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洁
摘 要:河北易县罗汉以精美的辽三彩和酷似真人的肖像闻名于世。由于易县罗汉无一例外全部流失海外,国内学者主要从历史文献层面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则多用科技手段大力推动易县罗汉的研究。文章除了对易县罗汉的制作时间、原产地及迁移时间这三个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外,还重点分析三块石碑,拟还原三彩罗汉的流离历程。
关键词:易县罗汉;三彩釉瓷;石碑;流离历程
易县罗汉是一批通过手工塑形、施釉的三彩釉瓷器,其体量略大于真人。历史上对易县罗汉的记载寥寥无几,因此至今仍流落海外的易县罗汉身世疑点重重。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拟还原三彩罗汉的完整流离历程。
1 易县罗汉的制作时间及其原产地
目前学术界基本一致认为易县三彩罗汉为辽代产物,英国古陶瓷研究者伍德及其团队对三座存于美国的罗汉像进行热释光断代研究,发现其年代均为1200-1210年(上下200年浮动),即相当于中国辽金时期,这一结果同国内学者的观点大致相同。因热释光分析的年代上下浮动有200年,这意味着往上可至辽末金初,往下可为蒙古灭金时期,因此后期还需做更多的工作来更加精确判断其年代。易县罗汉的来源地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易縣罗汉来源于北京。
在辽金时期,北京地区即古幽州佛教信仰兴盛。1991—1994年,北京龙泉务窑发掘出土了一尊与三彩罗汉十分相似的辽代晚期琉璃釉菩萨像(图1)。除此之外,伍德等人还对现藏于冬宫的三彩罗汉与现代琉璃渠窑口原料的晶体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同时含有一种称为“硬绿泥石”的矿物,目前中国境内唯一有这种原料的地方就是龙泉务窑和琉璃渠窑西南方一块宽8千米、长50千米的区域,结合上述观点基本可以断定易县罗汉烧造于北京龙泉务窑。
2 三彩罗汉何时迁往河北易县
细看现仅存的十尊罗汉像的脸部刻画,无一不是面露愁容,眉头紧锁,嘴角紧抿下撇,给人一种痛心、无力的感觉(图2)。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当时制作这批罗汉像的匠人是否将自身对社会战乱、动荡不安的忧惧之情寄托于这批三彩罗汉。按照因战乱导致迁移发生的思路,学者普遍认为这批三彩罗汉于1214—1215年期间由北京转移至河北易县。但这仅是围绕文献记载展开的分析,没有真实可靠的依据,导致其猜测的成分较大,未来还需更多的深入研究。
《Monks in Glaze》一书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即这批三彩罗汉于明清时期由北京运送至易州而非辽金时期。明清时期,永定河和琉璃河是运输琉璃渠制造的琉璃瓦到北京的重要通路。考虑到每尊罗汉的重量及运输数量,水陆结合的方式最为保险,船只通过永定河由西北方向航行进入拒马河,经紫荆关要塞的渡口距易州龙门寺只有大约16千米,这个新观点的提出让人耳目一新,虽然其运输动机未知,且过程及结果也有待商榷,但为三彩罗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3 三彩罗汉为何藏于洞内
之所以将三彩罗汉藏于睒子洞中,一种可能是受房山云居寺在辽金时期的刻经活动的启发,另一种可能是为上山修行的僧人服务。然而这两种解释都显得有些牵强。谈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三块石碑,当初帕金斯基来到百佛洼寻罗汉时,就提到在藏有三彩罗汉的睒子洞洞口有石碑。1997年,时任易县文管所所长的张洪印带领文管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到睒子洞、龙门寺实地考察,这次考察发现了两块石碑,分别为《白玉山龙门寺碑记》《造像圆满之记》。《Monks and Glaze》一书中还记录了另外一块石碑,名为《重修碑记》。这三块石碑虽没有明确提到三彩罗汉,但通过将这三块石碑内容结合起来仔细对比分析,似乎能还原三彩罗汉的流离历程。
按照年代排序,首先是《造像圆满之记》,年代为1519年,主要记述了明正德六年至十四年(1511—1519)期间,宋均出资造了多座佛像,并将佛像送往睒子洞安放,遂在洞中盖殿三间供办道参禅之用;其次是《重修碑记》,年代为1667年,记述了主持道人贾守齐带领各村信佛众人重修睒子洞中佛像;最后是《白玉山龙门寺碑记》,年代为1741年,主要记述了雍正至乾隆年间,奉旨对龙门寺进行官修。除此之外,《易县志稿》与《直隶易州志》对睒子洞和龙门寺均有记载。
首先从《造像圆满之记》《易县志稿》中可以得知,从山脚到山头依次为龙门寺、观音阁、睒子洞,睒子洞在山半中腰的地方,这对理解三彩罗汉的送山过程有很大帮助。
其次《造像圆满之记》中明确记载:“自正德六年以来,节次不休,非止一处,西山峨磨寺观音殿造像一尊;七年,本州三官庙造像一尊……五里河寺造大佛一尊,全金又雕十二圆觉佛菩萨十三尊,金光晃耀,灿烂辉煌。命匠做龛已成,每尊一龛,送山。”从这段文字描述中,我们得知宋均为多个寺庙造像,不仅如此还造像送山。但这批送上山的佛像是宋均为寺庙造的像还是另外单独为送山造的像,我们不得而知,同样不清楚的还有送上山的佛像数量。
《易县志书》中记载民国初年时,峨磨寺(龙门寺)下的观音殿中还有三彩瓷观音一尊,结合上文《造像圆满之记》中的相关记载,可知这尊三彩瓷观音即宋均为峨磨寺观音殿所造佛像。由此我们得知宋均为多个寺庙造的佛像与宋均送上山的那一批佛像不是同一个。不仅如此,《易县志书》中明确提到峨磨寺(龙门寺)中古时存放佛像72尊,但后来却在睒子洞中发现有大瓷佛8尊,小瓷佛72尊,因此可以推断睒子洞中72尊小瓷佛原存放于龙门寺中,而多出来的8尊大瓷佛可能就是宋均送上山的那批佛像,三彩罗汉很可能就在这72尊小瓷佛中。
此外,根据《造像圆满之记》与《重修碑记》对睒子洞中情形的详细记载,是宋均最先发现了睒子洞,后来为其友人僧道金山上山修行之便修葺了睒子洞,并在洞中办道参禅,焚香佑民。
综上分析,我们不妨进行一个大胆的设想,这批经由优秀工匠烧制出来的三彩罗汉为躲避战乱威胁,千里迢迢自北京运至易县不起眼的龙门寺中,明正德年间宋均发现睒子洞,并出资修建睒子洞,将其打造成办道参禅之地,方便僧人上山修行和民众焚香祈祷,不仅如此,还造了多座佛像送山。也许是出于预防龙门寺中佛像被频繁火灾损毁的目的,宋均将龙门寺中的七十二尊佛像也送往洞中,其中就包含这批三彩罗汉。后因改朝换代,人们也逐渐忘却了这批存放于睒子洞中的佛像,直至1912年,帕金斯基等人伙同卢芹斋发现了这批佛像,并将这批罗汉陆续运送出国,直至今天仍流落海外。
参考文献
[1]Wood,N.A luohan from Yixian in the Hermitage Museum:Some parallels in Material Usage with the Longquanwu and Liuliqu kilns near Beijing[J].陶瓷考古通讯,2015(2):29-36.
[2]吴敬.客从何处来: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藏三彩罗汉像新识[J].美成在久,2019(2):52-56.
[3]Eileen Hsiang-ling Hsu. MonksinGlaze[M].Holland:Brill Academic Pub,2016.
[4]史密斯伊司·瑞查德,刘卫华,张景华.关于易县罗汉的研究[J].文物春秋,2005(5):68-78.
[5]张洪印.易县娄亭龙门寺、睒子洞调查记[J].文物春秋,2003(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