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SI平均跳距路损的DV-Hop定位算法

2020-05-25 08:29周向邹学玉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标测距定位精度

周向,邹学玉 (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室内无线定位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大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室内场景,这些地方人口相对集中,对人员、物品等位置信息有较高的需求。已知的定位技术,比如全球定位系统[1]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在室内定位精度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很多学者开展了关于室内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经典的定位算法有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和基于非测距的定位算法[3]2大类。基于测距的定位方法有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4]、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5]、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5]和信号接收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6~8]等。目前使用RSSI测距定位的算法较多,该技术主要使用radio frequency(RF)信号,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值计算信号的传播损耗,按照相应传播损耗模型将传播损耗值转化为距离。这类方法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但硬件成本高,能耗大。基于非测距的定位方法有质心法(centroid method)[7]、距离向量法(distance vector hop,DV-Hop)[9]、无定型算法(amorphous)[10]、近似三角形内点测试法(approximate point-in-triangulation test,APIT)[11]及凸规划法[12]等。这类方法能节省硬件成本,但定位精度不高。

针对上述2大类测距方法的优缺点,部分学者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案:李凤超等[13]研究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改进的DV-Hop定位算法,该方法采用设置跳数阈值,并对跳数进行加权来求平均跳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定位精度;方旺盛等[14]结合DV-Hop与RSSI测距方法,提出设定一个基准值RSSIbasic,结合DV-Hop中每一跳的RSSI值来求出两者比值,以此作为跳数的方法;刘三阳等[15]利用信标节点的平均跳距误差,对未知节点与信标节点之间的距离进行了修正;Feng Xin等[16]给出了一种以RSSImax为参考对象的比值改进方案并由此提出了HCRDV-Hop算法;Omar等[17]提出了Hybrid DV-Hop算法,该算法主要是利用RSSI值把未知节点升级为信标节点,并循环优化位置信息。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未知节点的定位精度,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跳距加权系数分母可能为0;以路损比作为跳数无法表征路损值与距离的非线性特性;DV-Hop全局平均跳距不能准确反映局部平均跳距。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基于RSSI平均跳距路损DV-Hop定位算法(average hop distance’s path loss DV-Hop,ADLDV-Hop):首先改进跳距加权系数计算方法避免其分母为0;然后,对不同信标节点构造相应的估计平均跳距节点集,以提高局部范围的平均跳距准确性;最后,以平均跳距路损值为基准折合实际单跳路损值为非整跳数,以期减小节点间距估计误差。

1 无线信号传播损耗模型

基于RSSI的测距定位是获取无线网络节点位置信息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无线信号传播损耗模型[6]为:

(1)

式中:d为发射点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m;PL(d)为阅读器收到距离为d时标签的RSSI值,dBm;d0为基准距离,通常为1m;PT为信号发射功率,dBm;pL(d0)为基准距离RSSI值,dBm;η为标量,表示路径损耗指数,一般取2~4;xσ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高斯噪声,4≤σ2≤10[19]。

某个节点i传播距离为d时的路损值记为:

(2)

在实际信号传播过程中,无线信号强度会随传输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导致测量的RSSI值的相对误差增大,因此去掉信号较小的RSSI值,可以在一定范围上提高定位精度。以2.4GHz频段的无线信号传播RSSI值的ADAWifi测量数据为例[20],对所采集数据拟合,得到RSSI值与距离的关系,结果如图1所示。

图1中包括了线性插值拟合折线和对数拟合曲线。由于RSSI值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且该影响并不随着距离改变而变化,所以线性插值拟合折线会出现波动起伏;另外该折线反映了距离越远,RSSI值越小这一整体趋势。对原始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对数拟合得到对数拟合曲线,该曲线验证了RSSI值与距离之间的对数关系。由于RSSI值是反映实际距离的信号强度数值,所以误差较小的RSSI值可以使距离的计算更精确。由于较小的信号强度不易被检测,会导致相对误差增大,因此,不使用RSSI较小的值计算距离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在笔者算法ADLDV-Hop中只取单跳的路损值作为测距依据。

2 DV-Hop算法基本原理

DV-Hop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信标节点两两之间的距离,然后信标节点将携带的信息传播给其它相邻节点,并在传播过程中记录不同信标节点之间的最小跳数[12~14]。该算法主要由距离矢量和节点之间的最小跳数来估计平均每跳距离,进而估计信标节点和待定位节点之间的距离。当某待定位节点得到至少3组到信标节点的距离信息时,使用三角形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该节点的估计坐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少量的信标节点,求得较多的待定位节点坐标,并且定位范围较广。

由于节点在平面上随机分布,不同节点之间跳数、跳距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实际坐标与利用DV-Hop算法估计的坐标之间有较大的误差。为解决算法中跳距方差过大使得定位误差较大问题,引入非整数跳数(即节点之间的跳数可以为非整数,如1.22数值)来降低定位误差。

3 ADLDV-Hop算法

3.1 跳数阈值

当两信标节点之间距离一定时,跳数值越高,表明传播路径越曲折,对平均跳距的影响越大。因此,去除不合理的跳数,能够有效的提高定位精度。对于信标节点i来说,最大跳数:

(3)

式中:R为节点通信半径,m;hi,max为最大跳数,保留2位小数。

3.2 平均跳距

3.2.1 平均跳距加权

在DV-Hop算法中,跳数与信标节点的通信半径具有强相关性,通信半径R越大,节点间的最小跳数越小。李凤超等提出的一种平均跳距加权方法采用式(4)对跳数进行加权[13]:

(4)

式中:wi,j为权重系数,1;m为参与以信标节点i为中心的平均跳距计算的其他信标节点总数,个。

3.2.2 平均跳距节点集构造法

下面以图2为例说明平均跳距节点集构造法,并由此计算平均跳距。已知信标节点i,j1,j2,j3,j4,j5,j6,未知节点q1,q2,q3,节点通信半径R,其中j6为距离i最远的信标节点(距离2R)。得出最大跳数hi,max=2.00。

从图2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j1,j3在通信半径内,i到j1,j3的最小跳数为1跳;i到j2的最小跳数为1跳,由于j2不在i及其有关节点的可达半径R内,则j2不参与i的平均跳距计算;j4在i的通信半径R外,但在j3的通信半径内(j3可与i节点通信),因此j4最小跳数为2;j5,j6都在i的通信半径外,j5到i的最小跳数为2,j6到i的最小跳数为3,大于所设定阈值2.00,舍去j6。综合上述信息求平均跳距得:

(5)

3.3 节点间距离估计

节点间距离估计分覆盖与否2种情况。

(6)

假设信标节点i(这里的i也可为未知节点)与覆盖的未知节点q之间的路损值pi,q(di,q)(简记为pi,q),已知i,q之间的估计距离为d=Di,q,考虑随机噪声xσ均值为0,则由式(2)可得Di,q应满足:

(7)

则实际跳数为:

(8)

2)信标节点i不覆盖未知节点q但连通可达。若i到未知节点q之间存在多个不同传播路径,则Di,q取所有路径中的累加距离的最小值。具体方法如下:取节点i到未知节点q的每条可达路径上的相邻节点间的单跳路损值,若路径l(l=1,2,…,L)为i-j1-j2-…-jn-q(其中j1,j2,…,jn为未知节点),则路径l上每条链路的路损值为pi,j1,pj1,j2,…,pjn-1,jn,pjn,q,由式(6)计算每条链路距离,路径l的估值距离为:

(9)

3.4 未知节点坐标估计

设未知节点q与n(n≥3)个信标节点连通,,若n个信标节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xn,yn),由式(8)或式(9)估算未知节点q到n个信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d1,q,d2,q,…,dn,q,用最小二乘法[18]求出未知节点q的坐标(xq,yq)。设待定位节点坐标为(xq,yq),误差值为Vi,可列出误差方程如下:

(10)

令(X0,Y0),(∂x,∂y)为待定位坐标的近似值与修正值。现设定X0=x1,Y0=y1,利用泰勒级数将式(8)线性化得到:

(11)

式(11)可以写作:

(12)

根据最小二乘法,即残差向量V和权矩阵A满足VΤAV为最小的条件下,求取未知数的最佳估值。 如当V=O时有最小平方差时,求解方程(18)得X=-(ATA)-1(ATL),未知节点的坐标(xq,yq)为(x1+∂x,y1+∂y)。

3.5 ADLDV-Hop算法流程

算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

4 算法仿真及数据分析

使用软件MATLAB2017b进行结果仿真。仿真模型为100m×100m区域大小。发射功率为40mW,信噪比为10dB,取RSSI噪声为xσ~N(0,4)[19],假设信标节点和未知节点通信半径都为R。试验次数为50次,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定义定位精度[14]评价指标为相对定位误差:

(13)

仿真分为2组进行:第1组与经典的DV-Hop算法和RSSI值测距定位算法进行对比,第2组与文献[15]中的BRDV-Hop算法和文献[17]的Hybrid DV-Hop算法进行对比。每组算法分别从节点通信半径、信标节点比例、节点总数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每次改变其中的单一变量。

4.1 ADLDV-Hop算法与其他算法的数据对比分析

选取空旷地区的路径损耗指数η=2,信噪比为10dB。

1)未知节点总数加上信标节点总数为100个,节点通信半径R=30m,信标节点比例在5%~45%范围内改变。图4反映了随着信标节点比例不断升高的过程中5种定位算法的相对定位误差逐渐减小这一整体趋势。当信标节点比例在5%~10%之间变化时5种对比算法的相对定位误差都高于30%,缺乏实际的定位意义;当信标节点比例在10%~40%之间变化时,5种算法定位精度提高明显,其中ADLDV-Hop算法相对于DV-Hop、RSSI测距定位、BRDV-Hop和HCRDV-Hop算法,其相对定位误差上分别减小了约10%、8%、7%、5%;在信标节点与节点总数比例在5%~45%范围内改变时ADLDV-Hop算法的定位精度优于其他4种算法。另外,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信标节点比例高于40%时,信标节点比例增加所引起的定位精度提高趋于饱和,此时依靠增加信标节点比例来降低相对定位误差的性价比较低。

2)未知节点加上信标节点总数为100个,其中信标节点20个,未知节点80个,改变节点通信半径R。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信标节点总数和节点比例一定时,增加节点通信半径,ADLDV-Hop算法相对于DV-Hop、RSSI测距定位、BRDV-Hop和HCRDV-Hop算法,其相对定位误差上分别最大减小提高了17.2%、13.3%、8.2%和7.6%;随着通信半径在10~40m的范围内增大,DV-Hop、RSSI测距定位、BRDV-Hop算法的相对定位误差下降趋势缓慢,而HCRDV-Hop和ADLDV-Hop算法的相对定位误差下降较为显著;通信半径从10m增至40m时,ADLDV-Hop算法的相对定位误差减小了6.6%,优于BRDV-Hop和HRCDV-Hop算法的相对定位误差减小值3.8%和3.2%。结果表明,在满足一定信噪比的情况下,ADLDV-Hop算法在节点通信半径增大时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

3)保持信标节点与未知节点例为2∶8,且节点的通信半径为R=20m,节点总数在100~400个范围内变化。在通信半径R=20m的情况下,增加节点总数时保持信标节点比例不变,从图6中可以看出,ADLDV-Hop算法相对于DV-Hop、RSSI值测距定位、BRDV-Hop和HCRDV-Hop算法,其相对定位误差分别最大减小了11.2%、10.6%、6.2%和4.1%;随着节点总数的增加,5种算法相对定位误差均逐渐减小;当节点总数数量增加到3倍时,ADLDV-Hop算法的相对定位误差从28.0%下降到18.6%,BRDV-Hop算法的相对定位误差从32.0%下降到24.4%,HRCDV-Hop算法的相对定位误差从32.0%下降到22.5%。结果表明,依赖节点总数数量增加来提高定位精度需要付出较大代价,性价比不高。

4.2 不同信噪比和不同路径损耗指数对ADLDV-Hop算法相对定位误差的影响

1)保持节点总数为100个,信标节点与未知节点比例为2∶8,路径损耗指数η=2。对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相对定位误差进行分析仿真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7中可以看出,在信噪比为5dB时,ADLDV-Hop算法相对定位误差为30.4%,随着信噪比的增大,相对定位误差逐渐减小;当信噪比为30dB时相对定位误差减小到5.1%;由此表明,信噪比增加,有利于ADLDV-Hop算法定位精度的提升。

2)保持节点总数为200,信标节点与未知节点比例为2∶8,信噪比为10dB。选取不同的路径损耗指数η,对3种算法(HCRDV-Hop算法、BRDV-Hop算法和ADLDV-Hop算法)进行仿真试验,结果如图8所示。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路径损耗指数η取值范围内,随着路径损耗指数在2~4之间逐渐增加,3种算法相对定位误差都逐渐增加,但ADLDV-Hop算法相较于BRDV-Hop和HCRDV-Hop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路径损耗指数越高,ADLDV-Hop算法定位精度下降,但在相同条件下的定位精度优于BRDV-Hop和HCRDV-Hop算法。

5 结语

笔者提出的ADLDV-Hop算法,通过改进跳距加权系数,解决了可能出现跳距系数无限大的情况;针对不同的信标节点计算其平均跳距,克服节点分布不均匀带来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后以平均跳距及其参考路损折合实际路损来估算节点间距,增加了估计距离的准确性。相对于HVRDV-Hop和BRDV-Hop算法,在相同条件下,ADLDV-Hop算法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精度;同时,增加节点通信半径和信噪比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

猜你喜欢
信标测距定位精度
北方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自定位精度研究
小米8手机在城市环境下的单点定位精度研究
基于RSSI测距的最大似然估计的节点定位算法
Galileo中断服务前后SPP的精度对比分析
水下声信标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GPS定位精度研究
GPS定位精度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导盲杖设计
直流系统行波测距的误差分析
基于VMD和TEO的高压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测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