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王斌
血压升高后的小动脉硬化及血管损伤,是引发脑出血主要原因,多见于老年群体或高血压人群,重症患者可导致严重脑水肿及神经损伤,致残率、死亡率高。而伴随当前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脑出血发病率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1]。开颅手术为脑出血的常用治疗方法,可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并清除血肿并改善神经压迫情况,但手术创伤大,脑内组织长时间暴露,易引发感染及其它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微创手术凭借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切口恢复时间快等优点,逐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为进一步探讨开颅手术、微创手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本院部分患者分别实施开颅及微创治疗,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现将主要情况汇总如下。
选取本院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0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首发脑出血,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35 例,男22 例,女13 例,年龄38 ~67岁,平均年龄(52.36±4.21)岁。出血量50 ~70 mL 患者9 例,71 ~100 mL 患者20 例,100 mL 以上患者6 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8 例,额叶出血10 例,颞叶出血7 例;GCS 评分7 ~12 分,平均(10.16±0.42)分。研究组35 例,男21 例,女14 例,年龄39 ~68 岁,平均年龄(52.42±4.24)岁。出血量50 ~70 mL 患者10 例,71 ~100 mL 患者16 例,100 mL 以上患者9 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6例,额叶出血11例,颞叶出血8例;GCS评分7~13分,平均(10.21±0.44)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后给予止血、脱水及降颅内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参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内容及方法:行全身麻醉后取患者平卧位,于颞侧裂方向切口,长度5 cm,暴露颅骨后采用穿刺针探查血肿部位,后经由窄脑压板沿针刺道边缘进入血肿腔,吸除血肿后清洗,对活动性出血采用双极电凝止血处理,无出血后放置T 管引流。研究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取患者侧卧位,依照CT 扫描定位情况选择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穿刺点位于出血最大层面中心处,行气管插管全麻后于颅骨钻孔,作“十字”切口,穿刺血肿中心后连接引流管,于脑出血部位抽取10 ~15 mL 血肿,缝合包扎并固定引流管。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3 个月,参照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共包含8 个维度项目,共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后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包含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运动、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等11 个方面,共计42 分,NHISS 量表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4]。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脑出血多数情况下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具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数据显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死亡率为30%~40%[5]。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同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关联较大,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是引发该病的重要影响因素[6-7]。另有研究表明脑出血急性发作后,多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运动障碍,需及时手术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8]。传统开颅手术是临床以往治疗脑出血的常用方法,可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降低死亡率[9]。但开颅手术操作时间长,且对患者创伤大、危险系数高,脑内组织长时间暴露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影响整体治疗效果[10]。
本次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且随访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神经功能功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表明了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更具优势,主要表现为:(1)手术操作简便,节省了开颅手术的骨瓣制作及缝皮时间,通过术程的缩短,减少了手术时间的同时降低术中感染风险,且手术适应证广[11]。(2)微创手术采用颅骨钻孔方法,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利于降低切口感染、术后脑膨胀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无需进行二期颅骨修补,对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更小。(3)微创治疗后再出血几率低,且若发生再出血,可经原通路及时进行二次血肿清除,可有效保证手术治疗效果[12-13]。
综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利于患者恢复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