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延边大学校园贷的法律风险及权益维护措施

2020-05-19 03:16石念慈金佳梁馨元崔艺玲刘芯奇
科学与财富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园贷法律风险高校

石念慈 金佳 梁馨元 崔艺玲 刘芯奇

摘 要:近年来,“校园贷”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侵害了主要以大学生为主的群体权益,扰乱了校园秩序。本文以延边大学内为调查范围,首先对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其在高校盛行的原因,进而分析其存有的法律风险,最后尝试提出相应的权益维护举措。

关键词:校园贷;高校;大学生;法律风险;权益维护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经济迅速进步,其在以大学生为主要的特殊群体中盛行。不可否认校园贷为需要创业的同学来说提供了便利,但其极有可能会刺激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从而演化成校园“高利贷”,而大学生无力偿还跳楼自杀的案件也愈演愈烈。因此在2017年9月6日,教育部也明确发布“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这并未能扼制校园贷的发展,对此我们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一、校园贷现状调查

(一)调查内容

调查目的:为了在法律角度上进行评估和探讨延边大学校园贷状况,并就其出现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

调查时间:2019年11月28日-2020年1月5日

主要调查对象:延边大学涵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

调查方式与方法:主要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调查,同时发布了纸质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共发布问卷866份。

问卷调查分析:我们通过对大学生生活费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都是由家庭提供,占到了79%,其余21%的学生通过兼职等获得生活费。每个月生活费1500-2000的同学占52%,500-1500的占32%,其余也有一些同学的生活费在500以下和2000以上的。有相当一部分占57%的同学每个月会出现生活费不够用的情况,除了问父母要之外,还会选择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借贷的方式,同时也有12%的同学接触过校园贷,而大部分是用于购买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

(二)校园贷盛行的原因

1.大学生消费欲望攀升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更加丰富多样化,对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追求更是成为一种时尚。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花销,还包括娱乐和交往等方面的费用,且大学生由于处于特定的年龄段不可避免的还会出现攀比心理,进而更加促进了消费欲望。

2.大学生收入来源单一

大学生由于还没有正式工作,而且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即使去兼职也是工资较低,因此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家里定时提供一定生活费,而一旦费用超支或者急需资金,很容易出现借贷等问题。

3.网络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业呈迅速发展态势,各种网络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借势发展,如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或者贷款平台等,也有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名校贷等。

4.校园贷本身的特点

便利快捷,且额度大。一般证明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简单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后,就能轻松申请到信用贷款。有些平台甚至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条件,绑定信用卡就可直接在该平台贷款购物。

二、法律风险分析

(一)借贷主体的特殊性

校园贷借款主体为大学生,缺乏经济自主能力,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财观和消费观,攀比意识较强,大部分都是因为超前消费或者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而选择了校园贷,而自身没有经济收入,再加上校园贷高额的利息,导致违约風险急剧增加。

(二)信息泄露风险

大学生需要进行校园贷时,往往需要向借贷平台提供身份证、电话、银行卡等隐私信息,且无论其按时还款与否,所提供的信息都没有安全保障,随时面临泄露或者盗用的风险。

(三)隐形借贷费用高

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以0.99%的月利率为营销把戏,实际年利率为15%或20%以上,此外借贷过程中还会设立各种收费项目:如手续费、违约金、滞纳金等,或者把这些费用分摊到利率中。

(四)暴力催款

学生客户如若不能及时还款,常常面临放贷人恐吓、殴打,威胁的风险。放贷人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围堵等威胁恐吓的非法手段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带来重大危害。

(五)借贷平台不规范,且虚假宣传

现在校园贷平台各种各样,各平台之间展开恶性竞争外,有些校园贷平台改头换面,为了取得大学生的信任,进行虚假宣传,隐匿各种违法、不利于大学生的借贷条款,并且还在借贷过程中设立各种收费项目。此外,借贷平台还通过各种信息和手段不断引诱刺激大学生消费。

三、风险防范举措

(一)法律层面,完善立法。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除此之外,法律规定寥寥无几。而校园贷存有的的特殊法律风险迫切需要相应的立法规定。因此应通过细化相关法律,规范相关借贷程序,严厉打击不良借贷平台,违法借贷平台,明确界定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明确对“校园贷”平台实施分类监管。

(二)社会层面,加强引导

1.宣传教育

积极营造不良网贷风险警示的教育氛围,如在学生宿舍、食堂区域、教学楼和各学院门口悬挂宣传横幅,利用LED电子屏滚动播放不良网贷风险警示教育内容,以及积极做好防范校园不良网贷教育引导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2.提供正规理性多元的金融借贷

如学校充分发挥国家资助体系作用,加强资助宣传,提高资助工作效率,提高资助政策宣传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在遇到资金困难时能够将国家资助体系作为首选。且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拓展学生勤工俭学渠道,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更多的岗位需求。

(三)大学生方面,注重教育

1.理性消费价值观教育

首先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意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但是现在有些大学生注重享乐、盲目攀比,缺少勤俭节约的意识。其次我们要及时纠正过渡消费和错误消费等消费观念,树立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等正确的消费观念。

2. 金融知识教育

学生要了解投资与消费相关的金融知识,培养防范“力所不及”的风险和识别各种非法借贷的意识与能力。通过上一些像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的课,参加金融、监管、网信安全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讲金融知识,网络安全知识的讲座,从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利息、利率等相关概念。

四、结语

还不起的校园贷背后,都是无数大学生失控的人生。本文以延边大学为个例着手研究,却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发现校园贷的盛行是与其自身特点以及大学生的心理息息相关的,其附有的法律风险,足以让涉足的大学生跌入无尽的漩涡。而我们除了举社会之力进行宣传告诫,以及用法律的武器在危险临界点处设立坚实的盾壳外,更应对大学生本身进行教育塑造,追其根本进行矫正。

参考文献:

[1]陶宇杰. 校园贷现状及其法律风险防范的研究.法制与社会 2018-4(上).89-90.

[2]王飞. 王耀平. 韩斌. 高校“校园贷”的现状调研.品牌研究 2018-02-15-90.92.

[3] 高天赋.胡沈飞. 校园贷现状调查及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基于南京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状况的调查. 法制与社会,2017-10-25. 89-91.

作者简介:

石念慈(1999年12月6日),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湖南长沙  学历:高中,专业 :法学.

2019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9D51.

猜你喜欢
校园贷法律风险高校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