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玲
(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云南 普洱)
对于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需要入住ICU 接受相应的治疗,其中建立人工气道实施辅助呼吸是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使患者气道维持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为疾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1-3]。但是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存在较大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而一旦发生此类并发症,会使患者病情变得更加复杂,使患者死亡风险升高[4]。本研究主要对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方法在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选择2018 年5 月至2019 年7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危重症且均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共计80 例,分为两个组:(1)研究组共有患者40 例,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5 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6 岁,平均年龄为(57.2±2.1)岁;呼吸衰竭诱因:急性脑出血共有11 例,急性颅脑外伤共有9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共有8 例,重症肺炎急性加重患者共有9 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共有3 例。(2)对照组共有患者40 例,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4 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8 岁,平均年龄为(57.7±2.6)岁;呼吸衰竭诱因同于研究组患者。排除合并肺结核、感染、气胸、脏器功能衰竭等情况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好的对照研究价值。对治疗方案以及本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建立人工气道方法
入选患者均在本院ICU 接受治疗,且均建立人工气道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通过气管切开手术建立人工气道,研究组患者通过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两组患者在恢复自主呼吸之后及时将呼吸机撤除,且均在撤除机械通气之后生命体征平稳,转入普通病房接受后续治疗。
1.2.2 护理方法
(1)气道护理:护理气道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持患者气道湿化、温化,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不良刺激以及损伤,保护患者的呼吸道免疫功能,更好地防止病原微生物侵袭,减少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5]。而对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的患者,对气管插管应当定期更换,通常应当每周更换1 次,以更好地保证气管插管的洁净度,减少感染风险。(2)体位护理:本研究对入选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均采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左右,这样可以防止细菌在呼吸道聚集,从而减少呼吸道感染[6]。同时也能防止胃内容物返流,避免患者发生误吸而导致肺炎。而对于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仍需采取平卧位,并加强护理。(3)口腔护理:给患者使用口腔护理液,让患者的口腔保持湿润的状态,保护患者口腔黏膜防御功能,同时口腔护理液也能起到杀灭口腔细菌的作用[7,8]。
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 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相关诱因。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18.0 软件,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 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 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22.73±2.98)d,入住ICU 时间为(26.12±3.01)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0.0%,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诱发因素方面,误吸因素方面,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方面,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高,均P<0.05,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球菌诱发感染因素,两组差异不大,均P>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诱因对比[n(%)]
呼吸衰竭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发生呼吸衰竭之后,会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情况,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但是容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更低。对于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当合理选择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加强临床护理,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