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柴达木

2020-05-19 07:52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选点筑路格尔木

1955年,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西安地质局决定调集约4千人的地质勘探队伍,重点进入柴达木地区开展工作。当时只知道柴达木盆地南临昆仑山,北接阿尔金山,约1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1954年,青海地质大队由敦煌进入柴达木西部勘探,并在茫崖设立据点,那里唯一的居民是阿吉老汉一家。1955年,我们从西宁市东部出发进入柴达木,因为由西宁至格尔木有一条简易公路方便行路,还可以沿途大力宣传我们的工作,但是格尔木至甘森(甘森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西边约270公里处)则必须临时突击筑路。因此,对筑路的进程,我们要求青海省保证在当年的第二季度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人员和装备按时抵达茫崖(在柴达木盆地西缘)。

1955年4月下旬,我带领401和402两个三角测量队,离开西安经西宁向柴达木进发,于5月4日到达格尔木。当天晚上我们围坐在戈壁滩上,敲打着汽油桶,唱歌跳舞,以庆祝“五四”青年节,并预祝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切顺利。格尔木是青藏公路上一个重要中转站,而我们只看到几顶蒙古包里住着筑路队的同志们。向他们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在青海省地图上看到的柴达木地区的一些地名和河道,实际上都名不符实。因此,我们就必须遇到水便装足水,遇到红柳便装足烧柴,这样又加大了汽车的载重量。此后,我们就跟着前面的筑路队,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走到哪里走不了就停下来。每天都是卸车、搭帐篷、烧火煮饭、睡觉,第二天早晨起床,吃早饭再把全部用品装在汽车上继续前进。盐碱块形成的路面像搓板,除在搓板路上颠簸,还遇到绵沙路(路面一层薄沙),所谓筑路也只是在沙地上填放一些碱块,有的地方连碱块也没有。在这段路面上行车,大伙下车推车便成了常事,司机需要有优秀的驾车技术,大多是开足马力一冲而过,车一旦停下来再次启动时就陷入沙子中,越陷越深,只好挖去轮胎周围的沙子,填上碱块、红柳和皮衣等,竭尽全力把它推出来继续前进。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过了十多天,我们终于安全抵达茫崖。

6月2日,我和队指导员、管理员3人去402队检查工作,先到造标组,接着去选点组,两组相隔不到10公里。我们穿着皮大衣,带了一行军壶开水,我还背了一床鸭绒被子,沿着骆驼留下的脚印前进。走了一段路后,骆驼的脚印被风沙掩盖了,我们失去了唯一导向的依据,只好朝着大概方向走去,走了两个多钟头,感觉方向有些不对,但又看到远处有一堆一堆白色的东西,看起来像是选点组的帐篷,不料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大碱块(在沙漠地带向远处看东西会比实际大得多)。在我们大失所望的时候,天已经逐渐黑了下来。三人一商量,休息吧!就在戈壁滩上躺了一晚。第二天天一亮,我们决定返回,向两个小组之间的方向走去。最先还能走一大段休息一下,后来走一小段就得休息,越走越走不动,一站起来头就发晕,感觉寸步难行。三人一商量,决定由身体稍微好一点的指导员回造标组求救,我们把三个行军壶里的存水,折合在一个水壶里,只有不到半壶,给指导员带着路上喝。这时是第2天中午12时,估计3小时后指导员就能回来。但直到下午4点钟仍不见指导员回来,我们心里开始发慌,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天也一点一点地黑了下来,希望在一点点缩小。夜幕刚降临的时候,也是我们即将失望的时候,在指导员回去的方向上,我们看到远处有一个黑点在移动,不久指导员和约莫十六七岁的小驼员带着开水馒头和2峰骆驼来到我们面前。我们的生命终于得救了。指导员说,在回造标组的路上为减轻重量节省体力,他脱了棉袄,只穿一身单衣,最后的100多米是爬行回去的,到了造标组,他一口气喝了6缸子水才缓过来。稍做休整后我们一起到了选点组。

第2天早晨,我们发现那个小驼员(是共青团员,名字我记不清了)不见了,一看骆驼也少了2峰,我知道他是去追骆驼了。我们等了半天小驼员也不见回来,我要去找,但同志们不让我去,他们沿着脚印去追寻,没有找到,第2天还是没有找到,第3天,在一个低平的地方,发现了一排足印和坐在那里过夜的痕迹,以后再没有发现可以追踪的迹象。一直到1个月后,地形测量队的人员外出工作时发现了走丢的两峰骆驼和小驼员的尸体。一个献身于柴达木的好青年,也是我的救命恩人,和我们永别了。

时隔39年,每当我回忆起这段终生难忘的往事,不禁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猜你喜欢
选点筑路格尔木
低转速工况VVT选点对排气温度影响研究与分析
西北偏北之格尔木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格尔木
赞云南大山筑路人斯那定珠
格尔木
澳大利亚:用烟头筑路
“选点”让课堂阅读教学更精彩
选点 还原 比较
察尔汗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