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洋警官,做大山里的扶贫志愿者

2020-05-23 10:06沉潜
莫愁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宜州刘三姐百香果

文/沉潜

卢森堡退休警官汉森·尼可·勒内偶然看了电影《刘三姐》,便爱上刘三姐的故乡。他在无意间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便深入农村志愿脱贫。在广西宜州刘三姐镇乍洞村,与其说尼可是在扶贫,不如说他是在汗水中找到心安。心安即是归处,他乡终成故乡。

闻歌定居广西宜州

尼可曾是卢森堡杜德兰杰镇的一名警官。2013年,53岁的他因一次意外,身体受伤,提前退休。此后,他开始心心念念地计划环球旅行。从卢森堡出发,他先后饱览非洲、美洲、亚洲众多国家的自然风光。中国是他旅行计划的最后一站,原本打算看看北京就打道回府,可到了中国,他一发不可收拾,从北到南游遍了大半个中国。

在广西南宁时,导游向尼可推荐了电影《刘三姐》。尽管一句中文都不懂,他还是被“歌仙”刘三姐那好比春江水的山歌打动。听说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是刘三姐的家乡,他决定去看看。

被连绵起伏青山环绕着的宜州,美丽、清新。潺潺小溪从山间流过,翠竹倒影水中。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令他着迷。回国后,他卖掉房车,在宜州买房,过起了钓鱼、遛狗、喝咖啡的慢生活。

2018年3月,尼可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则征集乡村志愿者的消息。在宜州生活5年之久的他,自告奋勇地报名。发布这则消息的人,是宜州区刘三姐镇乍洞村书记谢万举。谢万举原本在宜州区文广新体局工作,后被抽调到乍洞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谢万举计划带领贫困群众种植40亩百香果,正逢播种期,可村里青壮年都在外打工,严重缺乏劳动力。于是,谢万举利用互联网征集志愿者,帮忙给百香果打桩、搭架。

3月31日,尼可背着照相机在约定地点登车,前往位于云贵高原南麓的乍洞村。虽然道路越走越曲折,但风景秀美,兴奋不已的尼可拍个不停。抵达乍洞村后,村民贫穷得超出尼可想象。土砖堆起的房子里没有像样物件,家具由旧木板拼搭而成,更没有冲水式卫生间,尼可心里不是滋味。得知谢万举的工作就是让村民富裕起来,尼可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助力当地脱贫

当天工作结束后,尼可找到谢万举,利用翻译软件询问:“我是否可以加入你的工作?”谢万举笑了笑,问道:“没有任何报酬,你愿意吗?”尼可回复说:“好的,以后你就是我的老板。”此后,只要谢万举到村里,尼可一定会跟着进村。

百香果树苗种下了地,尼可跟着在村里扎了根。从搭果架、挖排水沟到栽苗、剪枝,地里总有尼可忙碌的身影。这些工作,于他而言并不容易,他总是竭尽所能。技术人员来村了,尼可最积极,第一个跑到跟前看示范。虽然听不懂,他会模仿着做。回到宜州市区后,他会上网查询与百香果种植有关的信息。这些寄托农民富裕梦想的百香果,被他亲切地称为“baby(宝贝)”。工作间隙,尼可会自言自语地说:“宝贝,快快生长,早点为村民带来收入。”

2018年夏季的一天,乍洞村迎来一场大暴雨,上洞屯的百香果园被雨水浸泡几个小时,如不及时排水,会导致根部溃烂,颗粒无收。尼可闻讯后,马上跟着谢万举赶到那里,组织十几名村民挖排水沟。尼可干活儿很卖力,村民被他打动了,不禁感叹:“外国人跑这么远帮我们种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经过几个月朝夕相处,尼可和当地村民熟络起来,靠手势或几句简单的汉语就能交流。有时天晚了,尼可会住在村民的泥瓦房里,与当地人一起吃玉米粥、红薯叶等食物,丝毫不觉得日子清苦。

8月是百香果收获的季节,尼可习惯用上衣小心地裹住自己的宝贝,轻手轻脚装进筐里。40亩百香果被京东商城收购,收入是20多万元。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宝贝长大,通过电商渠道进入千家万户,村民由此获得丰厚收入,尼可非常开心。

按理说,这一季的百香果收获后,他的志愿工作也该结束了,可他并没有离开。有人问他大老远过来图什么,尼可说:“我做志愿者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为了遵从内心。我看到村民能挣到钱,就很开心。”

成为刘三姐故乡人

谢万举扶贫任期届满后,申请连任。尼可也跟着谢万举一起,继续走在风尘仆仆的扶贫路上。谢万举的英语不灵,尼可也只会简单的汉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沟通,因为想帮助村民脱贫的心是相通的。他们不用翻译软件,靠眼神和手势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扶贫路虽难走,但有了尼可陪伴和支持,谢万举感觉不再孤单。

后饭屯是乍洞村人口最少的一个自然屯,全屯仅5户19人,也是该村唯一不通公路的屯。百香果收获后,得靠村民肩挑马驮,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送出来。

后饭屯的路成了他们的心病。为了考察地形,他们在崎岖山路来回奔波。渴了,就喝点山泉水。谢万举知道尼可爱喝啤酒,尤其是冰啤酒。一天,谢万举看到尼可蹲在泉边喝水时,故作轻松地说:“尼可,村里又欠你一瓶冰啤酒。”尼可开心地说:“泉水就是天然冰啤,再说,要是路修通了,顿顿都能喝上。”尼可把树叶卷成漏斗状,舀了一点泉水,像喝啤酒那样,品出满足的声音。不过,谢万举心里却有些沉重。

原来,他们考虑让后饭屯整体搬迁、异地安置,可是做了一圈思想工作后,群众故土难离,坚决不同意。对于20户以下的屯,政策没有修建道路的资金支持。这使得修路计划像大山里的白云一样缥缈起来。

谢万举和尼可并不甘心,多方奔走后,筹集到一些资金。加上村民自筹经费,2019年下半年一条2.3公里的砂石路,终于将后饭屯与山外世界联通起来。

尝到甜头的村民,已经学会百香果种植技术。2020年3月,村里的百香果已经种下,不久就会开出白紫色的花朵。除了种植百香果,他们还帮助村里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这片土地恢复生机后,未来有无限可能。

随着村民走上致富路,谢万举和尼可的归期也临近。村里给谢万举和尼可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手捧证书,尼可望着在山坳里洒过汗水的连片百香果园,笑呵呵地说:“我终于成为刘三姐的故乡人了。”

猜你喜欢
宜州刘三姐百香果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在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里来自新疆的阿里一家深深地爱上了宜州
落叶在跳舞
莫兰迪的夏天
会抒情的灰绿
五月的一抹新绿
宾阳县召开生源地助学贷款及大学新生资助工作会议河池宜州与浙江大学开展校地合作
宜州,四牌楼
刘三姐对歌
注目“刘三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