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梅
摘 要:“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教学者的关注,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却没能体现出其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且比较随意。基于此,探寻如何高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实践能力;策略
一、动手实践在数学课堂中的现状
1.实践操作次数比较少
初中数学课堂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反复动手操作是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检验,也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交流,但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其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未能认识到数学实践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实践操作比较随意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设计数学课堂时,没有提前设计所学数学知识,没有思考应该如何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相结合,对实践操作的过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都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突发奇想,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去实验。这种操作随意性比较大,于学生而言比较突然,因而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且学生对这样的操作没有丝毫准备,致使在操作过程中课堂秩序比较混乱,达不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1.科学设计数学课程
在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手来,可以实现学生手和脑的高度配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数学知识,更加透彻、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教师应该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初中数学课程时,应该科学、合理地提前设置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应该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这样可以实现教学的有序进行。
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应该是实践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引路人、设计者。教学实践活动要与课堂理论知识相互融合,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课堂,更依赖于教师对实践与创新课堂的研究。因此,初中教师应该综合上述各方面的因素,从学生入手,以教材知识为着力点,研究适合初中学生的实践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案,不断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2.多种活动形式共同培养
初中数学教师设计好课堂实践方案后,就可以着力于课程实践活动内容的考虑,让学生在这些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实现自身实践能力的突破。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数学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课堂,避免随意性的实验课堂,如可以设计形式丰富、内容广泛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实践,根据所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猜想实验结果,观察实验想象,验证实验结果。在教学“图形运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图形,在学习完相关概念和原理之后,自己去移动这些图形,从而加深对图形各种运动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设计和制作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图形;可以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调查研究,培养初中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此外,實践活动的设计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过程的设计中去,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更多、更丰富的实验形式,以此来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教师在设计这些数学活动时,应该遵循现实性原则,即这些活动一定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进行的,一定要有利于初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否则活动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另外,一定要注意活动设计的循序渐进,遵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顺序和规律。
3.增加实践频次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适当增加实践的次数,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去记录,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反思。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实践者还是发现者,可以发现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是否存在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是否可以改善。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应该遵守教师制定的实践活动秩序和要求,自觉维护实践秩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不断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三、结语
虽然在初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上述方法的尝试,我相信,对初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会找到新的方向。当然,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知识的获得途径也不仅限于此,它还依赖于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自觉性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宏伟.新课改下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2016(13).
[2]米丹.如何增强初中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J].读书文摘(中),2015(8):86.
[3]郭景芝.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0):70.
注:本文系2018年度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初中数学学科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发展研究”(课题批号:BY[2018]G3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