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子健 秀灵 王占春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仓惶出逃河北怀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居然成为怀来知县吴永人生的转折点,他官连升三级,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庚子西狩丛谈》一书,成为河北怀来县档案馆的珍贵资料……
怀来县隶属于河北省,位于河北西北部,地处燕山山脉北侧,永定河上游,八达岭长城脚下,风景秀美的官厅湖畔,东邻北京,西接张晋蒙,东南部与北京市延庆、昌平及门头沟区接壤,西北部与宣化、下花园区相连,西南部与涿鹿县毗邻,北部与赤城县交界。怀来县是连接首都和西北的交通枢纽,是张家口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县政府所在地沙城镇东距北京120公里,西距张家口市87公里。
该县有新中国修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官厅水库,建有华北最大的官厅湖国家湿地公园,有京新高速、京藏高速、张涿高速、延崇高速传境,有丰沙、大秦、京包铁路、奥运工程京张高铁通过,有北理工、北航大学分校落户怀来。
怀来县还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故乡,在该县档案馆保存着一部珍贵的影印件图书《庚子西狩丛谈》。
据说,该书是美籍华人作家张爱玲在1988年从美国寄给怀来县的历史档案文献,以此作为对该书作者吴永(清末怀来知县)的纪念。今年恰好是张爱玲给该县邮寄复印书稿资料32周年,为此,我们撰写此稿作为纪念。
每当看到这部《庚子西狩丛谈》复印件书稿,仿佛又让我们回到那个清朝末年八国联军进京的民族苦难年代。这部名为《庚子西狩丛谈》的书稿,以纪实丛谈的形式记录了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狩逃难经历,该书在民国时代一经问世,便以其纪实文字惊人的内幕传遍大江南北,为研究清末历史提供珍贵史料,影响了几代人。然而,这部书的创作背景以及幕后故事却鲜为人知……
《庚子西狩丛谈》这部书取材于吴永任职怀来知县时期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绪帝仓惶出逃。怀来知县吴永仓促接驾,却应对有方,受慈禧宠信,奉旨办理前路接待。该书即为他随扈西行时的所历、所见、所闻,有“信史”之誉,是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被历史学家翦伯赞评为关于义和团的历史文献中最有价值的一本。
吴永曾为李鸿章的幕僚,曾国藩的孙女婿。曾任怀来知县,因迎驾有功被慈禧重用,先连升三级,被提拔为四品官,后又升了两级,成为二品。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任山东提法使、国务院秘书,退休后在京城闲居,与张爱玲父母有交往,张爱玲从小对吴永写的《庚子西狩丛谈》印象深刻,四十年代,曾到怀来县采风,发现该县没有收藏《庚子西狩丛谈》一书,五十年代,移居美国后,在美国图书馆看到了这部《庚子西狩丛谈》,便复制了一套寄给国内的怀来县。
然而,要了解慈禧太后、光绪帝西行,吴永在河北怀来接驾有功,怀来知县吴永官场升迁秘密,请我们揭开慈禧太后西逃在河北怀来县的尘封档案。
一、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惶出逃河北
1900年,由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以保护各国公使馆为名组成八国联合军队,发动了镇压中国人民反帝运动,以便进一步瓜分中国的侵略战争。
7月14日,八国联军侵占天津,一路烧杀抢掠,8月13日,八国联军向北京发起攻击,轰隆隆的炮声震撼了紫禁城。慈禧被吓得六神无主,紧急召见军机大臣商量对策。大臣们有的建议投降,有的主张向各国公使馆求情,还有的极力主张慈禧离开北京先躲一躲。
8月14日,当夜传闻“夷人要攻东华门”,慈禧如坐针毡,彻夜难眠。8月15日凌晨6时,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枪炮声中,慈禧为了保全性命,置国家危难于不顾,带着光绪皇帝、皇后、大阿哥等人分乘三辆马车,仓皇逃离紫禁城,一路逃向京西北部的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怀来县而去。
慈禧一行走得仓促,事前并没有通知沿途地方官,所以他们就遇到了没有人接待、没有吃没有住的窘境。哪怕派人出去找吃找住,也难有收获。
8月15日,两宫出北京后途经昌平州,希望进城休整。当时昌平州的知州裴敏中不料却生病了,只有霸昌道凤昌在城中主持事务。
两宫仓皇出宫,先期没下廷旨,銮驾到达昌平城下,凤昌因为没有收到任何谕旨,也不知道慈禧是真是假,他以为有人使诈骗他,坚决不开门,任凭慈禧说破了嘴,都以没收到圣旨为由,拒绝慈禧入城。说到情深之处,还在城墙上鸣枪警告。让慈禧绕道而走,不要自讨苦吃。这可把慈禧气得跳脚,但也没办法,慈禧担心八国联军追来,不敢久留,两宫不得已,只得绕城而过。
这时天降大雨,出逃的人流闯到昌平阳坊镇,善耆向当地一位老人讨来一张面饼和一盘炒青菜,太后和皇上分着吃了,其他人都饿着肚子。
慈禧太后对善耆说:“最好给老婆子和皇上一个人上一碗绿豆汤,有点儿稀的喝就好了。”善耆努力了,但没能完成圣命。
8月16日,过了昌平居庸关进入延庆地界,慈禧急中生智,找来延庆知州秦奎良,让他给怀来知县下一道“急牒”,叫怀来县务必为两宫备办好吃食,备办满汉全席一桌。
二、慈禧在河北怀来县处理政事
怀来知县吴永面对知州秦奎良发送来的急牒,心中难免有些犯嘀咕。他估计两宫圣驾肯定夜宿在延庆岔道村,离怀来县境仅有50里路程,一天后抵达怀来。
8月17日,怀来知县吴永时去接驾,吴永见到太后,跪报履历,太后布衣椎髻。吴永谨奏日:“已敬谨预备。惟昨晚方始得信,实不及周至,无任惶恐”。慈禧答到:“好,有预备就好”。
吴永回答到:“本已谨备肴席,但为溃兵所掠。尚煮有小米绿豆粥三锅,但被灾民和溃兵掠食其二。今只余一鍋,恐粗粝不敢上进”。日:“有小米粥?甚好,甚好,可速进”。
慈禧听后大喜,说:“你不愧是我大清的忠臣,尽忠尽责,你就担任前路粮台会办吧,以后随我一路西狩。”
吃饱饭后,慈禧太后问吴永:可有文人墨客写怀来县的诗词?
吴永信手拈来:“居庸春色限燕台,山杏凝寒花未开。驿马萧萧云日晚,一川风雨过怀来。”这是元代诗人刘秉忠描写怀来县的一首绝句。
“落日开平路,怀来古县城,数家惟土屋,万乘有行宫。雪拥关山壮,尘随驿马轻,长桥人并立,还爱此河清。”元代文学家揭奚斯笔下的怀来城是如此充满诗情画意。
还有一首《过翠屏口》诗:
鬓须苍白葛衣宽,事外闲身也属官。
授简如闻数枚叔,乘车初不少冯欢。
沙城雨塌名空在,石峡风来夏亦寒。
两饱三饥已旬日,虚劳儿女劝加餐。
随后他们一路来到了怀来县城里,慈禧住在县衙内宅的三间正房里,正房的床上铺着湖色软缎子夹被,垂着山水画卷的罗纹帐子,还有两个青绦子帐带,与前两日睡的破席土炕简直是天差地别了。
经过前几日地狱般的折腾,现在能有这样的条件,慈禧是无比欢喜的。但最欢喜的还是饮食也有了改善,晚餐里有了鸡、肉等丰盛的荤菜,据说都是吴永去找当地仕绅大户来孝敬的。一时王公大臣、太监侍女,满坑满谷,几乎挤破了这小小的县城。在这样一个赤贫的地方能有这样的招待,足可见吴永的一片诚心,怎难怪慈禧对他格外满意。
怀来县令吴永任职的县域非常贫瘠,又加之当时兵荒马乱,鸡蛋、小米粥、玉米面窝窝头就已经是倾其所有了。尽管十分简陋,但饥寒交迫的慈禧仍然非常高兴。后来慈禧又听说这位县官竟还是曾国藩的孙女婿,再加上他在李鸿章幕府的长期历练,也确实有些才能。见驾时应对从容,对朝廷的忠诚溢于言表,于是得到了慈禧的赏识。因此对他越发器重。
在怀来安顿下来后,慈禧立即处理几件要事。
首先,杀昌平知州裴敏中,其次,慈禧太后防兵变。
(一)军机处借怀来县大印
军机处中堂刚毅和尚书赵舒翘接见吴永,提出了要借怀来县大印一用。
原来慈禧一行仓皇逃出北京,不仅国家玉玺没有带出,就连军机处的大印也丢下忘了带。现在慈禧到了怀来,安定了一下,需要下达一些命令,但却发现没有大印。赵舒翘想到只好借怀来县即用。但刚毅不同意,认为借县印不太相称,不合体制。赵舒翘不高兴地说:“老头,你看现在是什么时势,有县印可借已是万幸了,还讲什么体制。你须知在这道路中任何部院关防印信,恐怕都不如这县印有价值,不然这八百里加急文书,恐怕邮卒不重视,到被迟误了。”刚毅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同意借怀来县印。吴永只好用白纸贴了十个公文信封的封面,盖了怀来县印,送了过来。刚毅和赵舒坦按着慈禧的旨意给山西、陕西两省巡抚写了命令,交给吴永,让他选派精壮驿夫飞马送了出去。
(二)慈禧布置与洋人议和
8月18日,慈禧让奕劻先留在怀来,看看北京的形势,等李鸿雍和洋人接上头,就让他回北京去代表清政府和洋人谈判议和。慈禧提出只要能让她继续执掌朝政,尽可能的答应洋人的要求。
几天后,慈禧就正式任命奕劻和李鸿章为议和大臣,让奕劻速回北京与洋人谈判。慈禧让他们可以“便宜行事”,并奴颜婢膝地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在怀来县城驻跸三天,离宫后首次开荤。但因溃兵游匪的袭扰,沿城十里以内,蔬菜牲畜粮食草秣都被索掠一空。至第三日,食物供应已捉襟见肘。
慈禧便起銮继续西行。吴永被授予办理前路粮台,随驾同行(后因吴永以知县之职向各省藩司发文催饷,不符体制,遂改派甘肃布政使岑春煊督办前路粮台,吴永协办)。
隨后怀来知县吴永被提拔为直隶候补知府,连升三级,从七品知县直接升为前路粮台会办,升到从四品这个级别,先换顶戴,后又被准予专折奏事。
三、慈禧继续西逃:驻跸怀来县鸡鸣驿古城
慈禧虽决心与洋人议和,但不摸洋人底数,怕洋兵追来,继续西逃。
8月20日早,在沙城起驾前慈禧降旨:派岑春煊督办粮台,吴永、俞启元均着会办前路粮台。中午在新保安打尖,下午前往鸡鸣驿古城。
慈禧太后这支仓皇逃跑的队伍继续西行,途径土木驿、沙城,进入怀来县的古城鸡鸣驿。
在京北怀来盆地的西边有座雄伟的鸡鸣山,山的前麓有座方方正正的古城,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鸡鸣驿,又称鸡鸣山驿。它距沙城18.5千米,京包铁路和京藏高速、京张公路(110国道)从这座城的南北通过。这座历史上留下来的塞北重镇是京师(今北京)通往西北边陲的必经之地,在明清两代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通讯等方面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鸡鸣驿在中国古代邮驿史上曾是个大型驿站,是当今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的一座驿站古城。
1900年8月20日,两宫銮驾前往鸡鸣驿,时值农历七月,慈禧及光绪皇帝在御林军护卫下就住在驿城的贺家大院。在鸡鸣山南的鸡鸣驿贺家大院(指挥署) 两宫銮驾住了一宿。
当时,贺家在鸡鸣驿是有名的财主,共有连环院五进,每院都是正房3间,东西厢房两间,均为雕龙画凤的砖瓦房。那时,贺家五进连环院相通,大院旁边有一条1米宽的胡同与各院相连。
当晚,慈禧太后住在二院北屋东间,光绪皇帝住东厢房,为了表达对这里居住的满意,慈禧太后还为贺家亲笔写下了“鸿禧接福”四个大字。贺家如获至宝,将其刻在栅墙石头上,至今在二进院山墙上还留有“鸿禧接福”四个楷书大字的刻砖。
8月21日,慈禧一行启程,前往宣化,吴永被提拔为直隶候补知府,先换顶戴,后又被准予专折奏事。
8月22日,慈禧都住在宣化府,并开始着手处理大事。命令大臣李鸿章把该办的事办了不必等皇帝的命令,同时命令庆亲王奕劻火速回京,与各国交涉议和。
8月26日,慈禧一行从宣化出发,开始向怀安县前进。
这正是:遥望张家口,人杰地灵有。德智最为先,风光更悠久。人文多美妙,随君任意走。
8月27日,慈禧一行从张家口怀安县出发,离开河北怀安县境,继续向西逃去,进入山西省天镇县。随后,经山西省进入陕西省,到达西安府。
四、怀来知县吴永与《庚子西狩丛谈》
幸运有时会穿花拂柳而来,有时会踏着兵荒马乱而来。清代吴永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一个偶然的机会,慈禧太后西逃,他向慈禧献上了三碗小米粥,慈禧给他连升三级,从七品知县直接升为前路粮台会办,升到从四品这个级别。不但得见天颜,见到了慈禧和光绪帝,而且一路陪慈禧西逃,患难与共,共度时艰,成了慈禧那段逃亡生活的见证人,写出了《庚子西狩丛谈》一书。 (下转30页)
(上接36页)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偕光绪仓皇逃出紫禁城,一路上狼狈不堪,全无仪方,直至河北怀来县方始稍安。此时怀来知县吴永正处义和团包围之中,以乱中尚能迎驾,尽忠尽职,故深受宠信,大有登龙门之势。此后吴永又随行往西,为前路粮台会办,日夕召对,故对当时诸多事宜,深知内情。
1912年民国改元,情随事迁,庚子“西狩”事渐为人所模糊。
1919年,吴永与刘治襄先生初晤于济南山东省署之西园,两人因同属浙江,一在浙北吴兴一在浙东兰溪,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席间畅谈庚子“西狩”故实,未竟即散。直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因孙宝琦、潘公复一再召揽,吴永复出任国务院秘书,与刘治襄先生共事,再相问未曾说完的庚子往事,為防此事失载,刘治襄先生就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庚子西狩丛谈》一书,凡五卷,共七万余言。其实,“西狩”原意是往京城以西进行狩猎,其实是隐讳,因为不能明说当年慈禧和光绪是仓皇西逃。
《庚子西狩丛谈》署名吴永口述,刘治襄先生笔录。本书有“信史”之称,原因显而易见,口述者吴永当年亲身经历此事,由当事人回忆口述,记录者刘治襄是浙江省有名的秀才,才高八斗,这因其“耳入而笔出”的特点,所以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其一是口语化特别强,保留了很多当时的语汇和方言土语;其二是书中有一些在清代开始使用的新词,也有一些在清代产生了新义的词语,这些新词新义对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都有一定作用。
该书被《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入并评论:“《庚子西狩丛谈》四卷。清吴永口授,刘治襄笔述。”
1935年,美教士浦爱德将《庚子西狩丛谈》译成英文,由美国耶鲁大学刊行,后更有德文日文译本。中外推祟,视为信史。
历史学家翦伯赞在《义和团书目解题》认为众多有关义和团的历史文献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庚子西狩丛谈》,他还高度评价该书为纪述“西逃”诸书中最佳之著作,可见史学价值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