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俄双边嵌套关系研究

2020-05-16 03:42:08问泽霞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嵌套高技术双边

问泽霞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 常州21300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反全球化政策对全球贸易秩序形成了很大威胁。同时,中俄各自也面临着较大的外部压力,美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中美贸易战等也使中俄的对外贸易受到了一定冲击。在此背景下,中俄作为具有地缘优势、经济互补、并且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关键地位的两个国家,其经贸关系的发展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有关俄贸易关系研究的文献有很多,但从贸易增加值角度研究双边嵌套关系的文献并不多。

一、文献回顾

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简称GVC)为主导的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以工序生产为特征的产品链在世界范围内延伸。在这种分工模式下,供应链上的各个国家创造产品和服务,再将其以投入品的形式出口到另一个国家,直到产品成为最终消费品。这种分工模式导致了全球中间品贸易的大量增加,以商品总值为统计口径的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会重复计算跨越国界的中间品价值,从而产生严重的“重复计算”问题。因而,当产品不是由单一国家生产而是由多国通过中间品和要素的跨国流动进行生产时,传统贸易统计就不能真实反映一国的贸易利益。为了更为真实地反映国际贸易情况,Hummels et al.(2001)利用投入产出表,剔除了重复计算的中间品贸易,把一国出口分解为国内贸易增加值和国外贸易增加值,以国内贸易增加值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收益,开启了以贸易增加值衡量贸易利益重要来源的新思路。Wang等(2009)将国内价值增值分解为直接价值增值出口和间接价值增值出口,形成了增加值贸易框架的雏形。Koopman等(2010)在Hummels 等和Wang 等基础上,将一国总出口分解为直接价值增值出口、间接价值增值出口、国内价值增值回流和国外价值增值四个部分,第一次形成了贸易价值增值分解系统框架。在此背景下,经合组织(OECD)和世贸组织(WTO)(2011)正式提出“增加值贸易”统计,以消除传统贸易统计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下的“统计幻象”。随后,国内外相关研究不断涌现(Daudin 和Christine 等,2011、Johnson 和Noguera,2012、Wang 和Wei 等,2013、Koopman 和Wang 等,2014、Johnson,2014、Timmer,2014、Los 和Timmer,2015、Kee 和Tang,2016、张杰,陈志远等,2013、程大中,2015、李宏艳、王岚,2015、韩中,2016、尹伟华,2016、郑国姣,杨来科,2016),不断完善的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为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地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Koopman等(2010)提出的参与程度指数和分工地位指数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国内一些学者借助这些方法和指数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进行了研究:刘重力和赵颖(2014)研究发现,中国在东亚区域的国际分工地位正在上升;王岚(2014)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 形发展过程;聂聆和李三妹(2014)、何树全和高旻(2014)通过测算中国全球价值链(GVC)收入以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发现虽然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刘志彪(2015)则认为,中国在20 世纪以低端制造业,特别是以代工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这些研究只能说明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不能说明贸易伙伴国间双边国际分工的情况,但在实际贸易谈判中,贸易参与方最关心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情况。因此,双边分工地位的分析对实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更具有参考价值与实际意义。幸炜等(2018)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其在单国全球价值链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来测度全球价值链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分工地位。

二、双边嵌套指标的选取

文章借鉴幸炜等(2018)的指标体系,研究中俄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双边依赖关系和分工地位(即嵌套关系)。

1.全球价值链双边嵌套差额(GVC_Balance)

嵌套差额是贸易伙伴国出口中所包含的对方增加值的差额,该指标从规模的角度反映全球价值链上两国出口增加值相互包含程度和依赖程度大小,反映出两国嵌套获利的优势对比。

式(1)中EVArc表示中国(c)出口的产品中所包含的来自于俄罗斯(r)的增加值,反映中国出口为俄罗斯带来的贸易利得;EVAcr则表示俄罗斯出口的产品中所包含的来自于中国的增加值。在本文中,中国出口包含的俄罗斯增加值超过俄罗斯出口包含的中国增加值的情形称为双边嵌套中的“逆差”,表明俄罗斯从中国出口中实现了更多的价值增值,俄罗斯的中间投入品的竞争力较中国强。反之则称为双边嵌套“顺差”。以计算结果而言,正值表示中国处于双边嵌套中“逆差”地位,负值则是双边嵌套中“顺差”地位。

2.全球价值链双边嵌套平衡指数(GVC_Balance Ratio)

嵌套差额是从规模上看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程度,但从单位出口价值角度来看结果并不一致,所以必须设定不同的指标。嵌套平衡指数是用嵌套差额除以两国出口总额,反映增加值嵌套差额相对于出口总额的大小。

式(2)中的EVArc和EVAcr的含义同式(1),Ec和Er分别表示中国和俄罗斯的总出口。该指标减少了出口规模的影响,反映了两国嵌套能力差别的相对变化,如果嵌套平衡指数减小,则表示两国互相嵌套能力的差距在缩小,双方贸易对彼此的利益贡献就更加接近。

3.全球价值链双边嵌套强度指数(GVC_Link)

嵌套强度指数是用两国相互嵌套的增加值之和除以出口总额,反映两国出口增加值的相互关联强度与依赖程度。

式(3)中的EVArc、EVAcr、Ec和Er的含义同式(2)。

4.全球价值链双边嵌套地位指数(GVC_Position)

嵌套地位指数是用两国出口包含的对方增加值比例相减,是两国在单位出口价值中获利能力的比较,显示出两国的分工地位。

式(4)中各变量含义同以上各式。双边嵌套地位指数是否大于零,取决于中国出口中包含的俄罗斯增加值比例是否大于俄罗斯出中包含的中国增加值比例。如果大于零,表示双边嵌套关系中俄罗斯更占优势,从中国单位出口价值中获利更大,分工地位相对较高;如果指数小于零,则情况相反。

三、测度结果与分析

研究采用2016 年12 月OECD-WTO 公布的TiVA 数据库中2000 年至2011 年的数据。为了深入研究中俄不同技术层次产业的双边嵌套情况,根据经合组织(OECD)对制造业的技术分类标准,将制造业分为低技术行业、中低技术行业、中高和高技术行业三类。低技术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及烟草业、纺织业、皮革及制鞋业、木材及木材加工、纸浆、印刷及出版业、其他制造业和回收业;中低技术行业包括焦炭、精炼石油及核燃料业、橡胶和塑料制成品业、非金属和矿物制成品业、基本金属及其制品;中高和高技术行业包括化学品及化学制品、机械设备制造业、电气及光学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双边嵌套差额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1年间,中国出口中包含的俄罗斯增加值明显高于俄罗斯出口中所包含的中国增加值,中俄双边嵌套差额一直处于嵌套逆差状态,除2008 年因金融危机嵌套逆差有所缩小外,中俄双边嵌套逆差呈不断扩大趋势。即从规模上来看,俄罗斯从中国出口中实现了更多的价值增值,也表明俄罗斯上游生产要素的竞争力较强。

从图1 和图2 可以看出,中国的嵌套逆差主要源于制造业出口中的嵌套逆差,服务业出口中嵌套的逆差逐渐减少,2008年由逆差变为顺差。而制造业出口中的嵌套逆差主要来源于中高及高技术行业,低技术次之,中低技术最低。

由此,从双边嵌套差额上来看,俄罗斯对中国具有嵌套获利优势,该嵌套获利优势主要来源于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中的中高及高技术行业。

图1 中、俄双边嵌套差额 单位:百万美元

图2 中、俄不同技术水平产业双边嵌套差额 单位:百万美元

2.双边嵌套平衡指数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于中俄嵌套逆差不断扩大趋势,中俄整体和制造业的嵌套平衡指数在2000 年至2010 年期间呈下滑趋势,2011年开始有所回升。中俄服务业嵌套平衡指数呈先升后降态势,于2008 年从正值降为负值,但变动幅度不大。这表明中俄两国增加值相互嵌套获利能力的相对差距在缩小,中国的经贸实力相对于俄罗斯正在增强,这从后面嵌套地位指数也可以看出。

把制造业分成中高及高技术行业、中低技术行业、低技术行业后,从图4发现,双边嵌套差额呈上升趋势的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嵌套平衡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表明中俄两国中高及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嵌套获利能力的差距在缩小。对于双边嵌套差额略有上升的中低技术行业来说,其平衡指数有所下降,但集中在2005 年至2008 年间的快速下降,其他年份变动不大。而中俄两国低技术行业的嵌套差额和嵌套平衡指数都有所上升,这表明我国在低技术行业的嵌套获利能力在下降,与俄罗斯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图3 中、俄双边嵌套平衡指数

图4 中、俄不同技术水平产业双边嵌套平衡指数

3.双边嵌套强度指数分析

图5 中、俄双边嵌套强度指数

从图5 可以看出,中俄双边嵌套强度指数最高的是制造业,整体次之,服务业相对较低。制造业和整体的双边嵌套强度指数在2008 年前呈波动中略有上升趋势,2009 年有明显的下降,但2009 年后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服务业的双边嵌套强度指数除2009 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处于上升状态。由此可见,中俄双边贸易联系不断得到加强,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贸易关联程度上升明显。

从图6可以看出,截至2011年中俄以中低技术行业的嵌套强度指数上升最快,2004年以前低于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嵌套强度,2004年后开始高于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嵌套强度,成为嵌套强度指数最高的行业。在2000 年至2009 年期间,中俄中高及高技术行业双边嵌套强度指数呈下滑态势,2009年后有所回升,但幅度不大。低技术行业的嵌套强度指数最低,其在波动中略有上升。

图6 中、俄不同技术水平产业双边嵌套强度指数

4.双边嵌套地位指数分析

从图7可以看出,整体、制造业的中国对俄罗斯的嵌套地位指数都是由正值不断减小进而转变为负值,且绝对值仍在增大。也就是说,中国单位出口产品价值中包含的俄罗斯增加值比例,从高于俄罗斯单位出口产品价值中包含的中国增加值比例已逐渐转变为低于俄罗斯单位出口产品价值中包含的中国增加值比例。制造业双边嵌套地位指数变化较之整体最为显著,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优势更明显。服务业的嵌套地位指数一直是负值,且绝对值仍在逐渐增大。

由图8可以看出,2003年中国对俄罗斯的低技术行业的嵌套地位指数开始从劣势转为优势,中高及高技术行业于2005年从劣势转为优势,且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嵌套地位优势增长很快,在2006 年已超过在低技术行业的嵌套地位指数,说明中国在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实力增长态势强劲。中国对俄罗斯的中低技术行业嵌套地位指数在2005 年至2008 年期间显著减少,其他年份变动不大,2008 年至2011 年期间,其数值基本在0值附近波动,说明中俄在中低技术行业地位优势相当。

图7 中、俄双边嵌套地位指数

图8 中、俄不同技术水平产业双边嵌套地位指数

5.中俄双边嵌套关系综合分析

各指数对中俄双边嵌套关系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衡量,为了全面厘清中俄双边嵌套关系,现将四个指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从整体上来讲,中国出口中所包含的俄罗斯增加值大于俄罗斯出口中所包含的中国增加值,但嵌套差额占两国出口额的比例有所减小。即俄罗斯对中国的嵌套获利优势从绝对规模上来看是不断扩大的,但从相对比值来看,俄罗斯对中国的这种嵌套获利优势不仅有所减弱,而且从地位优势转变为地位劣势。但中俄在双边贸易合作上变得更为紧密,金融危机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由于制造业在两国出口中的重要地位,整体行业的嵌套关系特征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中。

从制造业的不同技术层次行业来看,虽然中俄嵌套差额最大的行业是中高及高技术行业,但中低技术行业是中俄合作最紧密的行业。中俄在中低技术行业合作最紧密,为什么嵌套差额却不大?这是因为中俄在该行业的出口规模比较接近,出口中所包含的对方的增加值也比较接近,这从该行业最近几年的嵌套地位指数和嵌套平衡指数都在0 值附近波动可以得到验证。而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嵌套差额虽然大,但嵌套强度指数有所下滑,于2004 年开始低于中低技术行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中高及高技术行业出口额增长迅速,但单位出口中所包含的俄罗斯增加值在下降,导致双方增加值在双方总出口中的比例下滑。这表明在中高及高技术行业中,俄罗斯的相对嵌套优势下滑,中俄双方合作的强度在下降;在低技术行业,俄罗斯的绝对和相对嵌套获利优势都在增大,但增幅不显著。

四、结论与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但近几年来,西方反全球化浪潮兴起,再加之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中俄间的贸易发展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了测度中俄两国在全球价值链的相对地位与关联程度,文章采用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对中俄双边的嵌套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由于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从绝对值上来看,除服务业外,不论从整体、制造业,还是从技术层面来看,俄罗斯对中国的嵌套获利优势都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且该嵌套获利优势主要来源于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中的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第二,从相对值来看,不论是整体、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俄罗斯对中国的双边嵌套优势正在减小,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分工地位不断提高,其中制造业的地位优势更明显。这说明中俄两国增加值相互嵌套获利能力的相对差距在缩小,中国的经贸实力相对于俄罗斯正在增强。从技术层面来看,中俄两国中高及高技术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增加值嵌套获利能力的差距在缩小,且中国在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实力增长态势强劲,使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嵌套地位从劣势转为优势,在中低技术行业地位优势相当。而中国在低技术行业的嵌套获利能力在下降。第三,在研究期间,不论从整体、制造业、服务业,还是从技术层面看,中国与俄罗斯在贸易上的合作越发紧密,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合作的紧密程度更甚。制造业中的中低技术行业是中俄合作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了更好地发展中俄经贸关系,首先中俄两国应继续加大在中低技术行业的合作。双方可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贸易合作,同时发展与“一带一路”其他参与国的贸易。由于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低技术行业双边嵌套获利优势相当,因而,中俄加大在中低技术行业的合作,努力发展本国中低技术行业的出口,不仅有利于中俄双方贸易利益的增加,而且不会因贸易利益分配问题而引发贸易摩擦。其次对于中高及高技术行业,在中国和俄罗斯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俄不仅要加强嵌套的强度,而且要大力发展本国的中高及高技术产业。虽然俄罗斯在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地位在下降,但其是俄罗斯双边嵌套顺差来源的主要行业,因此加强与中国在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分工协作,不仅可以帮助俄罗斯更多地实现增加值,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俄罗斯中高及高技术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由于中国在中高及高技术行业双边嵌套地位的不断提高,及俄罗斯在该行业的发展,中国在该行业的获利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嵌套高技术双边
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竞争性选址问题研究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智能制造(2021年4期)2021-11-14 18:56:41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5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焊接(2015年5期)2015-07-18 11:03:41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航天器工程(2014年1期)2014-03-11 16:35:07
中厚板双边剪模拟剪切的研究
天津冶金(2014年4期)2014-02-28 16:52:46
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嵌套队列调度算法
计算机工程(2014年6期)2014-02-28 01:25:29
无背景实验到有背景实验的多重嵌套在电气专业应用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