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林,徐天骄
(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71.0%,比2012 年提高8.9 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21_1645791.html。。但是,总体上受生计资本质量影响,生活在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大的现实问题还未得到彻底改变。从理论角度上来讲,新疆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我国面积最大且集边境性、民族性、特困性等于一体的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研究该区域农户的收入问题既具有一般问题的代表性又具备特定问题的特殊性,不仅能够为我国其他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理论借鉴,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关于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理论基础。从实践角度上来看,实现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和脱贫攻坚,既关乎我国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实现,也关乎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的实现。而生计资本是农户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农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新疆深度贫困地区而言,受制于特殊的客观生存条件和历史人文环境,农户生计资本所存在的“低质”和“短板”问题是制约农户实现有效增收和长期脱贫的“拦路虎”,也是亟需根治的顽疾和核心问题之一。那么,生计资本究竟对农户收入水平产生何种影响,不同类型生计资本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在影响收入水平的同时生计资本是否也能造成农户间的收入差距?有关这些问题的回答以及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不但事关脱贫攻坚成效,更关乎国家战略发展大局。
基于此,本文以获取的新疆深度贫困地区连续三年的经验数据为研究素材,试图从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视角研究农户生计资本对贫困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和影响途径,以期为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补齐发展“短板”和发挥生计资本差异化作用,从而实现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和脱贫效果稳定巩固等提供有益参考。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许多学者运用由英国国际发展机构(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研究并证实了不同生计资本状况决定家庭的生计策略[1]76-83;[2]253;[3]41-49,同时生计资本也能够显著地影响农户收入水平[4]108-111。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例如,提高教育水平、文化程度以及健康水平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可以显著促进农户收入的增长[5]69-76;[6]104-113;[7]3-19;[8],同时也可以避免农户陷入“贫困陷阱”[9]143-155。还有学者提出,以生产性固定资产[10]135-146,159-160、住房面积[11]427-433为主的物质资本作为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和载体,总体上均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和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以上研究均关注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而且所得研究结论也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社会资本对收入水平的影响上,已有研究目前还存在一定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资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已然成为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后的第三大资本,在改善收入分布和减缓贫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12]4-38,特别是政治身份优势[13]、关系网络规模优势[14]71-83,以及非农优势[15]45-55对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所发挥的作用。与此观点相对应的是社会资本不但不能帮助农户有效分散风险、增加收入,反而还会进一步拉大农户间的收入差距[16]48-54;[17]83-95。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自然资本是农户拥有的基础的生产资料,同样也是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微观基础之一。相关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自然资本是保持农户生计策略稳定[18]142-148,164,实现生计目标[19]162-165以及提高收入[20]的核心影响因素,但少数学者却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自然资本在农户生计中的影响黏性逐渐减弱[1]76-83,甚至会对农户的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21]103-105。
上述结论虽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关于各种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而且,笔者认为作为生计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金融资本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同等重要,不能割裂开来单独讨论,这样可能会造成对问题认识的不全面性。同时,随着“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理念的提出,发挥贫困农户的主体力量是攻坚决胜阶段的关键所在。除了外部环境、要素禀赋等能够对收入产生影响之外,农户自身内生动力也可以通过影响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实现对总体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也应当纳入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这在以往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了,实证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基于以上考虑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将尝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一是针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的“等靠要”和“越扶越贫”怪象,将心理资本变量纳入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框架,以期在特定政策环境下丰富现有研究框架;二是综合考虑外部生计资本禀赋和内生动力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探寻农户生计资本对农户增加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和影响途径,从而提供政策启示。
作为农户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生计资本是决定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并且能够通过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等方式间接地作用于农户的生计产出成果,主要体现就是收入水平。本文在DFID 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基础之上,加入能够反映农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积极性和内在动力的心理资本,构建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影响机制分析框架(如图1)。具体来看,自然资本是农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基,其质量的好坏与数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农户的生产规模与产出水平。拥有较多自然资本的农户,不仅可以通过规模经营来获得规模效益进而提高整体收入水平,还可以间接地促进其他类型生计资本对收入水平作用的发挥。物质资本是农户获得生计成果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能够服务于生计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工具。丰厚的物质资本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的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户的生计产出。人力资本作为农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能够为农户的生计活动提供劳动力的支持和技术的保障。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农户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多元化生产的必要条件。社会资本是指可供农户为维持生计而利用的一切社会资源及关系。社会资本积累得越多,越有利于为农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与高质量的机会,极大可能地为农户带来更高的收入和更优化合理的收入结构。金融资本可以为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金融资本越多的农户越有可能在其新一轮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产出,从而实现提高收入的最终目标。心理资本能够反映农户进行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内在动力特征,较高的心理资本往往代表着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与较强的内生动力,外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农户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农户收入提高。
图1 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影响机制图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通过构建嵌入生计资本的收入决定扩展方程,具体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Ly 表示对数化的农户家庭总收入,c 为常数,下标i、t 分别表示样本个体与时间,ε 为随即扰动项,Nat、Hum、Mat、Soc、Fin 以及 Psy 分别表示样本的自然资本变量组、人力资本变量组、物质资本变量组、社会资本变量组、金融资本变量组和心理资本变量组;各生计资本变量组前面的β 为待估参数,表示不同变量组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本文参照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新疆深度贫困区农户生存现状,甄选了能够充分反映农户生计资本状况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金融资本的指标,同时加入反映农户内在动力的心理资本指标,借鉴Koenker(2004)[22]74-89和 Bache(2011)[23]1593-1633等人的研究,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法来综合考察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
1.自然资本指标(Nat)。土地资源于我国农户而言,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最重要的自然资本,参考周升强和赵凯(2018)[24]168-175选取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Land)来代表可供农户实际利用的自然资本。
2.人力资本指标(Hum)。主要可以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接受技能培训情况等方面来反映人力资本情况[25]1253-1274,因而本文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Education)和接受非农技能(Skill)来衡量农户的人力资本。
3.物质资本指标(Mat)。本文以家庭期末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Goods)来综合反映维持农户生计所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产[25]1253-1274。
4.社会资本指标(Soc)。综合考虑王建(2019)[14]71-83选用代表农户社会关系资源异质性的非农就业比例(Emoloy)和程名望等(2016)[25]1253-1274以是否是五保户家庭(Guarantee)来衡量农户家庭的社会资本拥有情况。
5.金融资本指标(Fin)。借鉴赵文娟(2015)[19]162-165以农户家庭一年内是否存在借贷行为(Loan)反映农户获取生产经营活动所需金融资本的能力和机会。
6.心理资本指标(Psy)。本文使用能够代表农户内在心理状态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来衡量[26]83-90,157-158,具体包括是否积极了解本村扶贫规划内容(Understand)和是否参加扶贫项目(Participation)。
7.控制变量。从农户家庭的基本特征出发,主要选取家庭人口规模(Home)、男性劳动力比例(Man)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Poor)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具体指标说明及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新疆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包括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本文选用时间跨度为2015—2017年的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调查数据,调查样本主要分布于新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较高、贫困发生程度较深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以及克州,样本量覆盖14 个深度贫困县,120 个深度贫困村。调查样本数据均为随机样本数据,经异常值及缺失值的处理后,最终有效样本量共计2 522户。
为了确保所得结果更具准确性和稳健性,本文将分别运用普通最小二乘(OLS)、极大似然估计(MLE)和受约束的极大似然估计(REML)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 所示。列(1)报告了OLS 的回归结果,列(2)—(4)分别报告了 MLE、MLE_B 以及REML 的回归结果。通过结果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参数估计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说明模型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总体来看,各变量组的系数估计值及显著性均说明可持续生计资本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的增收效果,特别是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增收作用尤为突出。其中,社会资本中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每增加1 个单位,家庭总收入将随之提高48%,说明非农就业比例的提升有利于拓宽农户社会流动的渠道和促进农户社会资本的不断积累,进而推动农户实现身份地位和职业结构的多元化,最终增加农户的收入水平。而代表农村弱势群体的五保户家庭将会导致农户家庭总收入减少32.6%,表明社会基础薄弱十分不利于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本中,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每增加1 个单位百分比,农户家庭总收入将相应地增加17%,这一研究结论不仅与郑爱民、李中(2018)[27]85-95的观点相符,也印证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土地资源对于农户而言是较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表2 面板回归结果
上述回归结果表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心理资本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增收效果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和不同收入结构的农户是否存在差异?基于此研究目的,本文将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展开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基于被解释变量的条件分布来反映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相较于传统回归模型而言,分位数回归对于异常值和异方差等情况具有较强的耐抗性,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 所示,列(1)报告了在后25%的低收入农户群体、中间50%的中等收入农户群体以及前75%的高收入农户群体中,生计资本对家庭总收入的影响情况。总体来说,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心理资本对高收入组农户家庭的正向影响显著大于中低收入组,具有增加收入和扩大收入差距的双重作用。其中,农户对扶贫规划内容的了解程度和参与扶贫项目情况二者的边际收益率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在高等农户家庭总收入组中,农户了解扶贫规划内容和参与扶贫项目分别能够促使家庭总收入增加6%和13.1%。由此说明高收入农户群体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脱贫意识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强烈的参与意识能够确保农户更好地凭借精准扶贫的“东风”实现有效增收和脱贫致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中低收入组家庭的正向影响显著大于高收入组,具有增加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双重作用。对于低等农户收入群体而言,农户家庭劳动力中接受非农技能培训的比例和非农就业的比例分别能够使家庭总收入提高17.2%和48.2%。由此可见,“扶智”与就业对低收入农户家庭摆脱“能力贫困”和“机会贫困”的重要性,农户可以通过加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来提升自身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能力,并且通过拓宽就业选择的方式来显著提高自身收入水平。
列(2)和列(3)分别报告了各核心解释变量组对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影响情况。其中,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以及心理资本对农业收入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特别是自然资本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三组收入分位水平的边际收益率不难发现,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对中低收入组的效益显著大于高收入组,由此说明虽然自然资本能够拉大农户家庭总体收入差距,但是就农业收入而言,自然资本在具有显著增收功能的同时也发挥着缩小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农业收入差距的作用,这与之前所得结论并不矛盾。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非农收入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尤其是社会资本对增加非农收入的突出贡献。非农就业比例对中低收入组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对高收入组农户非农收入增加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资本不仅能够大范围地改善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状况,而且还是缩小非农收入水平差异的关键。
表3 分位数回归结果
为进一步验证分位数回归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选用FE 面板分位数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这是一种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处理方法,可以采用Lasso 算法,加入惩罚项,使系数收缩于零,增强模型的解释力。令lamda=0.5,同时采用bootstrap 技术得到更加渐进有效的系数估计,迭代次数选取500 次,具体检验结果如表4 报告所示。列(1)至列(3)分别报告了农户家庭总收入、农业总收入和非农总收入的FE 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总体来说,各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及显著性与前文结果保持一致,说明整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具有可靠性。
表4 FE 面板回归模型
在上述回归分析的基础上,为深入探讨各项生计资本对造成农户家庭总收入差异的贡献程度,本文参考万广华(2009)[28]347-368提出的夏普利值回归方程分解方法来量化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差异的贡献程度。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步骤:(1) 计算被解释变量的差异程度。一般情况下,被解释变量的差异程度可以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以及阿特金森指数等多种方法进行度量。由于基尼系数的使用最为广泛且符合收入水平差异的所有性质[29]109-117,故本文主要采用基尼系数作为不平等指标度量农户收入水平的差异程度。(2)基于前文估计的农户家庭总收入模型,测算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差异的贡献程度。最终分解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夏普利值分解结果
续表5
从夏普利值分解结果可以看出,2015—2017年各项生计资本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异的贡献程度虽然存在差异,但是整体贡献比例基本保持一致。自然资本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异的平均贡献是39.89%、人力资本的平均贡献是10.69%、社会资本的平均贡献是14.68%、物质资本的平均贡献是19.70%、金融资本的平均贡献是2.42%、心理资本的平均贡献是12.61%。这说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是造成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户家庭总收入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确保这三类可持续生计资本增收功能的有效发挥是提高贫困农户收入水平的关键。同时,心理资本相较于以上三类可持续生计资本而言并非是造成农户家庭总收入水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其对农户总收入水平呈逐年扩大的影响趋势表明,农户自身所拥有的内在动力资本在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基于2015—2017 年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和Bootstrap 技术等计量方法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 就农户家庭总收入而言,农户拥有的生计资本是提高自身收入水平的基础,其中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增收作用最为显著。2.就不同收入水平而言,各项生计资本的增收效果强弱不同。其中,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对高收入组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显著大于其对低收入组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金融资本和心理资本虽然对中低收入组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影响并不显著,但却能够显著提高高收入组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因此,这四类生计资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拉大了收入差距。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则在发挥增收功能的同时改善农户间的收入差距。3.就不同收入结构而言,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心理资本是显著提高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影响因素,而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农业收入的增长。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物质资本与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农户提高非农收入的关键。4.就不同类型生计资本对总收入水平差异的贡献程度而言,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相比之下心理资本虽然不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其对总收入水平的影响正逐渐增强。
大力改善生计资本状况不仅有利于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户实现有效增收和脱贫致富,还能够为积极稳妥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提供保障。因此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土地资源保护机制,提高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户实际经营土地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本能够显著地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而土地作为自然资本的核心,是确保其有效发挥增收作用的关键。因此,应该鼓励农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部分因维持生计而被迫超负荷使用土地的农户给予一定减产补偿,避免出现由于过度利用所造成的土地资源质量低下的现象。与此同时,也要加快改善新疆深度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步伐,为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本的增收功能创造良好条件。
2.优化新疆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结构,鼓励并引导农户实现非农就业。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农户的非农就业比例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还能够优化农户收入结构以及缩小收入差距。因此,一要加快地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为农户拓宽就业渠道和实现非农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二要通过适当降低就业门槛和提供就业补贴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户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一产就业向二、三产就业的转变。
3.加大人力资本的开发投资力度,为农户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驱动力。通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不仅有利于农户的有效增收,还有利于农户间收入差距的减缓。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引导财政资金向新疆贫困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领域的倾斜,以强大的资金支撑来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内各项农业及非农业技能培训并建立符合当地农户实际需求的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带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的转移步伐,从而实现以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带动社会资本积累的双重增收保障。
4.引导农户树立自主脱贫意识,增强农户自主脱贫能力。本文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农户实现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的心理资本是目前影响贫困地区农户获取相对较高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实现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户有效增收和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加大对积极了解并参与扶贫项目农户的帮扶力度,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充分调动贫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其摒弃“等靠要”思想和实现自主脱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