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关系

2020-05-19 04:12邱康权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走了多年的不平凡道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本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历程问题,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每一次的演变背后的原因,以及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會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要矛盾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了七十年的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要矛盾息息相关。通过对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进行过阐述,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那么,每一次经济制度改革,它背后来源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而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为我国经济制度改革提供指明方向。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依据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提出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在当时,我国的经济、收入、教育、医疗、文化事业、生活、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都大大落后西方国家。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在国内上,还要应对国民党留下的经济上严重通货膨胀等的烂摊子。可以说在当时我国物资极度缺乏、一穷二白。针对国内外的实际情况,中共八大提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八大提出我国第一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与我国社会本质以及根本任务息息相关。即集中一切力量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实现我国人民生活所需要物质文化的需求,最终实现人民生活的富裕。当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实质就要解决我国物质和文化数量上的不足。

为了解决物质文化数量不足问题,我国实行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一经济制度的提出一方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模型,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实际国情需要。这种经济制度有利于集体中全国的劳动力物力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当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经过一五计划的建设,我国建成了基本的工业体系,人民的收入大幅增长。所以说,我国建国初期实施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在短期内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富裕,很好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面临的物质和文化的不足。但是这种经济制度在后期弊端越来越大,严重挫折企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人民所需要物质文化的数量增长缓慢。显然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已经不符合我国社会本质及根本任务的要求了。

为了更好解决社会矛盾,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发展要求。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符合社会主义特征发展规律,往有利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向进行改革。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先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自主经营,随后允许个体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壮大又促进私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党中央看到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给生产者带来积极性,给市场带来活力,给社会带来就业率,给国家带来财政收入,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显然是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改变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它们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要求,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矛盾。所以在八十年代党中央给予个体经济和私营的经营合法地位,同时市场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私有经济的发展,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为此我国的经济制度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和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极大地推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由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提出,原因在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生产力已经不再是落后状况[1]。同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其它因素的发展,如教育、医疗、文化产业、生活质量等等。可以说,我国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数量已经大大增加,这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主要的矛盾。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质量不高,大而不强的局面[2]。因此,我国提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实质是对质量的追求。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在强调数量的基础上注重质量的提升,如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更安全更营养的食物、更舒适的住房条件。因此,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方面需要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经济与其它因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过去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而忽略了自然生态环境,从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要各地区经济充分协调发展、经济与其它因素平衡协调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为此,为了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特征,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的经济制度在也势在必行进行改革,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随着2015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元年的开端,未来将是智能化时代。面对挑战与机遇,我国的经济制度必定朝着时代潮流而改革。

综合,我国的经济制度走过70年的不平凡道路,它的改革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要矛盾息息相关。无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如何改革,它的根本原因依据都来源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目标是实现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进程、条件与路径[J].新疆社会科学,2018(04):32-38.

[2]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18,53(02):20-34.

作者简介:

邱康权,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的六重经济含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内在动因探析
精准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坚持辩证思维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的发展性和继承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性理论创新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