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民间传统工艺发展,弘扬匠人精神

2020-05-21 11:40刘晓雯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灯彩秦淮花灯

刘晓雯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从古至今有很多传统的工艺绝学不断流传下来,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沧海桑田,很多民间传统的工艺失传了,让人痛心不已。所以了解我国诸多的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和继承情况,并且积极努力去创新和保护他们,这也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应该了解和肩负的使命之一。

2019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一部分是和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句容市探访秦淮灯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柏华的秦淮花灯研究基地,参观花灯制作工坊以及大师的花灯展馆,对大师以及其家人进行采访。了解秦淮花灯的历史与发展并深刻体会民间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匠人精神。

秦淮灯彩起始于唐朝,兴盛在明朝,历史上素有“秦淮花灯甲天下”的美誉。从古传下来的秦淮灯彩都是由竹子编成笼,粘上多彩的纸张来制作的,做出来的花灯精巧绝伦被广为传颂。

刚到参观基地,我们发现大师非常平易近人,而且有着朴实深邃的目光,充分显示出睿智和自信。通过介绍和参观我们发现陈大师做的花灯与众不同,他年轻时因为自己对灯彩的兴趣而开始自学花灯制作。因为古老的花灯制作技术所用的竹子韧性有限,一些造型无法实现,所以他改用铁丝与绸布来制作花灯。这样就能做出更多造型精巧而又生动的秦淮灯彩。大师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地区灯彩的区别和特色,带着我们参观了他自己制作的花灯与获得的各种奖项还有他曾经参加过的活动。在大师的介绍下我才知道看起来简简单单的花灯制作起来却十分复杂,一个公鸡的一片羽毛就有三道制作工序,而一只鸡需要2000多片羽毛,多人合作的制作工期就要两个月。陈大师的秦淮燈彩造型独特、精巧艳丽而且善于采用动态的表现手法,结合声、光、电等多种高科技,让传统的秦淮灯彩更加富有活力。目前他的花灯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发展,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的传统工艺和智慧的结晶,让更多的民族和种族了解我国深邃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技艺。

通过大师的讲述我们知道了民间工艺现在面临着危机,在一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书上,已经有很多大师逝去了,而大部分人是没有留下传承人的,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只能从书与资料片上来观看那些工艺品了。通过采访我们也了解到大师在年轻的时候还未出名,花灯行业也不景气,只能自己贷款来买材料工具制作,大师年轻时候也曾欠债多达100万,好在后来有所成就,有很多人来邀请他去各地办灯展。而且国家也开始注重这方面的保护与传承,国家与省里都为他进行了资金补助和支持。

通过查看大师为我们展示的书籍,发现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以前从未听过。由此可见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由于这类民间传统工艺大多有地域局限性,因此了解的人也很有限,感兴趣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资金问题,很多都已经断了传承。自建国以来,我国虽然很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但还是因为缺少继承人的原因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这70年内,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近年来习主席也弘扬匠人精神,并且呼吁大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在这种状况我们建议能够从年轻一辈培养对这些民间传统工艺的兴趣,能通过纪录片、新媒体、综艺节目、课堂教育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和青年宣传传统工艺之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灯彩秦淮花灯
看花灯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挂花灯
秦淮古今不了情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做花灯
闹花灯
秦淮是道任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