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春(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学部 惠州 51600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医疗机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同时能侧面反映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等问题,早在2011年开始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中国家卫计委设定了一系列指标,考核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其中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做出明确规定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 DDDs以下。
1.1 资料:资料来源某院2019年1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品种使用强度排序的统计。
1.2 方法:通过某院信息管理系统药品统计功能集成平台,收集某院2019年1月份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频度以及药品名称、数量、规格等数据进行统计,排序。
2.1 某院2019年1月份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见表1。
表1 某院2019年1月份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2.2 某院2019年1月份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排序:见表2。
表2 某院2019年1月份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排序
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大小可以反映科室对某种抗菌药物选择趋势,使用频度越大说明该科对该类抗菌药物选择性越高,从表2可以看出,该科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针剂为主,使用频度(DDDs)排在前五位的分别头孢呋辛针(0.75 g/支)、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针(1 g/支)、头孢吡肟针(0.5 g/支)、头孢他啶针(0.75 g/支)、头孢哌酮舒巴坦针(1.5 g/支),说明该科对这五种抗菌药物使用选择性较高,前五位当中除了头孢呋辛外其他4种均为三、四代头孢以及三代头孢+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使用的级别相对较高,但由于该院呼吸内科除了收治普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外,同时还收治感染严重的ICU患者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因此在抗菌药使物的选择上出现级别相对较高属合理现象。从表1数据看出,1月份内二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129.95,相比目标值100超出29.95,超标较为严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可侧面反映出该科在使用抗菌药物问题上存在不合理现象,通过病历抽查发现,该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主要原因如下: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针、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头孢吡肟针单次给药剂量偏高:根据WHO规定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针限定日剂量(DDD值)为2g/d,但呼吸内科在使用此药时普遍用法为2.0 g,bid(4 g/d)。虽然未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日最大用量(4 g/d),但就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这一数据而言,每日超过限定日剂量(2 g/d)2 g;同样道理,头孢哌酮舒巴坦针 3.0 g,bid;和头孢吡肟2.0 g,bid的该科常规用法每日均超过该药的日限定剂量2 g;从而导致该科1月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问题出现,因此建议:①该科在选用以上三种抗菌药物时应该依据患者的实际感染轻重程度,调整给药剂量,减少该药的单次给药剂量或者在感染情况相对稳定时适当减少给药剂量或者选择降阶梯给药;②可以根据患者可能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使用强度相对较小的抗菌药物替代。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公立医院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它能侧面反映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等,而我院呼吸科由于与ICU合在一起(同时收治感染严重的ICU患者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是抗菌药物使用量最多的科室之一,呼吸科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否达标将影响全院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能否达标,所以降低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成为本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统计分析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与抗菌药物选择起点过高关系不大,主要原因为科室用量较大的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针、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头孢吡肟针单次给药剂量偏高,针对该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①该科在选用以上三种抗菌药物时应该依据患者的实际感染轻重程度,调整给药剂量,减少该药的单次给药剂量或者在感染情况相对稳定时适当减少给药剂量或者选择降阶梯给药;②可以根据患者可能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使用强度相对较小的抗菌药物替代。
通过以上分析,某院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还是有下降的空间,结合医院实际,相关职能部门(如医务部、质量管理控制部、院感部和药学部)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该科监管力度,规范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务部应组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培训考核工作,提高科室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认识。临床药师也应及时掌握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这一指标反馈至相应科室,为下一阶段调低该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提供依据;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遏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方法定期分析总结某月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该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该科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方法,可供临床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