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丽娜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人民群众有了精神层面的需求。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很多追求精神层面满足的人最先会去的就是博物馆。博物馆在进行陈列展览的过程当中,知识性和通俗性是非常重要的两大特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文章就此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知识性;通俗性
1 当前博物馆陈列展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中文物的展览陈列方式较为单一,即实物加上文字解释,这样的展览陈列方法虽然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但是过于单调,尤其是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或是对历史不了解的参观者来说是很无聊的。很多时候参观者会将文字说明忽略掉,只看文物,那么文物背后的故事就被忽略掉了,导致参观者与文物之间存在距离感,出现参观完之后“一问三不知”的情况,这是十分不利于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改变陈列策略,积极思考陈列展览的知识性和通俗性如何做到相统一,找出合适的方法并对其加以使用,给予参观者最优质的的体验。
2 如何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
当前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性的,但并不完善,还缺乏一些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探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三点策略供广大同行参考。
第一,博物馆在进行陈列展览的过程当中需要广开言路,及时根据大众的需求进行改变。博物馆陈列展览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让大众通过参观博物馆内的文物来了解到一些文化知识,进行文化传播。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是参观者,所以要想达到文化传播以及传承的目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什么才是参观者真正需要的,只有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在听取了来自多方的意见之后及时进行调整,让文物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在陈列展览中,才能够完成文化传承的任务。从当前来看,大部分博物馆都有为参观者提供留言簿,参观者可以在留言簿上留下自己的意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留言簿上的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不要让留言簿形同虚设,根据多方意见对博物馆陈列展览进行调整,提高其科学性与知识性。
第二,要善于利用当前的数字化手段来提高陈列展览的知识性以及文化传播的效率。博物馆中有一部分外国游客,这些游客由于语言不通等客观原因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往往不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对于这样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为博物馆引进数字化系统,增强博物馆的文化兼容性。最突出的就是电子导游的出现,电子导游可以在博物馆服务中心领取,其好处在于可以切换不同的语言,为不同国家的游客提供了便利。并且电子导游可以在参观者经过文物的时候准确地说出文物背景及介绍,节约了参观者阅读的时间,也保障了参观者了解文物背景知识的全面性,为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助力。当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采用了中英双语的模式,但博物馆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开发更多的语言来介绍文物,也让更多的外国朋友能够了解到我国的文化和历史,让外国朋友也能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成就,加强交流。
第三,博物馆介绍文物的文案要简单明了,并且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众所周知,有部分参观者对文字本身就不是很敏感,如果介绍文物的文案只是客观书面地阐述历史事实的话,会让参观者感到无聊,不能达到良好的参观体验。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博物馆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文字来解决,“在传授给参观者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词语,激发参观者兴趣,获取他们想要知道的文物知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可能存在很多的术语,这些术语是普通人不理解的,如果不对术语加以注释,则会影响到参观者的参观体验。但是,加注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一些参观者不想看、不感兴趣等问题。笔者认为,在介绍文物的文案当中,必须尽量少出现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去代替这些术语,增加文字的趣味性,引起参观者的兴趣,从而给予参观者最好的参观体验。
3 如何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通俗性
虽然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非常重要,但是考虑到参观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生活背景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通俗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博物馆展览当中。
第一,从目前博物馆的情况来看,博物馆陈列展览大部分都有着就事论事的现象,参观者在博物馆进行参观的过程当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可以了解到的内容有文物的外貌、出土年代、制作材料、是如何制作的以及制造的年代。但这些内容都比较客观,对于参观者来说往往没什么意义,甚至会被参观者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提高通俗性就是十分有必要的了。“在参观者参观时,博物馆有关人员应该将文物的整体情况、文物相应的历史背景向游人做一个简明的介绍,参观者在对文物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更能理解文物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例如,现在的学校以及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以常常会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学生去了解历史与文化。博物馆中的一些文物会与课本上的知识有重合,这就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参观积极性。这些也就是提高陈列展览通俗性的意义所在,与参观者自身的情感或经历产生共鸣的展览往往会吸引很多参观者慕名前来,极大地提高了对文物以及文化的宣传效率,提高通俗性就等同于提高与参观者的接近性。
第二,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陈列展览的过程当中,不能够仅仅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进行,还要与参观者有一定的沟通,这样才能够切实了解到什么样的展览才是通俗的。在这个方面,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策划一场有针对性的展览,或者是仅仅讲述一个物品的发展过程的展览。比如当今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电脑和手机往往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这两个热点物品,举办一场电脑或者手机发展过程的陈列展览。这样的展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较容易吸引参观者的目光,并且很多参观者可能会因此提高对物品的认识程度,这样非常有利于物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物品发展历程,从而对其有更多的了解,脱离“一问三不知”状态,更加可以端正人们对于一个物品的态度,促进物品的发展。
第三,在参观者进入博物馆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就要想办法让參观者对于馆内的文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每个参观者能够一目了然地发现馆内有什么是自己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够激发参观者的参观积极性。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博物馆大厅设立宣传册或是宣传单,让参观者自行领取,可以起到一定的标示作用。除此之外,博物馆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制作自己的App,并在大厅设立下载二维码,让参观者通过扫码下载的方式下载App,并在App上了解到博物馆内的文物信息,再通过自身的兴趣点去馆内进行参观,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参观者的参观效率,增加参观者对文物的了解,从而让每个参观者都可以感到不虚此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在进行陈列展览的过程当中,知识性和通俗性是非常重要的两大特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注意的是,有时候具有知识性的展品可能会比较枯燥,无法引起参观者的兴趣,而具有通俗性的展品可能相对来说会缺少一些文化底蕴,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思考并协调二者的关系,在保障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和通俗性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喜锋.考古发现类展览的信息传达研究[C]//陕西省文物局.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西安:陕西省文物局,2008.
[2]陈浩.公众与展场[D].上海:上海大学,2013.
[3]田真毓.观众对主题类博物馆展览非实物展品的态度调查及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4]孙璐.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优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8.
[5]崔美丽.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知识性与通俗性[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9):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