决人民反映强烈的生态矛盾和问题,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要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要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依靠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二、实现美丽中国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进行伟大斗争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人民的幸福指数,关系到民心的凝聚力,关系到世世代代人民的美好生活,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完成,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依然众多,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建设美丽中国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美丽中国的道路上面临的生态问题众多,但绝对不能不能掩盖问题、回避矛盾,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分析和解决生态问题,给予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福祉。2016年8月24日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时指出:“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老百姓意见大,怨言多,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的角度,关心人民群众的健康,他深知生态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美丽中国绝对不能脱离人民,绝对不能背离人民,要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以促进和保障民生,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保障民生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保护生态就是保障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诚然,为人民谋幸福不能喊空口号,要真正的体察民情,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入当地的生态环境中,拿出具体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在生态环境上为了使人民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足感,就必须制定严格的生态制度和方案,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给予人民群众更多环境保障,对危害和破坏生态的行为绝不姑息,对受害的人民群众给予安抚和补偿,让人民群众都能生活在安乐宜居的环境之中。
实现美丽中国要敢于触碰生态改革深水区,进行伟大斗争应当以人民为中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之所盼,施政所依。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最深刻最集中的体现,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以人民为中心出发,在深化生态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人民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当地的生态状况,认真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对生态环境引发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二,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关于保护环境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出现问题应当妥善解决。将国家出台的保护生态的政策用最朴实的语言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人民群众真信、真懂、真做。第三,出现任何由于生态引起的社会问题或矛盾,相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并合理的解决。由自然资源分配不合理引发的矛盾、破坏环境引发的矛盾都有可能造成矛盾进一步扩大,应当防患于未然。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出现恰恰说明我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够健全,通向美丽中国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第四,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人民来时刻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的到不到位,人民的雪亮眼睛一眼就能判断,让人民参与进来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问题和不足,监督政府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更加效率、更加完善,促使政府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满意的生态文明答卷。
三、实现美丽中国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伟大工程
建设伟大工程是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一个重要环节。伟大工程的建设需要党的领导,伟大工程的建设离不开人民。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人民团结一心建设伟大工程。
(一)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才有领导力量和可靠保障
没有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美丽中国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民的意愿,符合实现美丽中国的价值准则和当今时代的要求。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就一定能够得民心、顺民心。民心向党,有何事能阻挡?最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为了给人民谋求美丽中国,走遍中国在2018年考察海南和长江时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他分别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破坏了就很难恢复。”“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因此,只有中国共产党才不会让美丽中国的梦想变成“镜中花”、“水中月”。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实现美丽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带领人民进入新时代,使得中国人民向强起来进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所望,不负人民所托,有能力有实力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更加坚定了人民建设伟大工程的自信心,使得美丽中国的梦想更具有可实现性。
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历史工程,通向美丽中国的道路依然漫长,因此2018年5月18日至19日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杖、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历练自己,不断更新自己。首先,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为人民服务。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增强“四个意识”,时刻发扬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作风,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要甘于奉献,为了人民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心中永远装着人民。其次,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本领,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抵御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生态文明建设中难免会发生意外,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最后,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引领人民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领導人民一起共建美好家园。而且,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与人民群众形成了血浓于水的亲情。中国共产党要牢记使命,为了与人民的这份血肉情怀,要发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精神,与人民携手不断推动美丽中国阔步前行。
(二)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中,人民不仅是国家的主人,还是国家的实践者;人民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享受者,还是生态环境的维护者;人民不仅是美丽中国的工程师,还是美丽中国的绘画师。充分发挥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人民在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中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应当充分调动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人民被动的去做一件事情和想要做一件事情完全是两码事,只有人民主动的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自觉的行动,美丽中国才能够呈现在人民面前,才能够保持住美丽中国的形象使之“不褪色”。并且这股人民的热情还能激发出人民的创造性。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棘手的生态项目,这时就需要人民发挥群众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建设美丽中国的效率。
应当促使每个人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要懂得生态文明建设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践行者,人民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民必须从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做起,有些事情可以说是举手之劳,如不随地吐痰、垃圾归类;不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保护花草植被等。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积土成山,积水为海。
应当促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河北塞罕坝林场的三代人民,用55年的拼搏奋斗将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生命绿洲。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继承这种愚公移山的崇高品格,坚持不懈、百折不回地为建设美丽家园而拼搏。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党和人民齐心协力种下绿色,种下希望,就一定建设好伟大工程,就一定能收获美丽和未来!
四、实现美丽中国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就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且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必须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基础上推进伟大事业。
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人民创造的,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尊重自然。以人民为中心绝对不是什么“人类中心论”,而应该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当我们尊重这位自然“朋友”时,她定会还给我们和谐、绿色、生机盎然的家园。大自然无私地向人类馈赠着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人类必须要学会感恩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与自然携手风风雨雨共走了几百万年,因为有人类的出现,自然才变得更加精彩,因为有自然的滋养,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只有和谐共生才能和平的长久的走下去,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諧共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民必须守护好祖国的大好河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明确发展时必须符合生态效益,更好的生态福祉才会给人民的美好生活增添幸福之味。如果我们不尊重自然,就一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当前,大自然已经千疮百孔,水土流失、温室效应、大气污染、资源匮乏等现象不停的侵蚀着自然,其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如果生态衰败必然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生态如果遭受破坏,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会大打折扣,以至于出现不满情绪。我们在发展的同时绝不能不顾后果的大量开采,绝对不能以牺牲美丽环境为代价换取GDP。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不断获取绿色GDP,因此应当明确“绿色”带来的不只是短暂的发展利润,它是能长久的形成一种绿色的循环,生态的改善会给人民带来更多幸福滋味,从而激发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力和创造活力,从而给中国经济换上绿色的“引擎”,不断给中国带来经济效益和民生效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让生态获得实效,让人民得到实惠。马克思指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中国社会要发展就必然要向大自然索取,也必然要改造自然,但这种改造不是无节制的,而是可持续的,不是无目的的,而是合乎规律的。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人看来应当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万物存之必有其理,万事行之必有其道,唯有人与自然朝夕共处,则天地不朽,百姓安乐也。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现自然的内在规律、人与自然的规律。发现自然规律就需要人民的智慧,借助科学的力量不断的去探寻。发现规律后不要试图凌驾它而是利用好它。人民如果掌握到了自然规律,受益者不仅是人民群众自己,自然界的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中国人民的努力还需要全世界人民一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母亲,全人类要共同呵护好她。我们无权让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灭绝,也无权让地球上任何一处美景在这个自然界上消失。世界人民只有生活在一个山明水秀、其乐融融的家园中才能够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世界人民携手共筑一个山青水碧、天蓝地绿、万物生机勃勃的世外桃源。
综上,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人民的力量,美丽中国梦想的实现需要人民拼搏奋斗,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3亿多中国人众志成城,一同抒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绿色篇[N].浙江日报,2017-10-8(01).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李国权(1994- ),男,汉族,山东定陶人,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时期执政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