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建明 许程飞
德化县市场监管局着眼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着力把握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建立起监管部门、网络第三方平台、入网餐饮商家、消费者等多方合作机制,强化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助力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升级。
以开展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网络餐饮服务线上线下一致性专项整治等为主要载体,加强对平台和入网餐饮单位的监管,推动网络订餐服务规范发展。
强化监管力度。进一步严格资格准入,对证照不齐全、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及其他不具备许可条件的商家,严禁通过网络从事食品经营;严厉打击平台把关不力、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2018年以来,德化县市场监管局查处网络第三方平台违法违规案件4起,罚没20多万元,对平台产生有力的震慑作用。
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对平台的行政约谈,督促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开展自查自纠,对平台入网餐饮单位逐一进行现场重新审查。目前,全县网络餐饮服务入网单位在平台证照公示率100%、合规率99.37%以上。
开展监督抽检。将网络餐饮服务监督抽检工作纳入食品安全年度抽检计划。2019年开展网络食品线上抽检10批次,线下抽检20批次,结果均合格。
面对监管新形势,突出关口前移,有效借助网络第三方平台强化入网餐饮单位的规范管理,实现企业从被动监管向主动规范转变,推动形成网络订餐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保障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打通信息共享渠道。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和网络第三方平台之间的信息流转,通过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要求网络第三方平台每月向德化县市场监管局通报入网商户增减、业务巡店以及平台系统后台在线商家证件排查预警等情况,以便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线下餐饮单位的监管措施。同时,运用“网络订餐监管大数据抓取、分析系统”开展监测,每月将抓取的违规情况通报网络第三方平台,实现从撒网监管向精准监管转变,提升监管效能。
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德化县市场监管局与“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服务平台共同发力,打出“下线处理”硬招,以下管上倒逼规范。对无证、无照、制售“三无”产品、销售超过保质期或变质食品等5类严重违法违规情节的,由网络第三方平台直接进行下线处理。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入网商家存在轻微违法违规行为的,立即督促网络第三方平台采取暂停线上服务下线处理直至报请停止提供平台服务等措施,责令商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恢复上线。截至目前,已有 15家次餐饮店被“下线处理”,经整改完成后重新上线。
发挥骑手监督作用。借助骑手加强外卖包装产品的监管,明确外卖餐品打包要求,推广“食安封签”,对不符合打包要求和未张贴“食安封签”的餐品不予配送,督促入网餐饮经营者自我规范。截至目前,共发放食品安全封签179.2万张。
建立监管部门、网络第三方平台、入网餐饮商家、消费者等社会共治机制,拓展监督参与渠道,形成全民参与氛围。
打造公众参与监管途径。通过组织开展“瓷都人看厨房”执法体验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监委、检察院,媒体,志愿者等部门和个人共同参与网络订餐现场执法检查,将线上、线下执法检查情况实时公开,让公众直观感受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现状,深受欢迎、反响良好。2019年,德化县市场监管局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监委、检察院及德化网、社区志愿者等11人次参与,对“美团”外卖德化地区平台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随机抽取3家线下入网餐饮服务单位进行现场突查,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2份。
鼓励公众依法投诉维权。发挥12315热线作用,及时受理群众举报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鼓励配送人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积极投诉举报线下实体店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的违法违规乱象。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广播电视等媒介,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选择信息公示明确、证照信息透明、食品操作信息公开规范的餐饮单位订餐,畅通12315投诉热线,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网络订餐社会监督,形成共治共管的良好氛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德化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向“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及餐饮单位推广“无接触配送”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人员面对面接触,保障配送及取餐安全,助力餐饮单位实现“网上复工”。通过录制《外卖配送业务“无接触配送”流程指南》专题片,指导“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和餐饮店规范“无接触配送”流程。结合疫情防控巡查,引导129家餐饮单位将传统堂食、包厢、宴厅服务转变为线上订餐、打包自取、“无接触配送”方式。同时,采取口头训诫、限期整改、勒令停业等措施,规范43家餐饮店落实“无接触配送”要求,确保餐饮单位复工规范有序、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相关做法也得到新华网旗下融媒体平台(新华号)、消费日报网等刊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