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云秋,杨晓玲
(1.重庆市合川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155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高度遗传的、慢性的、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心理、思维、情绪和行为等多方面症状[1],病程迁延不愈,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持续的、沉重的负担[2]。研究表明[1],全世界普通人群中,SCZ 的终生患病风险约1‰,2017 年WHO 数据显示[3],SCZ 影响着全世界约2100 多万人。SCZ 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需要家庭和医疗机构持续的支持及患者严格的自我管理[4],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期,患者常在家中,但家属常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及专业医疗机构的指导等,不能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系统的、延续的康复训练、健康宣教等,影响病情预后[5-6]。
国外研究表明[7],在医院和家庭之间建立延续性护理(transitionalcare)模式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院康复期间多种不利因素对病情的影响,提高家属对患者的照护能力,使患者能够得到长期科学、有效的照顾[8]。延续性护理(transitionalcare)是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时提供的一种护理形式,能保证出院患者在恢复期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率及再住院率等[9]。因此,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延续性护理对SZC 康复效果研究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Meta 分析,以进一步系统的评价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为SZC 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模式提供循证依据。
1.1 研究对象。成年(≥18 岁)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出院后与家属同住,具有一定读写功能和沟通能力。
1.2 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文章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②干预组与对照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文章中具体了描述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和观察时间;④文章中对精神分裂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且有明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⑤文献来自包括中文和英文。
1.2.2 排除标准:①文献中干预组和对照组无区分或区分不清;②文献中对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样本量、疗法、疗程、结局指标等报道不完整或未交待;③非随机试验的其他文章类型:如个案报道、综述等。
1.3 干预措施。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出院后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1.4 结局指标。疗效判定指标至少包含主要指标1 项:主要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状态的康复效果:①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②康复状态评定量表(MRSS);③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④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次要指标:①服药依从性;②疾病复发率。
1.5 文献检索。计算机系统检索外文数据库,以Pubmed 为例,检索词为“Schizophrenia*、Schizophrenic Disorders、Schizophrenic patient、transitional care、continuou*care、extended care”;检索中文数据库,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检索词为“延续护理、延伸护理、延续性照护、精神分裂症、精分、精神病”。检索时间均设定为数据库建立-2018 年4 月。
1.6 文献筛选过程
1.6.1 纳入文献筛选:两名工作者以互盲、交叉核对,并且筛选文献。二者根据已制定好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
1.6.2 资料提取:研究员制定数据采集表,提取纳入研究的文章数据,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基线情况、结局指标等。
1.6.3 纳入文献质量评级:本研究中文献质量评定,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评价表(Risk of bias graph),最终将文献评级为A、B、C 三级。
1.7 统计学分析。运用RevMan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或相对危险度(RR)。计量资料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值(SMD),区间估计为95%的可信区间(95%CI)。采用卡方检验评估异质性,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1 文献检索结果。初步检索得文献645 篇,包括中文文献351 篇,英文文献294 篇,应用Endnote 文献管理软件包对文献进行管理,结合文章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2 篇文献进行Meta 分析,共计1219 例患者。
2.2 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方法学评价。文献基本特征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样本量、干预方式等,根据Cochrane图书馆对RCT 文章的评价体系,对纳入研究的12 篇RCT 文献进行质量评价,12 篇均为B 级。
2.3 Meta 分析结果
2.3.1 基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结果的Meta 分析:本次Meta 分析有9 项研究[4,10-17](n=1008)评估了患者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各组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98%),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由于两组存在明显异质性,根据干预时间的长短,将纳入文献分为6 个月、12 个月两个亚组,结果显示,延续护理在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4.18,95%CI(-6.67,-1.69),P=0.001](图1),提示延续性护理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优于常规护理组。
图1 两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的Meta 分析
2.3.2 基于“康复状态评定量表”评分结果的Meta 分析:本次Meta 分析有6 项研究[10-14](n=491)研究报告患者精神康复状态,各项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8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康复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 -15.47,95%CI(-17.87,-13.08),P<0.00001](图2),提示两组患者康复状态有差别。
2.3.3 基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结果的Meta 分析:本次Meta 分析有5 项[12-13,15-17](n=413)研究报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各项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0,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82,95%CI(7.71,7.93),P<0.00001](图3),提示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有差别。
图2 两组患者精神康复情况比较的Meta 分析
图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的Meta 分析
2.3.4 基于“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评分结果的Meta 分析:本次Meta 分析有3 项研究[4,18,19](n=282)研究报告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各项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43,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有统计学意义,[MD=-2.57,95%CI(-3.31,-1.62),P<0.00001](图4),提示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有差别。
图4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比较的Meta 分析
国内精神科康复效果评估未有全面固定的量表,本次Meta 分析纳入12 篇文献,对患者精神康复状态的评估主要运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20]、康复状态评定量表[2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22]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23]4 个量表进行,分别对患者的疾病的严重程度、整体康复状态、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由精神科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自知力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时提供的护理形式,搭建了医院与患者集家属之间的桥梁,贯穿于出院患者治疗、康复的全过程,使医务工作者能动态、持续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患者的异常变化,提高照护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和照护技能。本文结果可为精神专科临床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循证支持,但目前的研究在团队建设、干预措施、结局监测等方面尚不全面,仍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探讨,以明确一套最佳的延续性护理模式,高效、快捷的发挥作用,达到最佳的远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