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菁
摘要:重大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和影响。随着媒体在国际社会和重大事件中的参与度、融入度日益提升,其作用更加凸显,舆论战越演愈烈。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为例,分析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据此对國内媒体报道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媒体报道;新冠肺炎
一、重大突发事件定义及特征
重大突发事件通常指突然发生的,已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的,需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其发生将会影响一个地区、国家甚至更大区域范围内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若应对处理不当,将产生严重后果。重大突发事件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发性,事件暴发突然,扩展迅速,令人猝不及防。
二是紧迫性,需要有关部门或个人第一时间反应,迅速应对。
三是复杂性,因果关系环环相扣,涉及当事人复杂多样。
四是破坏性,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引发社会动荡风险高。
五是持续性,贯穿人类文明进程和发展史,只可应对,从未停止。
二、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
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曾说过: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晾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媒体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渠道和载体,是公众认知世界的窗口,是国家与公民之间沟通的桥梁。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媒体应积极主动履行其社会责任和使命。
一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将掌握的权威信息通过有效途径第一时间、全面真实地展现给公众,避免产生无谓猜测和恐慌。
二是代表公众行使监督权,代表公众对社会履行监督职责。
三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作为“政府的发言人”“国家的喉舌”,媒体在开展真实、客观、公正报道的同时,还要维护国家利益,引导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是协调社会各方资源,利用信息流动决、覆盖广的特征,在非常时期凝心聚力,协调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现代社会,媒体的身影、触角无处不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有些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扮演着传统的参与者、报道者的角色,例如在某些战争中,媒体报道的作用尤为突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是媒体的介入扭转了战争的发展方向,并最终决定了战争的结果;而在另一些事件中,例如2011年震惊世界的新闻集团窃听事件以及2003年英国生化武器专家凯利自杀事件中,媒体已不仅仅充当事件的旁观者、报道者,而是演变成了事件的本身、故事的主角。
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案例分析
(一)国际主流媒体报道下的中国形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区域乃至全球发展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一举一动成为了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而西方媒体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丰富的经验和完善多元的渠道,总能在事件发生后快速反应,抢得先机,成为国外受众了解我国信息的主窗口。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偏见,西方媒体常常通过歪曲报道向西方社会传递不实信息,误导民众。
西方舆论报道对我国国家形象造成了持续消极影响。美国舆论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2019年12月发布的“全球态度与趋势”年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中国的经济作用得到全球普遍肯定,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中国的感受差距极大,好感率从71%(俄罗斯)到14%(曰本)不等。在被调查的34个国家中,只有16个国家(不足50%)的被调查者对中国总体上以好感为主,好感率中位值为40%,且相比过去三年呈递减趋势。
此外,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国际传播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G20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的经济形象构建总体较为积极,对中国军事外交形象中立偏负面,肯定中国在科技与环境领域的实力,但有时也会使用竞争的框架来描述中国在这些领域的角色。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
在过去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我国媒体在以西方主流媒体主导的国际舆论战场上话语权较弱,信息时效性不强、首发率不高,报道影响力欠佳,在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方面往往是被动应战而非主动出击。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引导国内主流媒体积极创新新闻理念和报道机制,从时度效着力,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事件不仅是一场“抗疫战争”,也是一场“舆论战争”,是对中国媒体的又一次严峻考验。在此次疫情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全力奋战在“抗疫”一线,主动承担使命职责,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全面公开准确报道疫情进展,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引导舆论,为抗击疫情凝聚人心、增强信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对部分国际媒体别有用心的报道和评论给予了有力回击。
一是及时公开准确报道。
自1月疫情全面暴发以来,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国内主流媒体集结力量,迅速出击,第一时间派记者奔赴武汉、黄冈、孝感等疫情严重地区,深入武汉协和医院隔离病房、金银潭医院、火神山医院等“抗疫红区”,采访专家和一线医务工作者,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将最真实的武汉和武汉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现给大家。主流媒体的一线报道确保了疫情防控信息的公开透明传播,充分尊重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有效遏制了网络谣言的传播,缓解公众恐慌情绪。1月20日,总台央视《新闻1+1》栏目直播连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介绍疫情基本情况;1月26日起,《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有关疫情的评论员文章,第二版甚至第三版整版报道疫情动态;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战疫情特别报道》,该栏目以抗击疫情为主题,持续聚焦全国抗击疫情动态,及时公布疫情最新数据,让百姓心中有数。2月2日起,“人民论坛”栏目开始设置疫情议题。《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等则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针对疫情本身及产生的系列社会问题进行个性化评论,受到国内外民众关注。
此外,媒体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及时反映了国内民众关切和国际舆论关注,对疫情防控发挥了支撑作用。2月1日,人民网研究院与百度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搜索大数据报告》,还原了此次疫情发生前后的大众关注焦点,显示武汉人民对辟谣内容的关注度在过去一周上升190倍,凤凰新闻客户端据此生成辟谣日报。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截至2月9日,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00家海外主流媒体对疫情进行过报道,总量达到80669篇,其中“中国重视”在外媒报道中排名第二,显示出外媒对中国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总体上给予肯定。中国网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化平台推出新型可视化产品,每日根据最新动态,快速生成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数据报告。
二是全媒体融合报道。
此次疫情报道期间,国内主流媒体在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渠道的同时,积极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在“两微一端”和国内自主研发的新媒体平台上大胆尝试,以融合驱动传播,创新话语表达,在舆论引导和传播效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据统计,截至2月中旬,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关于疫情防控报道的阅读总量近2亿,互动量超过1300万;开设的“隔离区直击”“新华社记者武汉Vlog日记”等全媒体栏目,带领受众走进抗击疫情现场。中国网在抖音平台推出合集《共同战“疫”》,根据直播内容制作短小精悍的视频,兼顾引导舆论与信息透明,截至2月底播放量超过21亿。1月27日晚,总台“央视频”通过5G+4K/8K+AI等新技术开启24小时不间断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施工“慢直播”,共吸引近1.2亿人次在线“云监工”;1月31日,央视《新闻联播》进驻“快手”短视频社区,首次直播累计观看量近2000万;2月1日起,《新闻联播》在新浪微博同步直播,日均观看量为135.8万人次。此次媒体报道中还出现了不少“建设性新闻”,如人民日报制作的《最有烟火味的应援!加油,热干面!》原创海报,结合武汉热干面和各地特色美食为武汉加油成为紧张疫情中温暖的“治愈系”传播;新华社制作的《武汉“封城”这七天》通过描述武'汉的生活场景来弥合与其他城市的隔阂,给予人们希望和力量。
三是跨国媒体合作报道。
近年来,国内主流媒体积极与海外主流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探索解决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力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此次疫情暴发后,各国媒体都对此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大数据统计显示,外媒关注的话题主要集中在病毒本身、应对措施、防疫物资、交通管控、经济影响、医疗救治等方面,尤其关注应对措施和速度。为了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国内主流媒体第一时间现场播发独家报道,发表客观评论,为合作媒体提供公开准确的一手信息,或通过参与对象国媒体的节目播出、推动外媒与我一线记者连线采访等形式在海外主流媒体发布中国疫情防控的权威信息,消除当地受众疑虑恐慌,有效遏制了失实报道和不当言论。据统计,新华社在疫情期间对外稿件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英国《每日邮报》等境外媒体广泛采用,数十条英文稿被境外过百家媒体采用。中国网特别节目《共克时艰中国打响疫情阻击战》在英国普罗派乐卫视落地播出,有效覆盖了包括英国在内的45个欧洲国家的目标观众;美通社采用发布2小时内,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道琼斯旗下著名商业新闻网站《市场观察》等124家外媒转载,阅读用户达4924.7万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通过BBC、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半岛电视台等栏目向观众介绍国内疫情最新情况和防控举措;英国路透社、德国DRF电视台、法国24小时电视台、瑞士国家电视台等数十家欧洲主流媒体纷纷播发或转载总台报道,展现中国战“疫”必胜信心;当地时间3月1日晚黄金时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葡语版纪录片《武汉24小时》在拉美最大传媒集团巴西环球集团的电视新闻频道、国际频道、客户端及流媒体平台完整播出。
中国抗击疫情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世界各国政要、WHO等国际组织和主流媒体的肯定和赞赏。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多次称赞,表示中国的防控措施为各国设立了新标杆。俄罗斯、巴西、英国、日本、美国、德国等数十家国际主流媒体机构负责人以及拉美新闻联盟、亚洲一太平洋广播联盟、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欧洲新闻交换联盟等国际媒体组织负责人纷纷致函,就我国媒体对疫情防控的报道表示敬意和感谢,并为中国抗击疫情加油鼓劲。
四、结语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无论是基于灾害性因素还是社会性人为因素,都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随着大众传媒和国际关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媒体作为影响大众的舆论工具、公众利益的守護者、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媒体须积极应对,履行其社会责任。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媒体正在逐步成长,业务能力更加成熟,传播效果更加明显,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根本改变,新闻舆论战场的斗争更加激烈复杂。中国媒体要借鉴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机制、报道理念等方面的经验,立足“向世界报道中国”的外宣定位,努力提升报道主动权和话语权,创造积极的舆论环境,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
(一)依托制度保障
2008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我国媒体在信息发布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媒体及时、准确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
(二)把握报道原则
新闻的传播应遵守及时、公开、真实原则,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与西方媒体争夺时效,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加大对外媒的信息公开力度,减少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造成的认知偏颇和不实报道;深入一线,全面真实传递信息,增强大众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此外,还要处理好舆论引导与客观报道的关系,在引领舆论导向的同时,客观报道事件真相,确保国家意志和受众需求的双向均衡。
(三)加强合作传播
利用对象国主流媒体平台发出中国声音,借船出海,借台唱戏;运用当地话语体系讲述中国故事,借筒传声、借嘴说话。通过合作形式,使双方成为共同的传播主体,有利于弥合跨文化差异造成的信息鸿沟,促进文化的互融互通,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