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娥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汉语教育蓬勃发展。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其重要载体。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增强汉语学习趣味性,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塑造学习者的品德。本文结合国际汉语教学实践,提出多种方法将传统文化因子融入教学中,对提升学习效果,推广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国际汉语教育实践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国家未来的总体规划与新兴国际关系的战略布局,也是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支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国民选择学习汉语,汉语国际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还是一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汉语与中国文传统文化是血与肉的关系,彼此相得益彰、生生不息。正因为有了汉语,才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同时,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才使得汉语有更多的内涵、更强的活力。两者如此紧密的关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还要使之紧密结合,从而发挥更大的优势[1]。本文结合淄博职业学院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实践,探索传统文化在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促进国际汉语教学的改革和深化。
二、传统文化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价值
1. 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中。例如汉字书写笔画繁多不易记忆,我们提倡以“字”为单位进行教学。因为汉字所包含的东方思维方式——具象、隐喻和会意是中国文化及其传承的核心,使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妇”字,繁体左边为“女”,右边是“帚”指女性在家里扫地做家务,而“男”字,上面为“田”,下面是“力”反映男人在田地里干活。通过这两个汉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2]。这样的文化阐释,有助于增进学习者的兴趣。
2. 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传统的国际汉语教学注重向学生传授汉语言知识,要求他们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而忽视了其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調查显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首要目的是便于在中国学习、工作、旅游。受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限制,单纯学习语言知识会导致误会或交际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入文化知识,将文化内涵介绍给学生,提升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例如在进行熟语教学时,要解释“马后炮”里的“马”不是指动物,而是跟中国象棋有关。对传统文化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汉语的含义,恰当地应用汉语,从而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
3. 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积累的宝贵遗产。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相处?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保持友善的关系,但在具体问题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这种观念体现着中国人包容开放的精神,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其影响延续至今。在传统文化中存在不竭的精神动力,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三、传统文化融入国际汉语教学的方法
1.课堂讲授法
这是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安排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介绍传统文化常识及知识。如淄博职业学院为留学生开设书法课、剪纸课、传统民歌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在日常汉语教学中主动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教授“虽然听不懂,但是我喜欢”(发展汉语初级口语Ⅱ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第八课)时,可以根据课文介绍京剧背景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课堂融入传统文化内容要自然恰当,不能生搬硬套。
2.专题讲座法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饮食、服饰、礼仪、民俗等各种具体文化表现形式属于文化外延的范畴。长期以来,我们对留学生进行的是“外延”教育,注重的是文化的广度,而对其本质和深度挖掘不够[3]。针对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我们可以选取某个主题,邀请相关教师进行课外专题讲座,细挖文化多样性和个性。例如开设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讲座,中国古典文学讲座等等。讲座可以进行一次,也可以就某主题进行系列讲座,展示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还可以就某些专题展开讨论,增强学生的理解深度,增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课外活动法
体验式教学的主体亲历性,情境真实性、积极融入行和情感交互性等特征,可以使学习者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和认知,更容易地将所学知识融入到自己已有知识体系中,生成更加深刻的认识[4]。课外活动是将语言教学和实践结合的有效方式。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主要采取三种模式开展课外活动:
一是举办传统文化比赛,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使他们能够参与其中,形成“学习—比赛—分享”的活动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学和活动相互贯通,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设置相应的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其潜能,提升学习成就感。
二是鼓励留学生加入或者组建传统文化社团。学生社团是学生在一起交流、学习和合作的重要组织。每个学校都有众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如武术社、国学社、汉服社、京剧社等等。留学生加入或者组建这些社团,不仅可以增进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可以拓展交际圈子,提升汉语应用能力。每个社团配置一二个专业教师进行相应辅导,可以推进和规范社团活动的开展。
三是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考察及体验活动。美国学者Lave等人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指出:所有的学习都是“情境性的”[5]。学习情境不仅影响学习,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文化考察及体验活动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相应的文化角色中,将手、脑、眼、耳、口等感官都调动起来,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去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去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进行文化参访,“留学淄职,感知中国”系列活动等等,为留学生了解体验传统文化提供契机。
总之,在介绍传统文化时,不应拘泥于某种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法。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取舍。
四、结语
截至2020年初,中国已与1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机制更加健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不断落地与深入,国际汉语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汉语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通语言”,更要“通文化”。汉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从形式到表达都浸透了浓重的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应予以充分认识,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具备扎实汉语基础知识,通晓中国文化,能够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国际人才。
参考文献:
[1]《“汉语+中国传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承方式与途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一》余群 [J]现代教育科学 2019.9第九期 p.15
[2]《中国传统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与作用》张苑 [J]长沙大学学报 2014.1第一期 p.158-159
[3]《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地位与应用》李秀丽 [J]文化学刊 2016.2第二期p.17
[4]《中国传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传播的新途径》马春燕 [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 第38卷p.467
[5]《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LAVE等人编写 [M] 王文静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