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音乐世家(下)

2020-05-21 11:08金建民
音乐爱好者 2020年4期
关键词:圆号首演大提琴

金建民

六、法国卡扎德絮家族

1.路易斯·卡扎德絮(Luis Casadesus,1850—1919),印刷业主和会计师,音乐爱好者,会演奏小提琴、吉他和曼陀林,卡萨德絮音乐世家的奠基人。他的九个儿女中有八个成为了音乐家。

2 .弗朗索瓦·卡扎德絮(Francois Casadesus,1870—1954),前人之长子,作曲家、指挥家和教师,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师从弗朗克学作曲,兼学小提琴。他曾任巴黎歌剧院和巴黎喜歌剧院指挥,1898年创作的歌剧《花之芭蕾》在巴黎连演一百五十场。1921年,他在枫丹白露创办了亚美利加音乐学院并任院长,1942年当选为法国音乐与编辑协会副主席。

3.亨利·卡扎德絮(Henri Casadesus,1879—1947),前人之弟,中提琴演奏家和古乐器学家,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1899年获学院音乐比赛中提琴第一名,1901年至1907年任卡佩弦乐四重奏组中提琴手。1901年,他在圣-桑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卡萨德絮古乐器演奏社”,旨在发掘、研究和恢复十七、十八世纪的古乐器,影响深远。

4 .马里乌斯·卡扎德絮(Marius Casadesus,1892—1981),前人之弟,小提琴家,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曾与其侄罗贝尔·卡萨德絮一起举行独奏音乐会。1920年,他加盟了“卡萨德絮古乐器演奏社”,1924年首演了拉威尔的小提琴和钢琴狂想曲《茨冈》,1931年首演了由他创作的《阿黛莱德协奏曲》(当时托古称是莫扎特的作品),1962年获法兰西荣誉团骑士勋章。

5 .羅贝尔·卡扎德絮(Robert Casadesus,1899—1972),前人之侄,钢琴家和作曲家,1903年师从钢琴家姑妈罗斯学钢琴,191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杰梅教授,1913年获巴黎音乐学院钢琴一等奖、和声一等奖和杰梅大奖。1915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1916年开始在欧洲巡演。1921年,他与女钢琴家加贝·伊霍特结婚,同年任枫丹白露亚美利加音乐学院钢琴教授。1922年,他结识了拉威尔,并与后者结伴到西班牙、瑞士和南美洲巡回演出。1924年,他在巴黎举行了首场拉威尔钢琴作品音乐会,1929年在苏联举行独奏音乐会,1934年在华沙与妻子合作首演《双钢琴协奏曲》。1951年,他完成了拉威尔钢琴独奏作品的录音,唱片问世后引起巨大反响,并获唱片协会大奖。1965年,他与妻子、儿子让·卡扎德絮和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他创作的《三钢琴协奏曲》。作为作曲家,他还创作了六部交响曲、七部协奏曲、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两首钢琴奏鸣曲和许多室内乐、声乐作品等。罗贝尔去世后,他的妻子创立了“罗贝尔·卡扎德絮钢琴研究学会”,1975年在美国克利夫兰创办了“国际罗贝尔·卡扎德絮钢琴比赛”。她的专著《我的演奏之道》和自传《我的婚姻,我的音乐》也先后出版。

6.让·卡扎德絮(Jean Casadesus,1927—1972),前人之长子,钢琴家,自幼随父母学琴,1937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947年获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第一名,并在以色列和拉美各国巡演。他曾任教于枫丹白露亚美利加音乐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1972年死于车祸,年仅四十五岁。

七、匈牙利(德国)多纳伊家族

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是艾尔诺·多纳伊(E r n? Dohnáyi)。

1.艾尔诺·多纳伊(Ern? Dohnáyi,1877—1960),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他的父亲为业余大提琴手,幼年时他即随父亲和一个教堂的管风琴师学钢琴和音乐理论,后和童年好友巴托克一起考入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师从托曼和克斯勒学钢琴和作曲。1895年,他创作的《C小调钢琴五重奏》受到勃拉姆斯的称赞,后者安排他在维也纳首演。1897年,他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毕业,1899年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获伯森多费奖。1908年至1915年,他任柏林高等音乐学校钢琴教授,1919年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院长,后因与当局不合而被罢免。他于1919年至1944年任布达佩斯爱乐乐团指挥,1925年任美国纽约州管弦乐队首席指挥,1928年再度任教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1929年,他在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演,演奏了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1931年任匈牙利广播电台台长。1944年,他在德军占领匈牙利后离开祖国,巡演于奥地利和英国。1949年起他定居美国,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钢琴和作曲教授,1956年在爱丁堡艺术节举行独奏音乐会。

艾尔诺·多纳伊的钢琴演奏音色富于变化,对音乐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他培养了安妮·菲舍尔、安达等著名钢琴家。作为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三部歌剧、三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十几首室内乐作品和钢琴曲等。在匈牙利,他的威望仅次于李斯特,是二十世纪匈牙利音乐文化的奠基人,巴托克、科达伊、魏纳等匈牙利音乐家都深受他的影响。

2.克里斯托夫·冯·多纳伊(Christoph von Dohnányi,1929— ),前人之孙,德国指挥家,1948年至1950年就学于慕尼黑音乐学院,1950年获理查·施特劳斯指挥比赛奖。1951年,他赴美国,师从任教于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祖父深造,并在坦格尔伍德伯克夏音乐中心参加伯恩斯坦开办的指挥班学习。1952年,他任法兰克福歌剧院索尔蒂的助理指挥,1957年至1963年任吕贝克歌剧院音乐指导。1962年,他在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演。1963年至1966年,他任卡塞尔歌剧院音乐指導,1964年至1970年任西德广播电台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65年,他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在英国首演,并在柏林指挥了亨策的歌剧《年轻的贵族》首演。

1968至1977年,他任法兰克福歌剧院音乐指导兼首席指挥,1972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1974年在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演。1977年至1984年,他任汉堡国立歌剧院音乐指导,1984年起任美国克里夫兰管弦乐团音乐指导兼首席指挥。1992年至1993年,他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上演了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他于1997年起任英国爱乐乐团首席指挥,1998年5月率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到中国访问演出。从2004年起,他兼任汉堡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2007年,英国听众投票评选出十年中在英国乐团中最受欢迎的八位非英籍指挥家,他也在列,听众对他的评价是:“凭借其杰出的艺术才能,使他领导的乐团在二十一世纪里仍然无愧于世界一流之列。”

他有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德国女演员蕾娜特·齐勒森,两人育有两个儿女。第二任妻子是女高音歌唱家安雅·希尔雅,两人育有三个孩子。现任妻子是奥地利小提琴家兼艺术经纪人芭芭拉·科勒尔,比他小三十五岁。遗憾的是,他的五个儿女中没有一个从事音乐。

3.奥利弗·多纳伊(Oliver Dohnányi,1955— ),这是留在艾尔诺·多纳伊出生地波兹索尼(今布拉迪斯拉发)多纳伊家族中的后裔,指挥家。他在布拉格师从瓦茨劳夫·诺依曼(1920-1995)学指挥,后去维也纳深造,1986年起任斯洛伐克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1993年起任布拉格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

八、英国布莱恩家族

1.阿尔弗雷德·布莱恩(Alfred Brain,1885—1966),圆号演奏家,父亲是宫廷乐师,他自幼随父亲学圆号。1901年,他考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师从阿道夫·波尔斯道夫学圆号,毕业后任伦敦皇后大厅管弦乐团圆号首席。1922年至1943年,他先后任纽约交响乐团和洛杉矶爱乐乐团圆号首席、好莱坞碗型剧场音乐会经理。1930年,他加入美国籍,1943年起加盟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制片厂乐队。

2.奥布里·布莱恩(Aubrey Brain,1893—1955),前人之弟,圆号演奏家,自幼随父亲学圆号,后考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师从阿道夫·波尔斯道夫学圆号。1911年毕业后,他先后任新交响乐团、比彻姆巡回歌剧团、科文特花园剧院圆号首席。1930年至1945年,他任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圆号首席,1923年至1950年任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教授。他的妻子是作曲家和钢琴家。

3 .伦纳德·布莱恩(Leonard Brain,1915— ),前人之长子,双簧管演奏家。他于1937年考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毕业后任英国皇家空军塞恩特吹奏乐队双簧管首席,1946年起任皇家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同时加盟其弟弟丹尼斯·布莱恩组建的“丹尼斯·布莱恩木管五重奏组”和“丹尼斯·布莱恩管乐合奏团”。1963年起,他任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双簧管教授。

4.丹尼斯·布莱恩(Dennis Brain,1921—1957),前人之弟,圆号演奏家,自幼随母亲学钢琴,1931年开始随父亲学圆号。1936年,他考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继续师从父亲,同时兼修钢琴和管风琴。1938年,他在伦敦皇后大厅首演(参加布什室内乐团音乐会),1939年任英国皇家空军塞恩特吹奏乐队圆号首席。1943年,在伦敦参与首演布里顿的声乐套曲《小夜曲》(男高音、圆号和弦乐队),1945年至1957年任英国爱乐乐团圆号首席,1946年至1954年任比彻姆组建的皇家爱乐管弦乐队圆号首席。

1949年,他首演了欣德米特为他创作的《圆号协奏曲》。1955年,组建了室内乐团在伦敦和奥尔德巴拉等地演出。1957年,组建了丹尼斯·布莱恩管乐团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和爱丁堡艺术节,首演勒琴斯为他创作的《圆号与钢琴重奏第一号》。同年9月1日,卒于车祸,年仅三十六岁。他生前录制了大量唱片,代表作是《丹尼斯·布莱恩的艺术》(六张),收入了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欣德米特的《圆号协奏曲》等。他是二十世纪圆号演奏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圆号天使”。

九、苏联(俄罗斯)罗斯特罗波维奇家族

1. 列奥波德·罗斯特罗波维奇(Leopold Rostropovich,1892—1942),大提琴家。他的父亲维托尔德是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大提琴家。他自幼随父亲学大提琴,十二岁举行了首场独奏音乐会,十五岁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维尔兹比罗维茨学大提琴,十八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加盟马林斯基剧院乐队。后来他在欧洲游学巡演,在奥伦堡演出时结识了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家索菲娅·费多托娃,并结为夫妻。索菲娅的姐姐娜杰塔也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后与列奥波德的同班同学、大提琴家谢苗·柯佐鲁波夫结婚。1925年至1931年,列奥波德任阿塞拜疆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1931年,他全家迁居莫斯科。1940年,他被授予功勋演员称号,1942年7月31日卒于奥伦堡,年仅五十岁。

2 .穆斯基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M s t i s l a v Rostropovich,1927—2007),前人之子,大提琴家、钢琴家、指挥家,五岁开始随母学钢琴,八岁起又同时随父学大提琴。1940年,他首次登台与莫斯科交响乐团合作演奏,1942年在莫斯科首次举行大提琴独奏音乐会,同年4月与父亲合作在奥伦堡首演自己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1943年,他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他的姨夫科佐鲁波夫学大提琴,师从肖斯塔科维奇和舍巴林学作曲。1945年,他获全苏音乐演奏家比赛一等奖,194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47年,他在布拉格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音乐比赛一等奖,1950年获布拉格加努什·维汉国际大提琴比赛第一名,1951年获斯大林奖金。

1955年,他与苏联女高音歌唱家加琳娜·维谢妮芙斯卡娅结婚,1956年起任莫斯科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同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并与EMI唱片公司签约,成为其专属艺术家。他于1961年起任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1962年在二十五个国家巡演,1963年在四十个国家巡演。1968年,他在莫斯科首次指挥歌剧演出,1969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演大提琴(巴黎交响乐团协奏,卡拉扬指挥)。1970年,由于为持不同政见的作家索尔仁尼琴公开辩护,他被禁止演出和出国。

1974年,他获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75年获剑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证书。于1977年至1994年任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指挥,1977年至1988年任奥尔德堡音乐节艺术指导。1978年,被开除苏联国籍,1987年受封不列颠帝国骑士勋位,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0年,他被恢复俄罗斯国籍,同年率领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访问祖国。1992年,他获美国肯尼迪勋章,1993年获俄罗斯自由战士勋章。

1997年,EMI唱片公司为庆祝他七十寿辰,出版了一套十二张由他选定的纪念唱片集,同年他获英国《留声机》杂志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00年,他首次来中国举办大师班。2007年2月,他因患肠癌回到俄国,住进莫斯科医院,2月6日普京总统到医院探望。同年3月27日,普京总统在他的八十大寿庆典上授予他总统奖。

3.奥尔加·罗斯特罗波维奇(Olga Rostropovich,1956— ),前人之长女,大提琴家,自幼随母亲学钢琴,后随父亲的助手学大提琴。1975年,她考入了茱莉亚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毕业后任教于曼哈顿音乐学院。

4. 伊莲娜·罗斯特罗波维奇(Elena Rostropovich,1957— ),前人之幼女,钢琴家和作曲家。1975年,她与姐姐一起考入茱莉亚音乐学校,现定居巴黎,丈夫是意大利音乐家。

十、英国劳埃德·韦伯家族

1 .威廉·劳埃德·韦伯(William Lloyd Webber,1914—1982),管风琴家、作曲家和教师,1935年毕业于皇家音乐学院,1946年至1982年任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和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音乐指导,1964年至1982年任伦敦音乐学院院长。他的作品有奏鸣曲、音诗、歌曲、合唱曲和管风琴曲等。他的妻子是小提琴家和钢琴家。

2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 ),前人之长子,作曲家。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从小喜爱音乐,七岁便能作曲,但他童年的梦想是当历史学家。1964年,他获得了牛津大学奖学金,翌年进入该校学习,结识了学法律且喜爱文学创作的同学提姆·莱斯,两人尝试合作写了一部音乐剧《我们的样子》。在牛津大学学习了一学期后,两个酷爱音乐的年轻人决定放弃学业,专心致志地合作写音乐剧。1968年,韦伯和莱斯正式合作写的第一部音乐剧《约瑟夫与神奇彩衣》深受观众欢迎,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合作了《耶稣基督万世巨星》(1971年)和《艾薇塔》(1978年),均取得巨大成功。两剧都荣获了托尼奖等多项音乐剧大奖,并被拍成电影,后者还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奖提名,最后荣获最佳原创歌曲奖。后来,他又创作了《猫》《歌与舞》《星光快车》《剧院魅影》《爱的观点》《日落大道》《微风轻哨》《美丽游戏》《白衣女人》等音乐剧。1978年,他为大提琴家弟弟创作了大提琴与爵士乐重奏《变奏曲》。1996年,他创作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永远的朋友》。他被誉为“现代音乐剧之父”“当代舒伯特”,至今已荣获七项托尼奖、三项格莱美奖、六项奥利弗奖、一项金球奖、一项奥斯卡奖、一项艾美奖,还有大英帝国皇家奖、理查·罗杰斯剧院突出贡献奖和2000年劇评家奖的最佳音乐剧奖。

3.朱利安·劳埃德·韦伯(Julian Lloyd Webber,1951— ),前人之弟,大提琴家,十六岁考入皇家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并获奖学金。1971年,他在伦敦首演,1972年首演布利斯的《大提琴协奏曲》,1980年在美国首演。他曾与梅纽因、马泽尔、马里纳、索尔蒂、萨洛宁、格拉佩里、埃尔顿·约翰、雷茵等音乐家合作演奏或录音。2003年,他与詹姆斯·高威和伊芙琳·格兰妮共同成立了“音乐教育协会”。鉴于他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1998年他被授予了世界经济论坛水晶奖,2005年荣获古典FM红奖。1994年,他成为了皇家音乐学院的研究员,并获英国赫尔大学和泰晤士河谷大学荣誉博士头衔。2001年,罗布逊书局出版了由玛格利特·坎贝尔撰写的朱利安·韦伯传记《与音乐的姻缘》。2014年5月2日,他在马尔文剧院论坛与英国室内乐团举行了告别音乐会。

猜你喜欢
圆号首演大提琴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大胖子“暖男”——圆号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试论圆号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英国圆号(节选)
2016年度优秀剧目推荐名单
“青春版”越剧《春草》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