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陈毅副总理在察汗乌苏

2020-05-19 07:52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乌苏海西州海西

1956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率领中央代表团,在赴西藏途中,路经察汗乌苏(原海西州址)时,短暂停留了两天,并进行了慰问活动,给各族干部群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参加了接待工作,对代表团在察汗乌苏的活动有所接触,同时也聆听过陈毅副总理的讲话,感受至深。至今,他那诚挚、豪爽的性格、光明磊落的品德,以及谈吐坦率、幽默的音容笑貌,仍留在我的记忆里。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陈毅副总理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革命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诗人,深受人民爱戴,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呼他“陈老总”。听说陈老总率代表团路经察汗乌苏,并作短暂停留,这怎能不使我们这些没亲见过陈老总的人想一睹其风采呢?

大约在四月下旬的一天,陈毅副总理受党中央、毛主席和国务院的重托,率领全国17位民族代表,以及各界代表的中央代表团,来到察汗乌苏,整个城镇都欢腾了。海西州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远涉郊外,迎接陈毅副总理及其代表团。当陈毅副总理走进海西州委大院时,院子里挤满了人,欢呼声、笑声、掌声不断。为了能目睹元帅的仪表和风度,许多人顾不得什么礼貌,也不顾什么秩序,拥拥挤挤地向前延伸,有的人踮起脚跟,伸长脖子,翘首而望。特别是个子小的人,干脆踩凳高站,以便看个清楚。当时那种群情兴奋、激动的场面,在察汗乌苏还是第一次。陈毅副总理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他以亲切、和蔼的目光注视人群,招手致意,微笑着向人们问好:“同志们,你们辛苦了!”并和身边的同志一一握手。直到他进入休息室,院子里还有人徘徊、留恋,不愿离去。

陈毅副总理对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时刻不忘群众。在停留期间,或工余,或饭后散步,总是要到群众中去,找干部、职工谈心、聊天,说长问短,询问在牧区工作苦不苦?工作安心不安心?如果是南方人,便说吃不到大米,能习惯吗?甚至老家在什么地方,家庭情况,干什么工作等等,都关心地问到。并且鼓励大家要安心工作,扎根牧区,树立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一辈子的思想。当时,海西州委食堂炊事员叫谭君明。陈毅副总理吃了他做的菜,觉得很有味道,说:“不错,有川菜的味道。”当他得知老谭是四川人,又是西路红军时,便找老谭谈心,开始老谭还觉得拘束,而陈毅副总理却像对待老朋友那样,笑容满面,递烟让茶,以浓厚的四川口音说话,使老谭感到格外亲切,一下子轻松起来,越谈话越多,从过去的战斗谈到现在的工作,从家乡谈到青海,谈到海西,好像见到久别的亲人,有说不完的贴心话。陈毅副总理关心地询问他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后,语重心长地说:“过去流血牺牲,是为了人民,今天的工作还是为了人民。革命者就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嘛!做饭,这个工作也很重要。饭,谁都要吃,它是战斗的保证,也是现在工作的保证。这个保证非常重要。”勉励老谭继续发扬革命传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过后,老谭深有感慨地说,能受到副总理的接见和教诲,永生难忘!

敬爱的陈毅副总理是国家领导人,又是长者,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把自己看作是个普通劳动者。在短暂的停留期间,不知和多少干部、职工握过手,谈过心。他那亲切的谈话,谆谆教导,似春风化雨,滋润了多少人的心田,启迪了多少人的觉悟,使人奋发向上,安心在牧区工作。这是生活的往事,也是感人的记忆啊!

和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关

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其中对陈毅副总理是这样描述的:“陈老总个性鲜明,‘话如钟,行如风’……一个钢筋铁骨的硬汉。”1936年,在梅岭被围的艰难斗争中,他因伤病伏丛二十余日,担心逃脱不了,就以诗言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但是,在对待革命战士和群众方面,则是“感情真挚,冷热知心。”陈毅副总理这一鲜明的革命立场,崇高的革命品格,也清楚地表现在他在察汗乌苏时的一言一行,一时一事中。

当时的海西经济单一而落后,交通闭塞,文化生活极其贫乏。如果有机会能看到一次文艺演出,那真是非常幸运的事。这次随代表团而来的还有文工团,干部群众纷纷要求能演出一次,以饱眼福。但由于代表团是由北京到拉萨,山高路远,道具都是装箱运输,途中临时演出有困难。况且当时的海西连舞台都没有,也不好演出,便谢绝了群众的要求。此事被陈毅副总理知道了,他从高度原则上看待群众的要求。他对代表团同志说,这是如何对待群众的原则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尽管当时天已很晚,但在陈毅副总理关怀下,仍借州银行大院,召开了察汗乌苏群众大会。四月的天气,在内地来说,已经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而在高寒地区的海西,仍是寒风嗖嗖,冷气逼人。陈毅副总理不顾劳累,偕同张茜同志亲自参加大会,亲切热情地讲了话。他说,你们常年坚持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强了民族团结,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国务院向同志们表示慰问。他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要继续努力,把各项工作搞得更好。陈毅副总理热情洋溢的讲话,亲切的教导,使与会者受到极大鼓舞,大家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党中央、毛主党和国务院的感谢,对陈毅副总理的尊敬。

亲切关怀,谆谆告诫

代表团在停留期间,根据陈毅副总理的安排,要同时举行两个会:一是座谈会;二是民族干部大会。座谈会是副总理接见州级各部、局委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民族干部大会是听取代表团成员青海省副省长扎喜旺徐的报告。

这天,天气晴和。一大早,政府院内人来人往都在为开好座谈会做准备。大约9时许,陈毅副总理神采奕奕,健步走进会场,慈祥而温和地和被接见的同志一一握手问候。时任州长官保加(蒙古族)向陈老总作简要的工作汇报,由于拘谨,以致语言都不流畅了。副总理觉得气氛紧张,便微言托意,插言问话,说说笑笑。几番欢声笑语,缓和了气氛。会场显得轻松愉快,谈吐自然。当官保加汇报到安置哈萨克族于阿尔顿曲克(现在的格尔木),以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为主的各民族,由过去那种隔阂、戒备到互相信任,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生产的事例时,副总理听得非常开心,朗朗笑道:“很好嘛!当年我们打鬼子,打反动派,不就是靠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紧密团结、战斗在一起吗?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仍然要靠各族各界人民的团结。民族团结了,生产才能得到发展。团结就是胜利嘛!”

话题即开,他便侃侃而谈,谈过去,讲现在,谈思想,讲团结。大而言到党的方针、政策,小而谈到民风民俗,具体工作。座谈会上,他听得仔细、认真,谈的诚恳、亲切。最后他说:“海西包括柴达木地区在内,民族团结,资源丰富,是个好地方,有聚宝盆之称。但有一点被忽视了。我沿途看到公路两旁沙生植被被挖掘,据说森林也有过量砍伐,这是不好的。因为破坏森林、破坏植被,会使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人们就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这不是慢性自杀吗?”接着,他们又是朗朗一笑,风趣地告诫,我们享前人的福,也要造福后人……副总理的谈话,寓言深刻,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使与会者即提高了思想认识,又增强了工作信心,大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60多年了,历史在向前发展,海西的经济、柴达木资源开发,得到了长足发展,都凝聚着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啊!

路经海西有遗篇

凡接触过陈毅副总理的人,都深深感到,他既有元帅的风度,又有外交家的雄姿,还有诗人的气质。他勤学博采,阅历丰富,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当时负责陈毅总理保卫工作的同志说,每天晚上熄灯最迟的是陈老总的住房,而早晨灯亮的最早的还是陈老总的住房。他以超人的毅力坚持工作,自强不息地刻苦学习。陈老总还特别喜爱民歌民谣。他对官保加州长说,从历史发展看,少数民族不仅勤劳、淳朴,而且是具有智慧的民族,广泛流行的民歌,短小精湛,情感真挚感人就是证明。对民歌他可以随便道出几句,例如:藏族歌曲中的“熬过了黑暗的长夜,见到了明朗的晴天。党用无边的慈爱,把幸福带给藏族人民”。

陈毅副总理在海西州察汗乌苏虽只停留了两天,但他非常关怀海西的工作,非常重视海西的资源开发,在他飞驰千里戈壁,踏过巍巍昆仑时,以深厚的感情,美丽的诗句,赞颂广袤的草原:“目极雪线连天际,望中牛马漫逡巡;粒粒沙石是何物?辨别留待勘探群。”

敬爱的陈毅副总理,虽已与世长辞,但他对海西各族人民关怀、厚爱之情,却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海西各族人民,战斗在柴达木的各族干部,永远怀念我们敬爱的陈毅副总理。

这里,特将陈毅副总理路经海西时的诗作《昆仑山颂》完整抄录于后,以表达我们的深情怀念,也作为这篇回忆录的结束语。

昆仑山颂

峰外多峰峰不存,岭外有岭岭难寻。

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

目极雪线连天际,望中牛马漫逡巡。

沙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客行。

粒粒沙石是何物,辨别留待勘探群。

我车日行三百里,七天驰骋不曾停。

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王岳断山横。

猜你喜欢
乌苏海西州海西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大自然,令我陶醉
以五大发展为引领开启海西新征程
建州初期天峻从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