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茹 杨剑静
[摘要]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度设计、品牌标识、项目载体三个方面分析了“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为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在实际建设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依然面临发展理念滞后、办学定位模糊、固有路径依赖等现实困境。为破解这些困境,文章提出了坚持职教属性、坚定办学目标定位,尊重办学积淀、优化办学资源配置,聚焦优势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创新服务平台,立足办学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破解策略。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
[作者简介]朱正茹(1988- ),女,安徽六安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安徽 芜湖 241002)杨剑静(1984- ),女,浙江宁波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浙江 金华 32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现代治理视域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JDZD081,项目主持人:杨剑静)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9-0043-06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正式印发,明确要求“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同年3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发布,随即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项目遴选。截至2019年12月,“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尘埃落定,56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转入“双高计划”建设的施工阶段。“双高计划”的实施,拉开了新时期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序幕。当前正值各高职院校谋划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起步阶段,亟待各高职院校从“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院校自身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两方面把好脉、迈好步,为后期“双高计划”的科学、高效实施以及院校整体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
“双高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职教20条”的具体行动,其定位于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手棋”与“龙头”,“不仅是建设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更是立足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引领性制度设计”①。对“双高计划”政策意蕴的把握,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度设计、品牌标识、项目载体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宏观层面: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设计
“双高计划”是在对我国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综合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制度设计。
从纵向时间维度看,“双高计划”的提出经历了国家战略设计、项目实践探索、落地具体实施等系列阶段。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即提出要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此时已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为“双高计划”的实施做出了政策谋划。2015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提出要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这在政策层面进一步为“双高计划”的具体实施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在实践层面进行了前期项目探索。2019年,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础上,国家正式启动实施“双高计划”,并分阶段明确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从横向内容维度看,“双高计划”致力于“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所谓“引领改革”,指对整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各地要结合当地发展实际,以“双高计划”为引领,统筹谋划、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要以“双高计划”建设带动院校整体改革创新,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所谓“支撑发展”,指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致力于当前突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培养适应高端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人力资源保障、技术服务与支持作用。所谓“中国特色”,即立足中国大地,充分结合经济、社会以及教育自身发展情况,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制度、标准、资源,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并能够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反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谓“世界水平”,即通过扶优扶强,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使若干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制度、标准、资源等走向世界舞台,具备鲜明的国际竞争力及话语权。
(二)中观层面: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品牌标识
“职教20条”开篇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突出强调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职业属性,同时也明确了类型教育理念在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统领作用。正如有学者指出,“追求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构建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是这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与逻辑主线”②。“双高计划”正是推进职业教育领域贯彻类型教育理念、化解职业教育认同危机、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一项亮丽品牌,其品牌效应堪比普通高等教育领域的“双一流”建设。一方面,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凸显了“双高计划”对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独特意义。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使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相互融通成为可能,通过“双高计划”建设,推进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将助力职业教育吸引力及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强,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不断固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双高计划”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其对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特殊价值。职业教育要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③,亟待“雙高计划”的探索引领。除此之外,类型教育理念还将随着“双高计划”建设的推进,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得以贯彻、体现。
(三)微观层面:培育职业教育一流院校的项目载体
“双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基础上的一种延续,不同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双高计划”除了示范、引领外,还肩负着培育职业教育一流院校的历史重任。从这一角度看,“双高计划”可以理解为一项重大建设项目,这从“双高计划”的管理方式、建设内容、分类布局等方面亦可得以印证。首先,在管理方式上,“双高计划”从申报、遴选到目前的任务书备案等环节,均采用了项目式管理方式,这是由“双高计划”坚持扶优扶强遴选标准及其长建设周期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的绩效评价与管理。其次,在建设内容上,“双高计划”从“加强党的建设”到“提升国际化水平”,设计了十项改革发展任务,涵盖了高职院校党建、内部治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研发、师资队伍、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构成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具体项目抓手。最后,在分类布局上,第一轮“双高计划”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建设单位布局,其中“A档高水平学校”10所、“B档高水平学校”20所、“C档高水平学校”26所、“A档高水平专业群”26所、“B档高水平专业群”59所、“C档高水平专业群”56所,这一方面将“双高计划”以学校为单位开展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也将“双高计划”学校分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旨在进一步扶优扶强,有重点地打造若干既能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又独具办学特色,既扎根中国大地,又在世界舞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
二、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的现实困境
引领改革发展、彰显类型教育特色、培育一流院校的政策意蕴为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在“双高计划”实际建设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发展理念滞后、办学定位模糊、固有路径依赖等,这些影响“双高计划”高质量推进的现实问题,亟待各高职院校在编制“双高计划”建设方案、明确具体建设任务的起步阶段尽早梳理、及时规避,做到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一)发展理念滞后
新时期以“双高计划”为引领的特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首先应具备自主、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理念,而这一点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中仍然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高职院校受传统办学经验、发展模式影响,办学理念停留于已有经验基础,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如对以专业群为基本单元开展教育教学及相应改革,还未能在理念层面达成校内共识或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一些高职院校对“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及建设内容把握不到位,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或仅作为一个教改项目进行建设,或仅停留于专业、课程、教师等片面内容的改革,而在院校及专业群的整体改革发展上未能做出统筹规划与设计,“双高计划”引领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尚未形成。三是一些高职院校缺乏“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内涵质量观和特色品牌意识,在办学实践中过度追求项目与荣誉,院校发展定位、内涵建设、资源建设、教学质量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得不到足够重视,“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
(二)办学定位模糊
“双高计划”有效推进的基本前提是各建设单位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目标,而且要明确自身与其他同类高职院校的差异与优势所在,即能够为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建成独具优势与品牌辨识度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找到可能及方向。然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未找到最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生态位,在办学定位、办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同质化现象。如多数高职院校将办学定位表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基于高职教育属性定位的总体办学方向,而一所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还须进一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设定更加清晰、更加明确的办学定位。分析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专业群建设方案,发现很多院校依然未形成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此外,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以及大学适龄人口的减少,一些高职院校不顾自身原有办学优势与办学条件,一味迎合招生市场需求,普遍开设好招生、办学成本低的专业,这些都是办学定位不清的直接表现。在全国现有的1423所高职院校中,除极少数办学特色较为鲜明外,其他多数均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或办学优势,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清晰、明确的办学定位,院校品牌辨识度低或没有。办学定位模糊还将导致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不明确,进而影响“双高计划”的整体推进效果。
(三)固有路径依赖
固有路径依赖是当下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隐性瓶颈,尤其是多数经历过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的传统优势院校,在这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隐患。所谓路径依赖,即走老路。导致路径依赖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认为走老路最保险、最安全。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存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两种路径依赖现象。首先,思想上的路径依赖,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受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或其他政府主导力较强的项目建设经验制约,思想上仍旧依赖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整齐划一的指挥或是规定动作,缺少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意识,因而当遇到教育主管部门放权时,反而无所适从。其次,行为上的路径依赖,又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被动的路径依赖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经过国家和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项目建设,对以学校或专业为单位的重大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而在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时,会不假思索或不自觉地沿用老思想、老办法、老习惯,进而走向老路。主动的路径依赖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不愿突破自己既往办学所形成的舒适区,纵然办学水平不是最优秀、办学特色不够明显,但不影响当下的持续生存,如此在衡量走新路可能带来的风险时,更倾向于走老路。不论是思想还是行为上,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路径依赖,都亟待各高职院校加以纠正、突破。国家在宏观层面对“双高计划”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给予统筹指导及政策保障,但同时根据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更多地鼓励各地、各高职院校依據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及各院校办学实际,进行自主、创新发展,这也是各地、各高职院校在错位基础上推进特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的策略建议
“双高计划”是新时期各高职院校突破原有办学瓶颈,在错位中实现特色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跳板。当下正值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完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实施项目建设的起步阶段,结合上述现实困境分析,对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坚持职教属性,坚定办学目标定位
首先,在属性定位上,“双高计划”肩负着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彰显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色、培育职业教育一流院校的重要使命,“职业性”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高职院校在推进“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须始终坚持职业教育属性和定位,以“职业性”为内在逻辑,追求并体现“高等性”特征。其次,在办学定位上,各高职院校须坚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机制,精准对接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在充分考虑自身办学基础的前提下,重新梳理、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并注重在“双高计划”各项建设任务与内容上细化发展目标定位,实施发展路径错位,进而通过“双高计划”建设,进一步系统凝练办学特色,形成独特办学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最后,在培养目标上,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致力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然而不同区域的产业领域布局各有不同,同一产业领域亦可有多种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结合本校专业布局、办学特色等,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领域,细化培养目标定位。
(二)尊重办学积淀,优化办学资源配置
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大规模快速发展,后来实施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项目进一步推进了高职内涵建设,再到目前入围国家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197所高职院校,无不拥有丰富的办学历史及深厚的办学积淀。新时期,“双高计划”引领的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建立在已有办学积淀及传统优势的基础之上,正如一所院校的办学特色必然是基于其长期的办学积淀与实践而形成的独特优势。因而,“双高计划”的实施应注重结合院校办学基础,对已有各类办学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优化配置,进而发挥资源最大优势。如在专业群组建上,要充分整合原有优质、特色专业资源,在全面解构的基础上重构专业群资源。这其中既包括对教师、课程、基地、平台等教学资源的整合重组,也包括对教学组织、管理机构等治理资源的整合重组,进而确保资源的共建共享,切实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总之,对已有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高职院校高效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必然选择。
(三)聚焦优势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制度设计,对优化专业结构、共建共享资源、重构治理体系、凝聚办学特色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将专业群作为“双高计划”建设核心的意义所在,即通过专业群建设,推动整体改革,带动高职院校破解原有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资源利用不足、管理效率不高、办学特色不突出等办学困境,促进形成鲜明的特色与优势,提高办学质量。因而,专业群的组建尤为重要,一方面如上所述,要尊重办学积淀与传统特色,对已有优势专业资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要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产业链上的岗位特点,两方面结合,形成逻辑合理、知识关联、协同共享的高水平专业群。所谓逻辑合理,即专业群组建逻辑自洽,高职院校或围绕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或以核心专业为基础构建专业群,或基于专业大类构建专业群,或依托自身教学资源进行SWOT分析构建专业群,或以其他方式构建专业群。所谓知识关联,即高职院校不论以何种逻辑进行专业群组建,其同一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在根本上应具有一定的知识关系,正如有学者基于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知识生产属性提出,“产业链、岗位相关只是寻求专业群编组逻辑的线索,而非编组逻辑本身”④。所谓协同共享,即专业群内相关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进而促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以“双高计划”为引领,各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优势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对于未能成功组群的专业,应果断撤销、停办,如此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整体办学实力。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创新服务平台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高职院校发挥技术创新与服务功能、提升整体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抓手,“双高计划”在顶层设计上明确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建设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⑤。首先,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间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平台或技术创新平台必然是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协同平台,以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全要素的深度融合,进而以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来引领人才培养、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其次,作为“双高计划”的核心支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打造应注重与专业群建设相互支撑、相互协同,以专业群为基本单元,在群内或不同专业群之间,校企联合共建校内跨专业、校外对接多领域,既紧贴先进技术领域,又高效支撑专业群发展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这里还需强调,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根本还在于要能够“精准对接产业链上相应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點,明确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领域及具体方向,形成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势”⑥,如此方能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
(五)立足办学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须注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高水平高职院校应首先体现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下足功夫。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考核评价等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或关键因素。在教学管理上,除强调基本的规范、科学管理外,还需结合高职扩招、教育信息化等,推进实施分类管理、学分制管理、信息化管理。在教学模式上,除熟悉的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传统教学模式外,还需积极推广模块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及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师资队伍上,除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外,还需结合模块化教学需要,建设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结合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及专业群建设需要,引进或培育高水平技术研发团队及专业带头人。在课程体系上,除根据专业群组群逻辑构建灵活、共享的专业群平台课程外,还需围绕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规格要求,组建模块化课程,开发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内容,进而形成逻辑合理、内容科学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在考核评价上,除内容上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考核外,还需在形式上探索基于开放式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测评,以及对应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多元评价模式。
当前,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及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同步进入普及化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将接受高等教育,这为我国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及认可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赋予了“双高计划”更加厚重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切实把握历史机遇期,以“双高计划”为抓手,更新理念、明确目标、创新举措、优化路径,努力建成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
[注释]
①高志研.“双高计划”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9-04-09(9).
②徐国庆.从分等到分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
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2-13.
④徐国庆.基于知识关系的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7):93.
⑤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Z].2019-04-01.
⑥朱正茹.错位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9.
[参考文献]
[1]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2]任占营.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