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建议

2020-05-21 11:40柯健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思想政治高校

柯健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工作体系、工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方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通过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新形势下因受各种外在、内在因素的影响,忽视教育成长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方略。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完全形成有效合力。我们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由各单位共同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负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而事实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和明确分工,缺乏运行机制和沟通、协调、激励机制,很难形成有效合力,流于形式而易落空。

2、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化不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战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把思政辅导员作为过度性质岗位的高校屡见不鲜;辅导员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烦琐的事物性工作挤占思想政治教育较为普遍。近几年来,高校政治辅导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在经济待遇上改善,人事职称上提高、干部行政职务级别聘任等关系到在高校地位、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培养了一大批转岗人才。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手段更新过快,缺乏有效性。由于正确思想政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热点争论的思想理论在教学上难度增大;现代教学技术快速发展,给教师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带来挑战,在教学实践中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能力方法的培养,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手段难以与时俱进的状况。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实践存在脱节。中国“师道尊严”,对“师道”的尊重片面理解服从的等级关系、被管理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和理论权威性,过去在教育目标上要求高度统一,要求学生必须服从。权威性不容否定,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价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难以真正形成。

5、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學校和学生形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关系,缴费服务,工资传授,等值交换。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品质修养,这就要求学生们的主动参与,要充分激发其主体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只有总目标,缺少由低到高分层次的子目标,把每个学生都教育成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人缺乏科学性。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长效机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具体实践、实际思想问题结合不够,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缺乏有效性,治标而难以治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缺乏长期有效教育机制的探索研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有效的考试,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缺少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没有形成系统工程的建设格局。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发展战略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1、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要体现人文主义的关怀,要求抛弃本位主义、尊卑意识和自我孤立倾向,努力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与平等交流,追求和谐、融洽、自由的学习教育境界;要求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塑造人文主义教育时空,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在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维护学生的学习利益并竭诚尽力导为人师,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功课问题,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构筑“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文化,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2、全面建立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齐抓共管、形成有效合力和取得实效的基础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包括组织管理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队伍体系、评价反馈体系、保障体系、激励体系等。要实行思想政治工作统一管理,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目标体系的总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作为目标体系的最终目标,根据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制定由下而上的教育目标系统子目标,努力建设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主、“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队伍体系。

3、全面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制度建设来推进、坚持、规范,依靠制度、政策来保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相配合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制度、组织管理制度、人事职称制度、政治辅导员聘任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学生管理条例等,特别要研究制定教育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分门别类、细化、深化制度上下功夫,在贯彻实施中求实效。

4、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人是关键因素,一是在选聘环节上看准人,二是在录用环节上用好人,三是在培训环节上提高人,四是在教育环节上引导人,五是在经济待遇上激励人,六是在职称级别上稳定人。大力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立并完善专职辅导员职称评审、职务级别梯队制度,加强理论培训、工作交流和业务提高,培养一批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工作专家;强化班主任的作用,建立班主任工作进班级、进公寓、进社团制度和班主任导师制度;把提高理论素养、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增强教学有效性;重视思想政治管理者队伍建设,建立科学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党、政、团大学生思政主管员制度和连动机制,通过科学的管理,形成有效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整体水平。

5、创建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工作載体和手段。创新工作载体和手段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方式。思政教育的施教者要利用教育所具备的教学个性化和学习自主性的特征,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在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校园软件服务建设,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搞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整合智慧网络资源,发挥其微课微博微格空中课堂等人性化教育的最大作用,通过教师党员导师制、学生党员结对制、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制等载体,开展根据大多数学生需要进行教学的特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完善思想政治党建工作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的“三进”工作机制,通过寝室文化建设、社团学习活动建设等,使思政教育贴近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生活实际。

6、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庆祝党和国家重大纪念日的活动,积极弘扬红色主流文化、先进方向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台、校园网、校内刊物、宣传橱窗等媒介,加大主流校园文化宣传,弘扬校园文化精神,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创建优秀社团文化,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调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促进学生体育、文学、艺术的综合素质发展,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行民主开放的教育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宽松的教与学环境中,实现严谨人格的完善。

7、创新解决关系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问题也就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问题,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一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力求是、务做实,把思政教育与学生的个人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特别是品学兼优的优秀生。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抓好后勤社会化改革与服务育人工作,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具体问题出发,不断满足适合大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解决大学生的“饱学”问题作为以人为本高校的重要一环来抓。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拓进取没有止境、不断创新没有止境、烽火传薪没有止境,我们要积极应对发展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实现国家百年大计、党政工程,不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推向新阶段。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思想政治高校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