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大学为例

2020-05-23 07:09邹金平房龙勇陈威旨苏冠华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3期
关键词:工具性回归方程成就

◎邹金平 房龙勇 陈威旨 苏冠华

一、问题的提出

学业求助由Nelson-LeGall 于1981 年首次提出,他认为学业求助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以应对学习挑战的一般性问题解决策略。根据求助者的目的和方式的不同,不同学者对学业求助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本研究采用李晓东的划分方式,将学业求助分为三种类型: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这一特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完成学业任务所具有能力的判断与自信。

成就目标指成就行为的目的,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如学习策略)的特征。关于成就目标的类型有多种划分,本研究采用成就目标的三分法,即成就目标包含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和掌握目标三种成分。

一直以来国内外研究者研究较多的是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存在脆弱假说和一致性假说。本研究将自我效能感聚焦至学业自我效能,结合成就目标理论,考察不同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另外国内关于学业求助行为的研究主要以中学生为对象,对大学生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以江苏大学学生为被试,调查其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求助的情况,探讨三者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江苏大学总共抽取160 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其中,男生72 人,女生88 人;大一10 人,大二44 人,大三55 人,大四51 人。

(二)研究工具

1.求助行为问卷采用由杨林慧编制的《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共14 个项目,采用5 点量表计分,包括工具性求助5 题,执行性求助4 题,回避求助5 题。它们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2、0.84、0.83。

2.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由俞文钊(2001)翻译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5 点量表计分,被试得分越高表示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得分越低表示学业自我效能感越低。

3.成就目标问卷采用李春方翻译的《成就目标问卷》。问卷包括趋近-成绩目标、回避-成绩目标和学习目标3 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趋近-成绩目标)、0.89(回避-成绩目标)、0.89(学习目标)。

(三)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成就目标、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业求助上的状况

从表1 可知,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得分为3.44 分,整体水平中等。成就目标各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学业求助各维度的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

?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用独立样本T 检验考察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业求助行为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以年级和成绩为分组变量,学业求助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和表4。

?

?

images/BZ_43_1274_295_2292_476.pngimages/BZ_43_1278_492_2292_589.png

表2 显示,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在性别上均无显著差异

表3 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4 显示不同成绩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差异显著,而执行性求助行为和回避求助行为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做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前10%与后10%的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差异显著(p=.013<.05);10%-30%与后10%的学生工具性求助行为差异显著(p=.014<.05)。这说明,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比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

(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求助的相关分析

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结果见表5。

?

数据显示,成绩-趋近目标与工具性求助呈显著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与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即越是关注于比他人更加优秀的大学生越发倾向于工具性求助行为,而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目标设定更为消极,他们要么不做任何尝试直接使用他人成果,要么选择回避和放弃。

学习目标与工具性求助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学习目标的学生对学业求助抱有积极肯定态度,认可学业求助带来的益处,在需要时倾向于工具性求助。

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工具性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执行性求助和回避行求助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的学生对工具性求助有正面的态度。

(三)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学业求助的回归分析

以成就目标定向中成绩-趋近、成绩-回避、学习目标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分别以学业求助中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行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察成就目标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否对学业求助行为有预测作用。

?

表6 显示,在逐步回归分析后,学业自我效能和成绩-趋近目标两个自变量依次进入了工具性求助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有意义。结果表明,成绩-趋近目标、学业自我效能对工具性求助均有正向预测作用。

?

由表7 可知,学业自我效能和成绩-趋近目标两个自变量依次进入了执行性求助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有意义。数据说明成绩-趋近目标对执行性求助有正向预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执行性求助有负向预测作用。

?

由表8 可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绩-回避目标两个自变量依次进入了回避性求助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有意义。说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回避求助有负向预测作用,成绩-回避目标对回避求助有正向预测作用。

四、讨论

(一)大学生学业求助的特征分析

从统计均值来看,大学生学业求助行为呈中上水平,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大部分都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在具体的求助方式上,工具性求助的得分远高于回避性求助。但同时执行性求助的方式得分也达到了中等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会将时间分散于学业外的其他活动,在学习任务和自己的安排冲突时,会有一部分学生采用执行性求助的方式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这样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不会占用自己太多的时间。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业求助的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和唐贵芳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唐贵芳的研究表明,在初中阶段,女生比男生在需要帮助时更多地采用工具性求助[8]。究其原因,是大学和中学的学业在教学方法、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中学生而言,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采用工具性求助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而这种情况在大学阶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男女生在学业求助方式的选择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不同成绩的学生工具性求助行为具有显著差异,通过LSD多重比较发现,成绩排名在专业前10%、10%-30%与后10%的学生在工具性求助行为上的差异显著,这是因为采取工具性求助的学生只有遇到充分思考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才向他人求助,这种“适应性的自我调控策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因而易导致好的学业成绩。

(二)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求助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业求助行为显著有关,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效能对回避性求助和执行性求助有负向预测作用,对工具性求助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不愿意求助,这一研究结果支持脆弱性假说。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在实际中往往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总是采取回避、放弃的行为。

工具性求助和成绩-趋近目标、学习目标呈显著的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和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呈显著正相关。成绩-趋近目标和学习目标都是根据对潜在的正面结果做出的趋向性的自我调控,这使得个体在向他人求助时,不仅要求问题的解决更追求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而成绩-回避目标则是根据负面结果而做出的逃避性自我调控,这种调控唤起不利于任务投入的自我保护过程和无助感的动机反应,因此在需要时选择回避求助。

五、结论

1.大学生在学业求助方式上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2.不同成绩的大学生在工具性求助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绩在班级前10%和10%-30%的学成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

3.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工具性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执行性求助和回避行求助呈显著负相关。

4. 工具性求助和成绩-趋近目标、学习目标呈显著的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和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呈显著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正向预测回避性求助,成绩-趋近目标正向预测工具性求助和执行性求助。

猜你喜欢
工具性回归方程成就
了不起的成就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失恋“成就”的CEO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