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英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齐山镇大吴家卫生院,山东 招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临床高危疾病,只因该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临床研究证实,脏器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而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综合、全面的干预措施,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1]。本院自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以来,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做汇报:
遵循措施差异分组方式将本院2016 年2 月至2019 年5 月的70 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2 组,其中观察组(n=35):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别为18 例、17 例,年龄区间59-84 岁,平均(71.75±12.11)岁。体重45-72kg, 平均(58.50±12.42)kg。对照组(n=35):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别为19 例、16 例,年龄区间60-85 岁,平均(72.50±12.14)岁。体重46-72kg, 平均(58.88±11.44)kg。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
对照组:常规护理:严格遵循本院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加强巡视;日常护理中为其营造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尽量安装光线柔和的灯具,避免强光照射影响患者睡眠。
观察组:综合护理模式:(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24h 动态心电监护,定时观察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做好数据记录;正确评估呼吸情况,根据呼吸频率、表浅等来更加精准的评估病情发展。部分患者出现重度感染时体温会出现明显降低,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时刻提高警惕。通过心悸、气促等症状来判断患者心功能是否完全。通过头痛、头晕等症状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肺性脑病。(2)氧疗护理:氧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并缓解临床症状,所以可以对患者实施低流、持续吸氧;将流量控制在1-2L/min、浓度15%左右,避免浓度过高导致肺性脑病。(3)呼吸道护理:给予呼吸道护理,旨在改善通气功能,缓解缺氧状态;并且在疾病急性加重期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导致痰液黏稠,因此护理人员要将正确的咳痰方法教会患者,叮嘱其咳痰要彻底,必要时给予翻身、拍背等辅助排痰[2]。(4)合理饮食:叮嘱家属,禁止为患者准备辛辣、刺激食物,多以清淡饮食为主,可以适量添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5)皮肤护理: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危重,生活基本无法自理,所以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每天睡前用温水擦拭全身;对昏迷、二便失禁者,以上措施可以由护理人员进行,保持皮肤清洁的同时预防压疮。(6)并发症护理:调查发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因此要控制感染,避免患者呼吸功能减弱并伴发心衰。注射药物前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控制好推注速度,避免药物中毒[3]。
观察病死率、护理后生活质量;用SF-36 健康状况问卷来评价生活质量,共8 维度(36 条目),0-100 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
此研究软件:SPSS22.0 版本,变量资料(连续性):“t”计算以“±s”表达。定性数据:“χ2”核实后以百分比(%)表达。P<0.05:产生数据差异显著,并且统计学意义成立。
观察组病死率2.8%,对照组20.0%,P<0.05。见表1。
表1 病死率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致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加之该病病情发展快、预后情况差,所以对患者生命安全会造成直接威胁。患者以呼吸困难、缺氧、全身水肿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而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上症状会加重,并会发生多种并发症;情况较严重者,甚至会直接猝死[5]。因此需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旨在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并改善预后。
经临床多年研究证实,抢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需从关键的几点入手,从而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1)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患者病情危重,并且开展对症的抢救措施;(2)危重期的患者,必须确保抢救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待患者意识恢复清楚之后,一定要对生命体征各指标开展实施监测,确保各指标处于正常范围[6]。通过以上三点关键措施,来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而在临床治疗中,实施优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可确保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并改善患者预后。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患者对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要求也明显提高;临床以往对该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多以常规护理模式为主;但在国民经济水平的攀升和护理模式的转型影响下,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实际需求。随着护理模式的演变和优化,目前临床多通过综合护理模式为患者实施干预。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充分结合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为其开展针对性、规范性、全面性的护理措施,凸显人文精神的同时提高临床救治有效率[7]。
此研究结果示:(1)观察组病死率2.9%,对照组20.0%,P<0.05。(2)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较高,P<0.05。所得结论和杨玲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统一,均证实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的价值,故值得推广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