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伦芳,唐锡科,罗鲜菊 (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100)
作为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是长管状骨中发生骨折最多的部位,其在全身骨折中占13%~15%[1],多由暴力打击、压轧所致。基于胫腓骨解剖的特殊性,患者发生骨折后骨折位置血液供应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增加了骨折愈合难度。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会诱发感染、骨折成角等并发症[2-3]。目前,临床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方法多种多样,疗效不一。本研究引入了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案,并辅之以相应的临床护理,为探讨其实施有效性,收集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140例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42:28、40:30,平均年龄分别为(47.84±3.26)岁、(47.91±3.15)岁。致伤原因观察组车祸伤23例、坠落伤12例、砸伤3例、其他伤2例;对照组车祸伤22例、坠落伤13例、砸伤2例、其他伤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诊断及X线检查确诊为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与WHO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临床诊断及分型标准描述符合[4];②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检查记录等资料完善,检查前均告知患者家属了解且同意加入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及重要脏器损伤患者;②合并其他类型骨折患者;③神志失常及精神障碍患者;④陈旧性骨折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⑥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者[5-6]。
1.3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对病情予以全面评估,纠正患者休克状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清创处理后使两骨折端充分暴露并予以复位,在患者腓骨外侧置入4~10孔钢板对腓骨予以固定,并采用C型臂机进行复查,确保复位理想后对胫腓骨予以长皮质骨螺钉固定,螺钉需超出胫骨内2 mm;针对严重胫骨骨折粉碎患者可给予开放伤口复位,对骨片进行游离,采用丝线进行捆绑固定,术后给予长腿石膏固定患肢。
观察组治疗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首先采用X线检查明确患者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针对多段骨折患者先对相邻两端骨折进行整复,穿针固定后标记下一骨折段穿针位置,对力线进行调整,通过修整实施固定,骨折段固定针不得少于2枚。游离骨回植后实施有限内固定,对创面予以缝合。针对污染严重者需实施清创处理,再给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护理措施:①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向患者说明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配合。②术中将手术室温度、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患者受凉。做好消毒工作,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③术后对患者给予心电监护,进入病房后宜采取去枕平卧位,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积极进行并发症护理,观察针点有无渗液、出血,敷料及时更换,2次/d。若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师给予对应处理。与此同时给予患者营养指导,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加快骨折愈合。鼓励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循序渐进,由被动练习过渡到主动运动,提高肢体功能。
1.4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用于对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评估,分值为0~70分,分值越低创伤越轻[7]。骨折恢复疗效标准:患者经过治疗骨折完全愈合,胫骨缩短低于5 mm且无肿胀、关节疼痛表示优;患者治疗后骨折基本愈合,伴随轻微胫骨缩短、肿胀为良;骨折愈合慢,胫骨缩短>11 mm为可;治疗后无改善或加重为差[8]。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住院、创面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I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对比: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优例数分别为45例、36例,良例数分别为20例、19例;观察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创面愈合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周)住院时间(d)ISS评分(分)观察组7021.28±3.5312.38±4.2215.39±3.2519.28±2.25对照组7030.39±2.4518.33±4.5326.56±3.3634.68±2.36t值8.43011.58310.2948.442P值<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对比[例(%)]
组别例数优良可 差优良率观察组7045(64.3)20(28.6)4(5.7)1(1.4)65(92.9)对照组7036(51.4)19(27.1)9(12.9)6(8.6)55(78.6)χ2值10.192P值<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对比[例(%)]
组别例数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关节活动受限 并发症合计观察组702(2.9)1(1.4)03(4.3)对照组704(5.7)3(4.3)5(7.1)12(17.1)χ2值 5.725P值<0.05
胫腓骨骨折是四肢骨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的可能,主要以青壮年为主,随着现代交通、建筑业的发展,胫腓骨骨折发生率逐年攀升。文献报道,撞击伤、踢伤以及重物打击、滑倒等均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胫腓骨骨折,大部分患者小腿前侧皮肤缺乏活动,皮下脂肪较差,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因此胫腓骨骨折多为开放性骨折[9]。目前临床治疗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强调恢复小腿长度,维持膝关节、踝关节平行,传统AO技术在治疗复杂性骨折中体现出较好的效果,具有无创性,固定效果好,然而其也存在术后并发症多的缺陷。本研究在治疗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中引入外固定支架治疗,该治疗方式有利于对软组织损伤进行处理,不仅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而且可以维持肢体长度,为晚期植骨提供方便。另外,与螺钉内固定相比,外固定支架治疗还能够大大降低感染、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无需再进行固定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影响[10],良好的力学性能使得骨折部位更为稳定,与此同时避免了内固定对骨折部位的遮挡及刺激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手术期间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常规检查,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术后应积极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增强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恢复优良率达到92.9%,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则低于对照组,体现了外固定支架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对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是促进患者骨骼愈合、提升患者肢体功能的有效术式,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