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鹏,肖 磊,周 晟
在病理医师阅片过程中,经常会闻到浓重刺鼻的二甲苯气味,这些刺鼻的气味不仅影响病理医师的日常阅片,也给制片的技术人员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在常规病理切片制作中,如何在保证切片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接触二甲苯成了病理科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在封片胶的选用方面进行了甄别,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保证不影响显微镜阅片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干燥封片,最大程度的减少接触二甲苯,采用新型环保封片胶封片效果最好。
1.1 材料 随机选择2018年5~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存档的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组织标本蜡块200例;传统中性树胶(60%二甲苯溶液);新型环保封片胶;环保快干胶。
1.2 方法 将随机选择的标本蜡块连续切片3张,制作石蜡切片,将其分为A、B、C组,再放入72 ℃烤箱内烤30 min,然后放入全自动染色机中行常规HE染色,染色结束后置于通风处至切片表面乙醇完全挥发,最后由同一名技术员手工封片,其中A组切片采用传统中性树胶(以二甲苯作为溶剂,折光率为1.43)封固,B组切片采用新型环保封片胶封固(以烷烃类化合物作为溶剂,折光率为1.52),C组切片采用中性快干胶(以硬脂酸和汽油作为溶剂,折光率为1.49)封固。封片时滴加少许封片胶在组织上方,将玻片稍倾斜,用手将盖玻片顺着载玻片斜面轻轻放。由两位技术人员和两位病理医师从肉眼及显微镜下对3组切片进行盲观察,即不告知观察者3组切片封片胶的区别,由观察者评价3组切片的优劣,并做好记录。
1.3 切片评价标准 (1)肉眼观察切片封片胶均匀、无明显气泡;(2)保持组织染色后原有的透明状态,有利于镜下观察;(3)镜下观察有保存组织细胞核及胞质的染色形态;(4)封片胶完全渗入到染色的组织,隔绝其与外界空气的接触。
表1 3组封片胶的成片比较[n(%)]
通过3组之间平行对比观察和盲观察发现,A、B两组切片差异无显著性,树胶分布均匀,透明度好,镜下观察细胞均可呈现清晰的结构,红、蓝分明,对比清晰(图1,2),C组切片透明度良好,但树胶过于浓稠,不易散开,不能充分渗入到细胞核,导致镜下见细胞核呈黑色,影响诊断(图3)。同时在A组、C组切片中均能闻到刺鼻的二甲苯气味,B组切片无刺鼻气味,仅闻及轻微的柠檬香味,3组切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溢胶和气泡问题(表1)。
①②③图1 A组HE染色切片:中性树胶封固,细胞结构清晰,染色分明,但树胶分布不均匀,可出现巨大气泡,透明度不佳图2 B组HE染色切片:新型环保封片胶封固,细胞结构清晰,染色红、蓝分明,封片胶分布均匀,无气泡,透明度好图3 C组HE染色切片:中性快干胶封固,细胞结构清晰,透明度尚可,但易出现大量小气泡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各种中性树脂胶均含有二甲苯,为有害物质,对环境有污染,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均有很强的毒性作用,是一种致癌物质[1],长期接触不仅对接触者的记忆能力、反应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会引起头痛、脱发、失眠等症状,甚至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已有研究[2]发现将中性树胶与二甲苯比例控制在5 ∶1时可在最低限度使用二甲苯达到最佳封片浓度,然而在对市面上的三种类型的封片胶进行对比试验时发现以二甲苯和汽油作为溶剂的封片胶在使用过程中,二甲苯和汽油均会有一定的挥发,其浓度难以保持在最佳状态,导致封片胶浓稠,不易散开,分布不均匀,树胶难以渗入到细胞核,致使细胞核呈黑色,再者也易产生大量的空泡腔隙,难以驱除,造成类似色素样颗粒的细小黑点,影响镜下观察,用力挤压则会产生胶外溢现象。同时,国家规定医院病理科的切片需要长期保存达15年,有的还需要反复观察甚至会诊,故要求所用封片胶是近于中性、无色或微有颜色的,其折光率与所用载玻片、盖玻片、透明剂等的折光率几乎相等。由于折光率与透明度呈正比,与未着色的组织识别力呈反比,若封片胶的折光率高于组织,则透明度较佳,但识别力较差;反之,若折光率低于组织,则透明不良,但未染色部位的识别较为清楚,那么染色的切片则需以折光率在1.51~1.54之间的封片胶封固,透明度最佳,否则镜下图像会失真。
当然,随着病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环保、健康的意识也逐渐提高,目前出现了“全自动染色胶片封片机”的新型技术,它将染色与封片一体化,节省了人工,减轻了工作强度,且封片快,制作的切片整洁美观,更重要的是它在封闭环境下进行,大大减弱了对病理技术人员健康的损害[3],但其成本高,消耗快,基层医院难以推广。因此采用不含二甲苯物质,对封片诊断无影响,对病理技术人员及病理医师的健康无伤害,且折光率为1.52的新型环保封片胶,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好的健康封片胶以及封片技术应用到病理科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