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静 苏小静
摘 要:各高职医学院校都在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但存在“课程思政”内涵及重要性理解不透彻,医学专业课“思政味”不足,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不足,教学内容模式化,教学方式单一,相关制度不完善等现状。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
《孟子·梁惠王上》有曰:“医者,是乃仁术也。”这句话语彰显了医学行业中医德的重要地位,医学生培养中医德教育的首要位置。高等医学院校承载着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优质医疗人才,推进中国健康战略建设的重大责任。但我国目前医患矛盾日益尖锐,仅依靠单一的思政课程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医学高等院校要动员各专业课教师自觉、自主的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医学专业课程中,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专业课教学守好自己的“一段渠 ”、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那么专业课推进“课程思政”的现状如何呢?
1 “课程思政”内涵及重要性理解不透彻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和专业课教师的教育理念未能及时更新,缺乏“全员 、全过程 、全方位 、全课程”育人的大格局,且存在“只教书不育德”的错误教育观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教师的工作,专业课教师没有义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而“课程思政”理念强调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其中针对医学院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课程相结合,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等[1]。医学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能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培养高专业水平、高品格的全方面医学人才。
2 医学专业课“思政味”不足
由于传统的医学应试教育,高职医学院校在课程观念上往往存在重学术轻思政的现象。专业课教师仅发挥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作用,而忽略了对医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也浪费了广泛存在于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大部分在校医学生也对思想政治课存在一定偏见,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课的学习中。这些现象都使得大部分医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仅流于表面形式,“思政味”严重不足。针对这一状况,医学院校要充分挖掘各门医学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认真分析各门专业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把医学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合,深化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
3 医学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可见高职医学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对专业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即要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大部分教师在讲授课程过程中,将知识内容限定在医学专业领域内,形成了“专”上到位,但“红”上不足的现象[2]。因此我们要努力提升医学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培养其价值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师德楷模、先进共产党员等的先锋模范作用[3]。
4 医学专业课教学内容模式化,教育学方式单一
在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路径和载体,教学方法单一,仍以灌输式教育方法为主。这些原因导致了目前的医学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价值灌输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引发学生反感,适得其反。因此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行之路。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医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紧密相关才能产生相应的指导作用[4]。专业课课程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有效途径,针对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有机融于课程教育中,以满足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5 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不完善
“课程思政”是上海高校对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行的实践探索[5]。近年来,全国高职医学院校积极开展 “课程思政”建设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发展,对于自然科学类学科占主要成分的医学院校来说,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尤为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相应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如有些医学院校专业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十分明晰,但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具体指标;专业课教师缺乏实施改革的动力与方向。因此,要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各相关部门要明确义务,落实责任,监督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措施;系统设计各专业各门课程时,在授课计划和课程标准中要融入德育内容[6],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课程的授课目标要明确德育任务;将专业课教师进行的实际育人效果纳入考核指标,激励广大专业课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建设。
各高职医学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中,虽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境,但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高职医学院校要继续探索,坚持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的育人价值,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明远,张春梅.以课程合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思考[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3):115-117.
[2] 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4-66.
[3]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4] 张涛.非思政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教育现代化, 2018,5(31):344-345.
[5]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导刊,2017(1):31-34.
[6] 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設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 2017(1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