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树金 胡宝坚 郑飞燕(恩平市人民医院 恩平 529400)
婴幼儿惊厥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相比成年人,是其10~15倍,患儿往往合并意识障碍,如果未有效处理,极易导致出现后遗症,有些甚至死亡[1],所以,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在病情恶化防治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治疗,近年,咪达唑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一种新型的抗惊厥药物[2]。本研究主要针对惊厥婴幼儿采用苯巴比妥钠与咪达唑仑治疗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68例惊厥婴幼儿均为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8月接收,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 1 d~3岁,平均年龄(1.35±0.15)岁;体质量 2.03~20.00 kg,平均体质量(10.12±0.48)kg。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 2 d~3岁,平均年龄(1.41±0.21)岁;体质量 2.05~20.5 kg,平均体质量(10.15±0.51)kg。组间临床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与婴幼儿惊厥诊断标准相符;②由患儿家属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③存在反应降低、面色苍白等病症;④经脑电图检查提示阵发性痫样持续状态;⑤伴有原始反射异常及意识障碍。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②存在肝脏、肾脏疾病;③合并慢性疾病;④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⑤胎龄低于30周;⑥出生时体重在1 000 g以下;⑦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⑧年龄超过3岁。
1.2 治疗方法:均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有降低颅内高压、脱水、纠正水电解失衡及吸氧等。对照组:苯巴比妥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1)。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40~100 mg。必要时,间隔6 h二次给药。研究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37)。以体重变化为依据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然后,通过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咪达唑仑0.1~0.2 mg/(kg·h),根据病情变化,间隔30 min,添加0.1 mg/(kg·h)药物使用剂量应低于0.4 mg/(kg·h),接受24 h有效治疗后,逐渐减少剂量至0.1 mg/(kg·h),一直到停止。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记录持续惊厥缓解时间、平均动脉压及神经功能恢复评分。疗效判定[3]:①药物治疗1 h后,惊厥控制明显,未见严重并发症,表示优;②药物使用3 h内,惊厥基本改善,惊厥间断出现,表示良;③药物治疗3 h后,未有效控制惊厥,表示差。(总例数-差例数)/总例数×100%=优良率。神经功能判定依据为婴幼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临界值为37分,病情稳定:取值超过37分;分值越高,病情越平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的整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平均动脉压、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及持续惊厥缓解时间:研究组平均动脉压、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和持续惊厥缓解时间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平均动脉压、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及持续惊厥缓解时间(±s)
表1 对比平均动脉压、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及持续惊厥缓解时间(±s)
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分)组别 例数 持续惊厥缓解时间(min)平均动脉压(mmHg)对照组研究组34 34 tP 30.32±14.12 20.13±12.54 3.146 0.003 34.25±8.79 42.54±3.08 5.189 0 62.58±8.17 71.35±8.06 4.456 0
2.2 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临床治疗效果[n(%)]
2.3 心率状况: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前后心率状况(±s,次/min)
表3 对比治疗前后心率状况(±s,次/min)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34 34 tP 126.32±17.45 125.34±16.98 0.235 0.815 95.68±12.74 118.35±16.39 6.368 0.000
婴幼儿惊厥指的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放电异常、脑病及代谢性疾病等,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需要提供治疗方法[4]。资料显示[5],处于持续状态的婴幼儿惊厥,极易影响脑发育,而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通常情况下,惊厥持续时间超过30 min,且伴有重复性及连续性神经系统急症,该病是临床常见危急病症,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脑损伤,对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6]。
苯巴比妥钠是常见巴比妥类药物之一[7],通常情况下,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局部性癫痫、全身性癫痫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尽管具有一定疗效,但是,治疗期间,如果药物使用剂量控制不合理,极易造成婴幼儿产生较强的生理及精神依赖,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致使使用范围受到限制[8]。咪达唑仑是一种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衍生物[9],以溶于水为主,在接触生理性pH值时,环状结构关闭后,呈脂溶性,在短期内由血脑屏障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通过抑制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达到刺激γ-氨基丁酸受体目的,有效阻断并抑制边缘系统觉醒、强化皮质,改善惊厥病症,提高神经功能,以便惊厥病症快速改善[10]。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治疗优良率方面,对照组是76.47%,研究组是94.12%,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可见,咪达唑仑的应用可明显控制惊厥病症;在平均动脉压、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和持续惊厥缓解时间方面,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咪达唑仑作用相比苯巴比妥钠更为明显,可显著提高神经功能,平稳动脉压,缩减持续惊厥时间;在心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述内容可知,通过咪达唑仑可改善心率,确保治疗效果。咪达唑仑属于亲脂性物质,处于生理性pH值状态下,可于短时间内释放大量亲脂性碱基,通常情况下,于0.5~1 h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经血-脑脊液屏障将药物作用充分发挥,蛋白结合率可超过95%,所以,该药物临床特点多,包括作用时间短、起效快等,而且能够避免药物毒副作用损伤机体循环系统,确保治疗效果,以便及早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咪达唑仑在婴幼儿惊厥治疗中作用比苯巴比妥钠优,除显著控制惊厥病症外,有助于平稳动脉压、神经功能改善,此外,咪达唑仑可明显改善心率,促进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