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迎梅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三职工医院, 内蒙古 包头)
精神疾病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认知、精神等方面的功能障碍症状,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不能与医生进行有效配合,再加上社会接受程度的影响,导致精神科患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这些均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1]。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要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现将康复护理方法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1.1 纳入标准
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精神类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患者或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医院的相关部门批准。
1.2 排除标准
患者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存在药物依赖、酒精依赖等情况。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
1.3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出自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三职工医院中,纳入患者的时间节点为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全部患者均为确诊的精神科疾病患者,共计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资料纳入本次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 例与对照组50 例。在观察组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 例,女性患者有20 例,患者的年龄为25-59 岁,平均年龄为(33.5±4.0)岁。在对照组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5 例,女性患者有25 例,患者的年龄为25-62 岁,平均年龄为(35.0±3.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具备较强的可比较性。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此种护理干预措施是在康护护理理念下实施的,主要内容为:
1.4.1 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首先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不但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还要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能够顺利实施,以不断提高护理干预效果[2]。
1.4.2 动态监测患者的实际情况
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行为活动等进行24h 动态化的跟踪监测,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焦躁、抑郁、暴躁以及行为异常、自杀等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4.3 心理护理
注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3],由于精神科疾病的特殊性,所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护士要加强同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针对患者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多鼓励与关心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疏导,强化言语鼓励和精神安抚,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患者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1.4.4 行为护理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日常行为活动进行科学的引导,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作息,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自觉性和遵医嘱性。
1.5 观察指标
应用SDSS(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从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职业能力、对外界兴趣四大方面同10 个小项,分数与患者功能缺陷严重程度成正比。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的满意情况,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另外还要根据患者达到的疾病恢复效果,统计出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进行比较[4,5]。
1.6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录入到表格中并通过软件SPSS22.0 进行数据处理。P<0.05 则有统计学意义。
2.1 经过临床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职业能力、对外界兴趣以及总评分方面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SDSS 评分情况(分)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n(%)]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
精神疾病在目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精神疾病产生,患者的疾病症状不一致,此类疾病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不容易根治,对患者自身、家庭以及社会均造成严重的危害。当前社会上对精神类疾病抱有歧视态度,使得患者在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利。由此可见,对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康复护理理念干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6],其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行为、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针对性康复护理指导,及时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加快疾病的恢复。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理念干预,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