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2020-05-20 19:23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湖北荆州43400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占位性肾囊肿肾盂

1.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肾病科 (湖北 荆州 434001)

2.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儿科 (湖北 荆州 434001)

陈红兵1 罗英女2

肾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临床中,常见肾占位性病变,主要为两大类型,其一为囊性病变,其二为实性病变,在实性病变中,又可分为良性、恶性疾病之分,目前临床对于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随着多层螺旋CT的逐渐普及,多层螺旋CT具有操作简单,扫描成像时间短等优势,可清楚的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应用多层螺旋CT在对肾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相关研究报道,多层螺旋CT可对肾占位性病变进行明确术前诊断,但对于少见或影像学不典型的肾占位性病变,多层螺旋CT平扫疾病定性诊断准确率较低[1-4]。为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本研究收集了80例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集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肾占位性病变患者80例。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54.21±5.25)岁;临床表现:80例患者中血尿者11例,腰腹疼痛者21例,高热者7例,于常规体检发现者32例。

1.2 入选标准 ①患者均经过手术或病理活检检查确诊为肾占位性病变;②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③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无缺;④未合并其他严重肾脏疾病等。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心、肺等功能障碍患者;②CT检查禁忌症者,如碘过敏;③未经临床确诊者;④哺乳期妇女及孕妇。

1.4 影像检查 患者检查前需要摘除衣物上或佩戴的金属饰物,避免出现伪影干扰影响成像质量,同时对所以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试验合格者方可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设备采用东芝Toshiba 64排螺旋CT,首先进行CT平扫,患者采去仰卧位,手臂向上伸直,进床方式:先头后足,扫描范围:膈顶至髂棘上缘。管电压:120kV,管电流195mA,间距:5mm,扫描层厚5mm。平扫之后进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以3.5ml/s的注射速度,经正中静脉团注欧乃派克80 ~100ml。在注射造影剂完毕后分别于20s、60s进行肾脏动脉期(皮质期)、实质期(髓质期)扫描,在对比剂注射2~3min进行肾盂充盈期即排泄期(肾盂期)扫描,扫描完成后,将CT图像传入计算机后台工作站进行薄层重建(层厚:1mm)。

1.5 图像处理及观察指标 80例肾占位性病变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资料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观察、总结分析不同肾占位性病变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并以一致商讨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做参照,计算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1.6 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均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患者平均年龄等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并以χ2检验进行检测,以P<0.05为具体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80例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80例患者疾病类型:肾囊肿33例,结核性脓肾1例,肾血管平滑肌瘤11例,肾盂癌11例,肾癌24例;单发病灶者54例,多发病灶者26例,其中右侧发病者37例,左侧发病34例,双侧发病者9例;病灶大小约为0.5cm~10.96cm。

2.2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 CT平扫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00%(68/80)、71.25%(57/80),多期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0/80)、97.50%(78/80),多期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973、20.907,P<0.001),详情见表1。

2.3 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 (1)肾囊肿CT平扫表现为典型边界清晰的囊性病灶,平均CT值为15HU,形态多为类圆形(见图1),囊壁薄,多期增强扫描中未见明显强化(见图2)。(2)本组研究中共出现1例结核性脓肾,CT平扫主要为多发囊状低密度区,直径0.5cm,多期增强扫描中呈现轻度强化。(3)11例肾血管平滑肌瘤瘤体形态多为类圆形,最小径2.4cm,最大径10.96cm,6例患者平扫为稍低密度影,3例瘤体呈现稍高密度影,2例瘤体呈现混杂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明显强化。(4) 11例肾盂癌病灶外形不规则,肾盂期增强扫描可见肾盂内充盈缺损(见图3),6例患者累及肾实质。(5)24例肾癌最大径1.6~10.7cm,平均最大径(6.12±1.03)cm,病灶位置:上级者17例,下级者5例,肾中部实质者2例;15患者病灶呈现类圆形,少数患者病灶边界模糊,边缘毛糙,5例合并钙化。多期增强扫描中,6例患者表现为明显强化,18例患者呈现轻-中度强化,出血、囊性改变区域未见明显强化。24例患者中均未见下腔静脉瘤栓的形成。

表1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

图1 CT平扫可见左肾囊肿。图2 左肾囊肿增强扫描后未见强化。图3 CT增强排泄期可见右肾病灶范围,侵犯肾盂固有层

3 讨 论

肾脏是由肾纤维膜、脂肪囊和筋膜包绕构成的,同时也可将肾脏分为肾实质及肾窦。肾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目前临床对于恶性病变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既往文献报道,吸烟、肥胖、糖尿病、病毒感染等因素是引起恶性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肾占位性病变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血尿、腰部疼痛、体重减轻或肝功能异常等,临床可根据患者临床典型表现或实验室检查对其疾病情况进行初步诊断,但往往特异度不高,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进行进一步定性确诊[5-6]。有相关研究显示,CT扫描可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大小、性状,是否外凸或外侵,肾的轮郭、外形、破坏等情况,增强后通过肾实质时期病灶周围的强化程度及密度显示情况对病灶能进行更清楚的观察,进一步对病变的性质进行判断,从而能及早帮助临床对评估病情,以此保障患者预后[7-9]。

本组研究中肾占位性病变主要为肾囊肿、结核性脓肾、肾血管平滑肌瘤、肾盂癌及肾癌,总结了不同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CT检查图像表现:①肾囊肿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肾囊肿CT平扫表现为典型边界清晰的囊性病灶,形态多为类圆形,囊壁薄,单纯CT平扫易将肾囊肿与肾脓肿、肾积水混淆,而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即可进行鉴别诊断,肾囊肿无明显强化,而肾脓肿、肾积水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②结核性脓肾临床中较为少见,因内为坏死组织,于多期增强扫描中呈现轻度强化。③肾血管平滑肌瘤又称为肾错构瘤,是一类良性病变,CT平扫瘤体形态多为类圆形,考虑肾血管平滑肌瘤组织主要由平滑肌、血管、脂肪构成,增强扫描中可出现软组织成分强化,但不显示脂肪成分[10-11]。④肾盂癌及肾癌均为恶性肿瘤,均有恶性肿瘤的具有的恶性病变特征,如侵蚀性、边界模式且合并钙化灶等,肾癌CT平扫多见于局部轮廓隆起,晚期可出现分叶状改变[12-13]。肾癌常常发生于肾上级者,呈现轻-中度强化,其出血、囊性改变区域少见强化。

在检出及诊断符合率比较中,CT平扫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00% 、71.25% ,多期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 、97.50%,多期增强扫描对不同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平扫,表明对于不同性质类型的 肾占位性病变检出及诊断优势更显著。增强扫描通过把对比剂从静脉注入血管内,提高了正常组织与病灶的对比,更突出病灶动态变化特征,以便于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14-15]。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可有效显示对不同肾占位性病变的图像特征,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提供相关影像学资料。

猜你喜欢
占位性肾囊肿肾盂
腹腔镜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在近端输尿管狭窄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误诊儿童肾盂脓肿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的手术新技巧探讨并1例报告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体检查出肾囊肿, 一定要治疗吗?
ARFI 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