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横纵式”阅读体系的建构

2020-05-20 15:08王建立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构核心素养

王建立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 “横纵式” 建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与此同时,“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列入学习任务群,着实强调了阅读必须发挥它整个素养提升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及当前高考情况,笔者认为很难解决学生不够重视、阅读时间不够宽裕及相应带来的学生写作素材不丰富等问题。新课改迫在眉睫,怎样能更好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老师,笔者认为:我们要跳出小的语文框子,要培养师生的大语文意识。而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纵横式”阅读体系,在这个体系指引下的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高中语文阅读和阅读教学现状

近年来,由于高考改革,学生和学校升学压力过大,从而造成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少之又少、学生课外阅读量远不够支撑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素养提升的不利局面。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是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过度强调“语文素养”,而忽视“知识建构”;课堂教学对话中出现“形式对话”、低效对话;积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及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感悟,却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脱离文本探讨,“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泛滥;“接受式”学习被“无情地抛弃”。因而,要真正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改变这些错误的教学方式,来创建积极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高中语文“横纵式”阅读体系的建构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重要内容。因此,阅读教学应随着学生、作品还有时代要求不断的发展而改变,高中语文“纵横式”阅读体系的建构就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展开的高中阅读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文本,更有利于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思维的建构与提升,并且逐渐化成个体的一种素养。因此,该体系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能整合有关高中语文阅读思路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该体系能有所推进,帮助更多一线教师更好地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此改善当前阅读教学“重知识而轻思维”的教学现状,促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真正助益于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纵横式”阅读体系的内容

所谓“纵横式”阅读,就是把学生阅读的内容今年进行甄选,然后根据时间、内容梳理成“一纵一横”的两条线阅读,我们称之为“纵横式”阅读体系。“一纵”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一部中华文化史。“一横”就是依据文学内容,对主题冲突之下的文学类文本进行梳理,比如:现实与现实的冲突,心灵与心灵的冲突,心灵与现实的冲突。“纵横式”阅读体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阅读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分门别类理解文本内容,提升学生阅读的思辨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达成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一)纵式阅读

“纵式阅读”比较直观,也就是一部中华文化史阅读。“纵式阅读”是一种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文化”这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文化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如果按照正常的阅读顺序,一部文学史包括:“上古文化”“诸子百家”“秦皇汉武”“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盛唐气象”“两京繁华”“大都风采”“明清小说”“民国清流”。

縱式阅读,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课本的同时可以对知识进行迁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以这条纵线形成脉络,然后对各个时期的文化进行梳理、归纳、丰富和提升。比如:我们可以从上古时期学习中国文化的产生背景及原始观念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重点介绍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及其学派特征;秦汉时期重点是文化的统一和宏阔的文化精神、辉煌的文化成就;魏晋时期,重点介绍此时的多元文化及文化成就;隋唐时代,重点介绍唐文化繁荣的背景及气魄,唐代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宋元时期,重点介绍宋代的雅与俗,宋元时期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元杂剧的文化意义;明清时期,重点介绍明清两朝对古典文化的总结;民国时期,重点介绍那一股清流文学。

一部文学史,就是一条线,就是一个知识脉络。如果能够在宏观上对学生建成一种比较直观的阅读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对一部中华文化历史的认知,并能够在大的格局上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也能够形成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能力,进而提升阅读和写作的思辨能力。

(二)横式阅读

横式阅读是相对于纵式阅读这一条文化脉络而言的一种截面阅读,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以及能有深度阅读的一种阅读模式。

我们知道,在人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经历着各种冲突,也可以说,正是这些冲突构成着人生的内容,而文学艺术正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就由若干矛盾与冲突构成反映人们心灵世界和社会生活,但冲突有着不同的境界,表现为不同的主题,横线阅读模式就可以按照不同的冲突来归类划分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外文学作品,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一.现实与现实的冲突,主要是以情节取胜的现实主义作品;二.心灵与现实的冲突,将主观感受带入情节和题材中,一方面反映现实,一方面抒发情感;三.心灵与心灵的冲突,主要表达精神的复杂关系。

1.现实与现实的冲突为主题的作品阅读

“史诗”最典型地表现了文学中“现实与现实的冲突”这一主题,它重视的是“一般世界情况”中各种情节的跌宕起伏,故事的引人入胜,通常以重大历史题材为对象,如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以章回的形式表达着事件的曲折进程,与《史记》这种历史著作一样,也都是着重于现实与现实的冲突。

2.心灵与现实的冲突为主题的作品阅读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而抒情诗的形式结构就是情和境的关系,也就是内在心灵与外在现实的关系。到了李白、苏轼面对自然界时所表现出来的诗性情怀,再或是田园诗或是庄子的寓言,越是表现得虚静超然,越是表明了心灵与现实有剧烈的冲突。岳飞的《满江红》、屈原的《离骚》都强烈的表现了这种冲突,而在西方文学中则主要体现在悲剧上,例如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就几乎没有任何剧情和动作,整个都是普羅米修斯被缚在岩石上独白,或者和河神及其他角色对话,最后被抛入深渊。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反抗和对命运的倔强不屈,对宙斯权威的蔑视。西方体现这一主题的还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和《哈姆雷特》等。

3.心灵与心灵的冲突为主题的作品阅读

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西方的《巴黎圣母院》,东方的《红楼梦》《雷雨》……心灵与心灵的冲突往往表现在作品主题中都是通过各色人等的心灵形象,在各种相互关系中交织,对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秘密的揭露和展示。其中也包括心灵内在的自我冲突,关注这一类主题的作家如鲁迅、史铁生,还有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残雪以及国外作家卡夫卡。

基于这样的分类,教师应对各类主题有明确的解释说明,按照这样的横线主题分类来阅读作品,让学生能够深挖作品并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入文本,切实与文本对话,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不断超越自己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更完善的理解,逐渐完成横向维度的对比、梳理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形成评价式阅读。

阅读不但是读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的过程。一条纵线可以建构起宏观的阅读框架,能够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丰富积累知识;一条横线可以聚集更多的思想碰撞,能够让学生在更多的文化中汲取营养还能有所思辨。“纵横式”阅读体系的建构不仅对学生阅读的思辨能力有所提升,也能丰富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文史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

2.《中国文化史专题》,百度文库.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高中语文教学专题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建构核心素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