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 张春燕 詹晓东
1.乐山市市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乐山
2.攀枝花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四川攀枝花
3.攀枝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攀枝花
乐山市市中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属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带,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区内有三江七河,水源充沛,气候适宜,适宜蔬菜生长,区内茄子常年种植面积1 000 hm2,是市中区主要蔬菜种植作物之一。近年来,茄子种植产量逐年下降,黄萎病等病害日趋严重,对市中区茄子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解决市中区茄子种植的生产难题,特开展本实验,提炼总结出适合市中区的茄子种植技术,以便开展技术推广工作,进一步扩大茄子种植面积,提升茄子生产单位面积产量,保障广大市民的“菜篮子”安全和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品种为墨茄(常规种),砧木品种为托鲁巴姆(C1)、托托斯加(C2)、果砧1号(C3)、惠美砧霸(C4);对照为墨茄(常规种)实生苗(CK)。
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龙旺蔬菜种植基地。
将种子放在55℃水中浸泡15 min,后放入温水中浸种10 h,再用清水浸洗干净,在20~30℃环境中催芽。当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砧木种子要先于茄子种子5 d播种。
1.4.1 接前准备
准备好嫁接用的刀片、酒精、嫁接夹子、喷雾器和支好小拱棚架、盖膜、遮阳网等。
1.4.2 嫁接时期
砧木苗5~7片真叶时开始嫁接,接穗选择3~4片真叶嫁接。
1.4.3 劈接法
嫁接时将砧木苗上端横切去(高出泥土2~3 cm),去掉刺和叶片。用嫁接刀在断茎顶端自上而下垂直一刀,刀口长0.5 cm左右;接穗选择生长健壮的茄子苗,在半木质化处去掉下端,保留2~3片真叶,将切口处削成楔形,楔形面长与砧木的切口深度相等,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使砧木与接穗切口对齐紧密结合,用嫁接夹固定。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长11.0 m、宽1.3 m,包沟开厢,面积14.3 m2,试验面积214.5 m2。株距45 cm,行距65 cm,每小区定植48株,双行单株栽植,四周设保护行。其他田间管理工作同常规,调查茄子的主要农艺性状、黄萎病病株和产量,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
试验品种农艺性状调查表数据(表1)分析表明,嫁接茄子比未嫁接茄子(对照)在定植后,嫁接苗返苗快,花期、坐果期时间提前,抗低温能力明显。
试验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表数据(表2)分析表明,从单果重上看,C1砧木嫁接的茄子表现出大果较多,且大小较均匀的特点,单位面积产量明显高于未嫁接的对照实生苗茄子,产量提高30.46%,平均产量提高19.63%。嫁接茄子成熟后保持原有的风味,口感正常。
表1 试验品种农艺性状调查表
发病植株情况调查表(表3)数据表明,从抗病上看,嫁接后茄子的抗病能力明显提高,黄萎病发病率为0.0%~4.8%,未嫁接的茄子为17.0%左右,其中,用C1砧木品种的抗病能力最强,抗病率为100.0%。
表2 试验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表
表3 发病植株情况调查表
本试验结果表明,嫁接苗茄子比实生苗茄子花期、坐果期、收获期时间提前;嫁接苗茄子表现出大果较多,且大小较均匀,产量明显高于实生苗茄子,抗低温能力也明显提高;4个砧木与墨茄采用劈接法嫁接苗,黄萎病病株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实生苗茄子,嫁接苗病死率为0.0%~4.8%,实生苗病死率为17.0%。
综上所述,嫁接茄子田间综合表现性状比实生茄子好,能够明显提高茄子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提高茄子的商品性,提早茄子的上市时间;茄子嫁接苗栽培技术能够很大程度地解决生产上的难题,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