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伟
过去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展开,学生往往被动接受,二者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对等的地位,所以就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各科目的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学科不再仅仅只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也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目的是让每一个學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所以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教育界逐渐提出了“愉快体育”的教学理念,愉快体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教育教学,契合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时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1]。
一、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主体颠倒的教学形式有很多弊端。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是教学真正的主人,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所以,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体会到教师的愉快教学,感受教师为学生带来的课堂趣味。教师要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思考、摸索学习、锻炼,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为学生与教师都不注重体育课程的学习,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实现有效的锻炼。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体育课程的参与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对体育锻炼充满信心,在最开始的时候,选择的教学项目应该是运动量较小、比较新颖的项目,这样的项目不会使学生产生疲惫的心理。例如,教师在跳高教学中要耐心为学生讲解跳高活动的要领与注意事项,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为基础差的学生详细指导,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愉快体育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创新,首先要保证体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一个框架内,而是要跳出框架实际体会学生的内在需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去创新教学内容,推动体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要具备新颖的特点,丰富体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中。其次,还要保证体育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适应性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满足并适应学生的真正需求,考虑学生身体情况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情况,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科学制定教学内容,保证体育课堂锻炼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还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满足初中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愉快感。
三、亲自实践,与学生共同进步
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仅仅让学生自己锻炼,教师全程不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所以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这样无论教师开展什么体育活动,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在组织篮球活动时,自己也要积极加入其中一个队伍,提升队员的积极性,激励队员努力拼搏。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使学生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只有在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下展开体育教学活动,学生才可以在心中流淌出愉悦的感觉,真正感受到运动为他们带来的美好体验。
四、结语
总而言之,过去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较为传统,学生感觉不到乐趣,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伴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广,人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渐提出了“愉快体育”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一样的教学体验。愉快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使学生在教学当中体会到了很大的乐趣,从而爱上体育,在体育锻炼中更加投入,更加具有活力。只有大力推广愉快体育,才能使体育教学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的魅力[2]。
参考文献:
[1]谢靓.在初中田径体育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的建议[J].田径,2017(7):8-9.
[2]谢琴.运动强度与愉快感:“双重模式理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2):7-9,35.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