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建构是教学目标与学生素养达成间的重要桥梁,是课程宏观视野走向微观教学考量的重要路径。大单元构建时单纯以竞技视角解构核心技术难免失于片面,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大单元内涵,围绕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强调大单元结构中项目技术动作的时序性、动作链间的关联性和整体结构的闭环化。合理把握大单元建构概念对于教师执行课标、解构教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大单元教学 动作发展 闭环结构
陈志山老师在《核心技术视角下构建大单元体育教学内容的假设理论》一文中,建议将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按照某一核心技术进行分类,并依据分类特点构建大单元教学计划进行教学[1]。该种假设理论对于促进教师理解运动技术间的联系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与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动作发展、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存在出入,在具体运动项目学习规律中较难适用。本文在厘清大单元教学计划概念的基础上,就大单元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等内容进行逐一阐述,并与作者商榷。
一、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水平之成因
原文中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速度及程度的成因归于“模块化和单元化的教学方式”“内容、任务分解到多个课时去完成”未必恰当。当前学生运动技能学力水平较弱,原因很多,如教师职业素养缺失、课程标准方法力不足、教法陈旧等。究其本质在于广大教师深受“双基论”影响,强调学术性和基础性,淡化应用性。同时在部分“表演课”“展示课”的误导下,放大了课的过程,淡化了单元的作用,随意切割教学内容,系统性、连续性、边际性无从谈起,更无所谓素养达成。寻其解决之法,毛振明曾撰文将“大单元教学”誉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功效及实践设想[2],教师明晰大单元的教学概念,运用大单元模式进行教学构建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内容中核心技术之界定
原文认为核心技术是一个动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是决定动作质量的关键要素,此种论述存在不妥之处,其忽略了核心技术是基于特定场域而言,呈现动态演进的特点。核心技术界定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运动技能,须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视域内讨论具体技术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对象、环境发生变化,核心技术随之变化。如《普通高中体育與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足球模块1中关于“内容要求”的表述为“学生在小场地简易规则下完成一对一、二对二等多种竞争性活动或小场地比赛”,其核心技术应聚焦于传接球、运球、抢球等基本动作技术,而模块3的核心技术因目标层次的递进、场域的变化,而发展为更加复杂和精细化的动作技术。因此,核心技术是基于特定目标语境下,为解决教学主要矛盾,达成教学任务,贯穿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技能。
三、教学内容核心技术之分类
原文并未对核心技术的分类指标体系进行说明,各核心技术之间的逻辑关系究竟如何,无从考证,只列举了“鞭打”“背弓”“滞空”“超越器械”四种核心技术。此种分类表达方式显然不能解开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解构的疑惑,存在明显的分类基础缺失和片面性错误。核心技术的分类应当基于动作发展、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如文中所示的“掷纸飞机”“铁饼”“原地纵跳”“排球扣球”明显不属于同一或临近水平段的教学内容,其关键点的表述也与动作发展模式的阶段描述相距甚远。若一味按照所谓的核心技术为内容进行单元划分,学生易停留在初步体验和低水平单一技术练习之中,此设计方式易导致运动项目教学的系统性断裂、教学内容间水平序列的跨度失衡,这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各学段课程一体化衔接的思路相悖。
四、教学内容大单元建构之要义
1.何谓“大单元”
所谓大单元,是针对传统单元设计教学时间不足、难以对学习者形成完整的知识图景而提出的,是教学备课的基本单位。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涵盖两个教学内容或搭配一定量的“课课练”,致使学生进行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所剩无几,尤其是学生进入到复杂的竞技运动技能学习阶段,没有时间充裕和层次完整的学习经历作保障,技能学习的目标始终难以突破进入高阶思维领域。鉴于此种现象,部分学者提出了破除传统小单元思维,拓展单元计划的内部规模,将单元规模拓展到8~12课时。构建“大单元”概念,旨在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深度学习,提升运动体验,最终实现素养达成。
2.大单元建构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的整体原理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任何系统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二是系统功能不简单等同于各要素之和;三是各要素之间不孤立存在,必处于系统内部一定位置发挥其特定作用。大单元作为一个有机存在的独立系统,其建构是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及教学对象等要素的系统分析,以具体教学内容为抓手,进而拟定出相关核心目标和核心问题,通过对核心问题的细分,建立核心子问题群和活动序列,结合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组织方式、情境设计和评价手段,最终形成一个完备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系统[3]。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相互作用,活动序列通过一定时间的作用和实施,在体系框架内实现教学目标效益的最优化。
(2)动作发展规律
动作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可见的动作行为本身的变化,二是这些动作技能变化的过程和产生的原因[4],它与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心理发展共同交互作用于个体的不同阶段。人类动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它是教师建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重要逻辑主线。教学计划的先后顺序是为帮助学生合理学习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动作技能内容,教学时长的安排则是依据动作技能发展的规律而拟定,根据具体动作发展的特征、项目学习难度的大小,结合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而制定单元结构的具体百分比。
(3)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认知的核心内容是关注身体机能状态和情境性的模拟、行动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和影响[5]。具身认知的形成与感觉运动系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不仅限于脑部活动,而是身体的四肢结构、五官位置、肌肉骨骼状态、感官感受、行为活动,情绪情感、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6]。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在教学建构中教师要聚焦学习者的身体、环境和认知,并催生出一种交互性、开放性、体验性更强的学习情境,而该学习情境一般以生活化、游戏化、竞赛化等方式呈现。大单元教学因其结构规模的优势,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加充足的空间,在满足于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又能够为学生开创更具效率和活力的课堂体验。
3.大单元建构的实践依据
(1)纵向——项目技术动作序列的时序性
Seefeldt指出,人类动作发展是经基本动作技能、过渡性动作技能,最终形成竞技性运动项目,以上过程共同构成动作熟练度发展序列模型。模型呈现出明显的递进性和序列性,沿着固定方向不断积累,并受多重因素影响且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动作技能内部依然呈现出线性特点,某一动作的出现必然以其他相关动作为基础,如表1中的“投掷”动作必然是沿着“砍—扔掷—同侧跨步—异侧跨步—熟练者”方向发展,足球中“踢球”动作是沿着“原地用脚推球—原地腿摆动—移动踢球—跨—踢—单脚跳”顺序发展,不可能出现后一阶段超越前一阶段的现象[7]。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差异性同学习、环境交互作用产生不同的动作特征,这些动作特征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串联构成单个动作发展序列。技术动作发展的这一特性对于构建大单元教学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可根据动作发展的序列特点,结合学生学力、身体、心理等水平状态,有效搭建单元内容脚手架,避免内容的前置或滞后。
(2)横向——项目技术动作链的关联性
大单元纵向结构的线性序列性一般只能概括单个动作内部的逻辑关系,课程内容是由多个动作或运动项目组成。运动项目一般是由多个技术动作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组合,从而构成完整的运动项目体系。大单元的出发点即为丰富运动体验,促进深度学习,单元结构中一般包含多个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因此为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除线性序列外,还须考虑技术动作链彼此间的关联性,即组合搭配模式。如图1所示,某一运动项目由基本技术动作1、2、3构成,技术动作1、2、3本身呈现线性序列发展,但彼此间又共同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构成项目本体。当该运动项目的教学目标处于第二水平段,教师在大单元设计时可选取技术动作1、2、3的B部分作为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模式构建。在构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确B部分位于项目各技术动作链的何种阶段,也要了解技术动作间是如何联系并形成有机整体,最终为教学目标服务。
(3)整体——项目技术动作的闭环结构化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必定基于特定的活动练习或运动竞赛,而非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但技术动作是开展活动练习和运动竞赛的必备基础。在建构大单元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技术动作学习与阶段性学习目标的辩证关系,即学习与应用。如王登峰司长所言,“学—练—赛”是学校体育教学之要义所在[8]。因此,大單元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单元内部各基本知识的闭环结构化,以相应层次的练习和竞赛得以完成为阶段性目标。如图2所示,为实现阶段性目标即一定层次的练习和竞赛,其所必备的基本技术分别为1、2、3...N组成,教师应着重分析学生完成应用所需的基本技术动作,并按照动作发展的序列性和动作链的关联性,将这些内容安插到闭环的各个部分当中,最终回归到该阶段应用层面的目标,形成闭环结构。
综上所述,关于大单元体育教学内容构建可以引出如下结论:第一,大单元教学设计适用于水平二及以上较为复杂的运动技术,尤其是更高层次的竞技运动项目教学。第二,大单元体育教学内容的建构应当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结构,终极目标聚焦于学科知识或技能的应用。第三,大单元内部各知识点的设计应依据学生的动作发展、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内部结构的纵向序列性和横向关联性,进而为闭环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志山.核心技术视角下构建大单元体育教学内容的假设理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03).
[2] 毛振明.“大单元教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浙江体育科学,1994(05).
[3] 吴桥.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之关键一公里——模块教学计划[J].中国学校体育,2018(10).
[4] Jane E.Clark,Jill Whital.What is Motor Development?The Lesson of History[J].Quest,1989.41(03).
[5] Lawrence Shapiro.具身认知[M].李恒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6] 裴淼,刘姵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J].教师教育研究,2018(03).
[7] 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8] 王登峰.增强体质和培育体育精神是学校体育之要义[J].校园足球,2017(09).
[作者:吴桥(1983-),男,安徽宣城人,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一级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