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萍
摘 要:本文在简述我国现阶段农业合作社管理效率高低的基础上,明确企社户三结合模式的合作社的管理效率优于其他类型农业合作社的结论。并且就该类型农业合作社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在相关调研材料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角度入手,探讨企社户三结合模式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类型及其管理方法,并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模式建设;管理方法
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联合起来共同从事农产品运销和加工、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业信用融资的一种企业制度,它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走向现代化经营方式的必然结果。但是,我国目前农业合作社总体上普遍地发展水平低下,制约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在社会调研中发现:企社户三结合模式合作社在管理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合作社。
一、企社户三结合模式合作社在管理方面的优势分析
(一)标准化、精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
生产管理是对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的一系列有序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的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生产管理的目标概括为: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山东寿光蔬菜合作社将生产管理的概念引入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在为社员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过程中,将蔬菜种植生产过程分解为产前技术指导、产中种植指导以及产品配套等环节,并以“傻瓜”式种植作为终极目标,针对各个环节详细分解,制定出标准服务方式,提出了全程标准化配套产品等模式,从土壤改良到种苗选育、肥水管理、田间管理、植保管理、生长调节管理、光温气管理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科学的界定。通过建立社员全年种植档案、构建社员培训体系等形式全程指导社员进行蔬菜生产活动,真正将农业生产做到标准化、精细化。
(二)较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山东寿光蔬菜合作社通过建设农艺师培训体系和社員培训体系来增强合作社员工以及社员的能力和素质。
(三)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技术创新管理是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技术创新管理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产品或新工艺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过程。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使企业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同样,作为参与市场竞争市场主体的农业合作社也需要技术创新,而完全由农民组成的农业合作社受其成员能力的局限性的制约,很难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将企业的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与社员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在通过改进生产技术,研发培育新品种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为社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供了一条更加便捷,更加实惠的道路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四)相对完整的产加销产业链管理
农业产业链管理是市场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具体运用。它是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额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的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期获得农产品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对于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来说,产业链管理模式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农户按照企社户三结合模式成立的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组织成员开展农产品种植,提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服务,统一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销售成员种植的产品。
二、对企社户三结合模式合作社的管理方法
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联合起来共同从事农产品运销和加工、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业信用融资的一种企业制度,它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业走向现代化经营方式的必然结果。可以看出,合作社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必须建立起早已成熟的并且早已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用现在企业管理方法。现就如何使企社户三结合模式型合作社的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避免其由于管理上的原因造成不良影响的发生,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角度加以改善。
(一)完善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
企社户三结合模式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种最有可能引领合作社发展,使合作社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可以使农业龙头企业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给,更能使农民得以增产增收。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状况不仅事关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利益。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更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建立良好、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可以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的保护农民的利益,使他们不会因为处于弱势地位而利益受损。因此,完善、科学的农业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是保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是产权关系清晰,股权结构规范化。股权设置上采取的“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方式使得入股社员(农民社员尤为明显)的流动性大,所有者不固定。从而导致合作社内部很难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同时必须将企业产权和合作社产权的界限加以明确。企社户三结合模式合作社必须抓紧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齐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监督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社在保持原有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运作,最终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二)建立合作社会计规范体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第一,会计控制是合作社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方面,有效的会计控制具有提高会计信息,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库存现金的管理水平等优点。在设计会计岗位职责时,要明确各职责范围、管理权限以及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第二,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保证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拥有不竭动力的重要因素。企社户三结合模式合作社应当保护社员的权益最大化,避免出现龙头企业不合理分配利润损害农户利益的现象。
(三)建立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合作社运营公开
民主管理是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使社员积极参与和监督合作社的运营,合作社必须实行运营公开。运营公开的内容包括:1、合作社理事长须将每会计年度的事业预算、决算报告书备置在住事务所,以便社员随时查阅,接受社员监督。2、合作社理事长须将章程、大会记录、理事会记录、社员名册等文书备置在主事务所,以公开合作社的运营状况。3、经社员若干人同意,可要求查阅合作社会计账簿;无特殊原因,合作社领导不能予以拒绝。4、对合作社业务有违反法规或章程的疑问时,经社员若干人同意,可请求有关部门派人检查合作社业务。
参考文献:
[1]《基于农业合作社的农业科技价值链研究》,郑丹 徐世艳,《农业科技管理》,2017年06期.
[2]《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研究》,刘颖娴,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1月.
[3]《农业产业化主体组织》,申龙均,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