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是两大核心,但是教师教学时,往往重“解析”而忽视“审美”,本文主要对中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缺失以及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以为中职语文美育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美育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中就包括学生对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的理解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就完成了教学,但是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思之美、思想之美并没有深刻感受,因此,很多学生存在阅读理解及写作障碍,因为他们没有理解文学之美,也没有利用文学语言表达美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将造成一定的发展困扰。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中必须要加强美育教育的渗透。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审美理想的缺失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常常因为缺乏审美理想而导致美育教育的缺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教学任务时,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但是忽视语文的美育功能,学生虽然能够通过学习语文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没有审美能力的话,很难作出好文章。
(二)审美情境的缺失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有的教师想开展美育教育,但是忽视了审美情境的创设,在没有足够的教学氛围时,教师很难带动学生形成全新的审美体验,想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审美情境。
(三)审美趣味的缺失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也常常缺乏审美趣味,教师上课时总是以阅读理解教学为核心教育内容,为学生讲解段落文章的内涵意义,要求学生掌握每节课的知识点,但是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没有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这种审美趣味。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通过诵读,初步激发学生审美体验
诵读是激发学生审美体验、渗透美育教育的第一步,通过诵读,学生能够对于文章中的情感有更为深切的体验。以冯骥才的《古希腊的石头》一文为例,这篇文章是借故事啦的石头来写古希腊的历史,但是不深入体验的话,不能感受古希腊文明之美,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晨读时,对这篇文章进行大声的诵读,然后体会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通过石头来介绍古希腊曾经辉煌的文明和历史的,通过诵读,学生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希腊文明斑驳的遗憾,以及作者对古希腊遗留下来的“石头美”的感受。通过多次诵读练习,也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
(二)欣赏与体验相结合,深入获得审美感受
在《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章中,曹雪芹从香菱口中表达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的“美”,这种“美”在于不了解的人看不懂,而香菱有幸走过一趟大漠,真真实实看到了大漠环境里从人家里冒出的直直的烟,还有太阳落日时的那种“圆”,“圆”的波澜壮阔。由此可以得出,想要真正理解文章作者的想法、想要获得文学作品的深刻审美感受,就必须要有亲身经历或者是体验,这样才能够获得更深入的审美感受。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采取欣赏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是带领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多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之美,再与自己所学的文学作品内容相结合,获得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深入体验。比如在学习丰子恺的《中国画与西洋画》一课中,丰子恺对于中国画和西洋画之间的差别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并且一条一条指出了中国画和西洋画有哪些不同,但是只进行文章的阅读,学生很难有真切的体验,而且丰子恺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專业名词,像“皴法”、“印象派”学、“透视法”等学生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有必要找出一些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代表作品,边开展课外教学,边让学生欣赏绘画作品,从而对文章内容形成深刻的审美感受,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基于情感化教学,提高语文美育趣味性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朱光潜的《文学的趣味》一文就深入解读了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性,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美育教育的趣味性,使得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其还可以通过融合情感教育来展开,语文是情感的抒发地,学生们在接受语文教育时充分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换言之,学生也可以利用语文的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讲故事、写诗歌、编小说等等,将带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情感结合到语文学习中,一般来说,教师都会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给学生必要的抒发情感的机会,让学生带有真情实感地进行写作练习,这也是人性化教育的重要体现,其更加关注人本身的感受和体验。
三、总结
综上所述,美育指的是对于美的认识,学生接受美育教育是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基础,美育教育主要是从艺术教育方面展开,但是语言美、文字美也是美育内涵的一部分,因此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美育教育可以从文学作品的解读、欣赏入手,让学生深刻体会语文之美,并学会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区别,在写文章时也多用审美思维来做指导,提高学生们的文学欣赏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实现语文教育在美育方面的人性化侧重。
参考文献:
[1]谢慧萍.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考试周刊.2019(34)
[2]马莉莉.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2019(30)
[3]潘娜.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文教资料.2019(12)
[4]高亚.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职业技术.2019(04)
作者简介:
彭伟文(1967—),男(汉族),湖南株洲,株洲市渌口区职业中专,本科学历,讲师,主要从事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