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理论与经权之道的比较研究

2020-05-19 03:16折托小虎龙
科学与财富 2020年6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

折托小 虎龙

摘 要:权变理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审视权变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从整体上把握管理体系,指导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经权之道提倡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权宜应变,与时俱进。西方的权变理论与我国本土的经权之道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关键词:权变理论;经权之道;因地制宜

一、费德勒的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并受到广泛的重视。鉴于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大多都是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管理模式与原则,却无法应对企业所面临的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因此,权变理论便应运而生。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状况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做到随机应变,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境的万能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其核心是管理者应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適应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或把自己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环境中,从而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适合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技术。

最早对权变理论作出理性评价的人是费德勒。他在1962年提出了一个“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即费德勒模式,该模式将领导人的特质研究和领导行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的效果。费德勒将领导方式归纳为两类,即“关系导向型”领导方式和“任务导向型”领导方式。前者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主导需求,完成工作任务为辅,后者则刚好相反。费德勒不仅对领导方式作了分类,而且对领导效能作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使各种领导方式充分发挥其效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费德勒认为,要想取得理想的领导效能,必须使一定的领导方式和与其相适应的领导情境相配合。领导情势包括领导者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三个要素,其中,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费德勒看来,领导者要想取得理想的领导效能,必须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来对领导情景实施有效的控制,而这又取决于领导情境三要素的配合程度,因此,费德勒认为,领导者与情境的匹配程度是提高领导效能的关键。

二、曾仕强的经权之道

权变理论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当前,权变理论以其较强的现实性而获得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其强调的随机制宜的权变原则已成为当代管理的基本共识。被业界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的曾仕强,他认为,中国式管理就是合理化管理,可是在合理化之外,还要注意安人,即人性化管理。中国人最看重“仁”和“义”,“仁”是安人之道,就是用仁心去安人,“义”就是恰到好处,并将“义”纳为经权之道,掌握适度,而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恰到好处”,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成一套合乎人性的管理,最终可将其归为柔性管理范畴中,柔性管理即为软管理。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任何决议产生之后都有可能存在着变数。领导者固然也应该做到审时度势,曾仕强认为,管理思想应该持以灵活应变的原则实施弹性管理。作为领导“不应该循规蹈矩,培养灵活应变的领导力有其必要性”。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格局中,领导者坚持灵活应变的原则有其现实的必要性。曾仕强将“义”引申为经权之道,提倡权宜应变,与时俱进。管理只有存在于合理的范围之内,方可达到权宜应变。曾仕强指出,企业领导过多地关爱员工就会使企业乱了方寸,无从管理;过少关爱员工又会引发员工的不满情绪。也就是说,只有让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保持在合宜的范围,即不可多也不可少。由此,曾仕强将“义”引申为经权之道就是为了让领导者利用“软系统管理科学地分析领导者的理念。“经”是根本的管理原则,不能轻易放弃,因而领导者需持经达变。“权”是权宜应变,领导者依据“经”而做出相应的策略,并做到与时俱进。曾仕强明确“领导者所做出的策略需具有灵活性”,这迎合了儒家的“经权之说”,换言之就是倡导领导者应秉承“持经达变”的原则,以求合义,这与西方的权变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比较研究

在当今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只有变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即要求企业以“变”应“变”,并将因地、因人、因时、因事制宜作为权变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方面,西方的管理理论与我国本土的管理理论在一些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首先,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管理理论都否认一套理想的、万能的领导方式,并强调任何领导方式都是要和恰当的“情景”相适应,才能成为最有效能的方式。同时也都认识到现代组织所处环境超系统及组织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动态特征,因此,不可能存在某种适用于一切情况和一切组织的普遍管理原则和方法,领导者需要依据各种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做到随机应变。

其次,二者都认为领导者与员工的关系是影响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费德勒的权变理论指出,在领导情势三个要素中领导者---下属关系是最重要的因素,领导可以通过改善和下属的关系,提供给下属更多的指导来弄清任务结构和向组织要求更多的职位权力来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曾仕强的经权之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只有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之内,领导效能才能在每一次实践中实现螺旋式上升,从而实现组织绩效的渐进式优化。

另一方面,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对于权变理论的运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管理的中心不同。西方的管理是以事为中心,即领导者更倾向于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领导方式,因为西方的企业员工流动性非常大。而中国的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即更倾向于人际关系为导向的领导方式,因为国内企业的员工大多是中国人,他们所具有的文化背景与外国人不同。权变理论的运用也是非常复杂的,受到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和社会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运用该理论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其次,管理效能的依据有所不同。曾仕强认为,在中国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凭的不是管理者的职位和职权,西方人可以凭职位和职权要求其下属按他的要求去做,但这在中国企业却行不通,只有当管理者在下属心中有威望和地位时,他才会真正的服从管理,凭的就是上下级之间心灵的沟通和默契,所以,学会沟通与交流,领会沟通的艺术对于管理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每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总有其优缺点,作为领导,我们需要吸纳百家之长,并把“精华”很好的运用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形成发挥自己领导效度的最佳方案,是我们学习各种领导理论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燕.费德勒领导效能权变理论鉴评[J].领导科学,2019(10):48-49.

[2]曾仕强.现代化中国式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折托小(1995—),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虎龙(1993—),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
乡村学校少年宫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浅析旧建筑改造中的“绿色”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城市红绿灯设计及行人管理缺陷研究
立足乡村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研究
谈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三亚市高校体育
大班中的“小班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