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强国地位的评判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0-05-23 07:09董瑞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评判强国竞争力

◎董瑞

一、引言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中国2019 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58 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9%。同年,美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4 万亿美元。从数量上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是中国仍然在出口商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与贸易强国存在很大差距。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本文就是基于这些背景下,经过对近些年来的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了解我们中国的贸易水平与其他贸易强国的差距,得出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对中国如何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如何成功转变为贸易强国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贸易强国的评判指标体系

贸易是互通有无,是自愿的货品或服务交换。这是交易的实质。贸易强国是指国家出口的商品数量大并且质量好,并且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能够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国家。世界经济形势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些深刻影响着中国资本的流动方向。

贸易强国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不同,不同国家体现这些特征的表现也不同,因此贸易强国与判断标准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一)传统贸易理论中贸易评判体系的变化

重农主义时期,财富的唯一源泉是农业,此时评判的标准为农产品的生产及出口量。重商主义时期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因此,此时的贸易强国评判标准为金银输入量的大小和贵金属的持有量。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中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是衡量一国贸易实力的指标,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一国贸易实力越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有着非常明显的局限性——相比较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没有什么绝对优势,如果参加国际贸易则不能得到好处。继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在比较优势理论下,每个国家总会存在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会从贸易中获益。此时的标准是生产技术的高低。到了20 世纪60 年代,产业内贸易理论问世,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种产品,此时贸易强国的评判标准是制造业的发达程度。

(二)现代学者对贸易强国评判体系的看法

对贸易强国的内涵与特征的了解是一个不管深入的进程,因此,对贸易强国的评判标准也是不固定的。对于贸易强国的判断指标有很多,现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关于贸易强国的评判指标涉及产品科技实力、国家话语权、自主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依据核心指标的内容和特征,大致有以下分类:

1.强调产品竞争力和贸易地位的指标体系。

学者们的大量研究是基于产品竞争力和贸易地位构建的贸易强国指标体系。典型的如:陈泽星[1]认为:一个贸易强国所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出口产品的结构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一国出口产品或外贸产业处在价值链高端、该国企业具有较强的风险抵抗能力,能够及时应对外部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出口产品或服务的品牌的程度化高。陈丽丽[2]从贸易规模、贸易竞争力、贸易结构、贸易风险等方面设计贸易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柳思维[3]从进出口总额、出口结构、出口竞争力、出口质量、贸易条件、服务出口比重、贸易外溢效应、流通企业、外贸基础设施和外贸依存度十个方面来构建贸易强国指标体系。

2.包含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地位的指标体系。

在强调产品竞争力和贸易地位的基础上,有部分学者将非贸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地位的指标引入到贸易强国的评价体系中。如,张幼文[4]等构建一系列的指标,来界定贸易强国的主要特征;陈飞翔和吴琅[5]等从贸易特征、外贸的基本面和外贸对经济社会作用等多层面角度来构建评判体系;魏浩[6]等则通过基于以下因素,如通过劳动分工、技术进步等,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贸易条件与贸易结构、贸易主体与贸易内容、贸易差额与贸易市场及贸易品牌等方面内容;另外,郝志功[7]则根据IMD、WEM、迈克尔波特等人的综合思想,从贸易规模、交易效率等八条标准来构建评判贸易强国的指标体系。杨双锋[8]的研究发展成果认为,不断进行有效提升我们中国传统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是我国经济迈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

(三)包含国际话语权和政治地位的指标体系

还有个别学者认为应该将国际话语权和政治地位的指标纳入到贸易强国的评价体系中去。比如,张科[9]运用市场份额、产品竞争力、国内经济基础、人文教育发展、贸易发展规律等指标,选择了二十二个国家的数据、四个因素进行分析。何新华[10]则从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制度参与、抵御经济发展波动能力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三、中国的贸易强国地位分析

贸易大国,因其生产的商品数量大而称之为贸易大国,但产品的竞争力未必强,因而也不能称之为贸易强国。在全球贸易低迷的状态下,中国依然是第一贸易大国,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很难得。但是出口产品的科技水平不高。衡量一国是否为贸易强国,贸易数量的多少是首要因素,其次更重要的是质量。从数量上看,截止2019 年底,中国外贸企业进出口总值不断增加,为4.58 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贸易国,对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且贸易总额是2000 年的10.43 倍。因此可以得出,中国是一个真正的贸易大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因而也具有贸易大国的特征——生产的东西多。但是,从质量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技术与质量的提高过分依赖引进,自主开发能力弱

图1 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

从表中可见,我国的进口货物构成有六七成为制成品,而在出口货物构成中八九成为制成品,这充分说明了加工贸易占了大部分地位。依赖国外的技术,并且在技术引进中依赖少数国家导致我国技术引进效率不高。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上仍然呈现依赖出口低附加值产品,进口资本产品的格局。并且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不足,且缺乏研发资金投入。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总量的大国,贸易结构的弱国

首先,服务贸易存在以下问题:1.发展起步快,但规模相对较小。服务贸易由2000 年的660 亿美元上涨到2019 年的8331 亿美元,12.62 倍的发展速度。但是服务贸易占总贸易量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0%左右。2.服务贸易虽在不断发展中,但结构长期不平衡。相比于货物贸易,我国的服务贸易后来居上,十八年来平均增长率约为15%。但是从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多,知识密集型、技术产权专利型、资本类服务贸易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滞后于货物贸易发展。并且,我国依旧是服务贸易逆差大国。总的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晚、水平低、结构不合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另外,在货物贸易中同样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进出口货物以制成品为主,虽然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所增加,但是出口产品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

(三)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强劲,但是高端产品缺少核心技术

图2 中国海关历年出口商品分类金额

我国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品和制成品为主,2018 年,我国出口商品总金额为24866.82 亿美元,其中工业制成品为23516.89 亿美元,占了94.6%的比例,比2000 年的89.8%超出了4.8%。说明我国拥有大量的制成品出口市场,并且制成品出口发展强劲。但是出口的制成品效益低,附加值低,缺乏深加工的产品,缺少自主品牌。中国很多产品都是进口-加工-出口的模式,没有形成自己的加工链。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市场上有很多同类替代品,市场上替代品多时,出口产品的价格就低,完全是因为缺乏自主品牌,定价能力弱。并且在瞬息万变的贸易与复杂的国际关系显得极为被动。

四、中国贸易强国的实现路径及建议

判断一国是否为贸易强国的主要指标有:产品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国际话语权。中国与贸易强国在各方面还有一段距离,中国成为贸易强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国家应搭建创新型平台,营造创新环境,为自主创新提供渠道。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国家创造的创新环境,创新发展思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走出舒适区,最终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者。

2.优化商品结构,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

3.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给予优惠政策。贸易强国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引导作用,支持创新性企业的成长。同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国际竞争环境。

4.进出口相协调。中国的贸易一直是逆差的状态,货物贸易逆差在缩小,服务贸易逆差的比例很大。所以应该进出口相协调,进口出口同时利用。

总之,中国贸易大国地位从未动摇,正在向贸易强国道路上前进,同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评判强国竞争力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学习强国”礼赞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秦晋争霸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