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即只是一味机械地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内容,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知,进而更无从谈起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立足学生的学习特點与认知发展规律,将情感教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使学生在习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融为一体。
一.解读文本,体悟情感
能够被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大多具有文质兼美、文道结合的特征,而且其中都或多或少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个人感情,这便为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提供了一个有利载体。基于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妨以问题为契机,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依据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解读,以便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刻体悟。
在教学《老王》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结合文本内容设置了如下问题,以供学生思考探究:1.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2.文章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3.作者夫妇关心老王是出于什么观念和精神?结合文本相关语句,谈一谈你的理解。4.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5.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呼声?如此,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不幸者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领悟到了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二.直观感知,丰富认识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包罗万象,其中多以感性内容为主,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难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进而更无从谈起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鉴于此,针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教师不妨运用信息技术来将文本中冷冰冰的文字转化得更具形象化、生动化和具体化,以便在增强语文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与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之初,我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了几张冬日风光图,以使学生对冬日的“严寒”与“肃杀”进行直观感知,同时为引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铺垫。接下来,在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我按照文章的记叙顺序,利用信息技术分别向学生展现了阳光山景图、雪后初晴图、城外水墨画和空灵水晶图,并引导学生将图片与文本所描绘的具体情景作对比。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而且还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济南的冬之美,以及作者对平凡景物寄予的深情。
三.角色扮演,心同其情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机械单一,即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便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成了教师与学生各自的单向活动过程,如此便与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背道而驰。对此,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通过角色扮演这一形式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建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使学生得以从情感熏陶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在阅读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之后,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自主分配角色,并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在不改变文章原意的基础上发挥合理想象,运用语言表达与动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对文本内容进行演绎重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与此同时,我还对扮演每个角色的学生予以了一定的指导和点拨,以使学生能够尽快深入文本所描绘的具体情境之中。如此,通过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建构,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共情能力,使学生在深层体验中重新思考并定义了亲情的真正内涵。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积极地调整与优化,并借助多重有效手段,将情感教育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地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党.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97.
[2]刘志平.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7(04):64-65.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