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阻滞于上肢手术的应用

2020-05-16 06:19孙美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0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上肢

孙美玲

(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江苏 盐城)

0 引言

随着外科手术持续发展,外科手术朝着安全性、精准性方向发展,推动麻醉医学持续进步,于手术期间辅以有效的麻醉阻滞概率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麻醉开展质量与其手术质量具有直接关联性,麻醉阻滞效果对其手术开展预后转归均具有严重影响,安全、高效的麻醉阻滞手段于手术开展中尤为重要[1]。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维权意识升高,临床对手术安全性、麻醉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于有限的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完善麻醉流程,选取最佳适配的麻醉手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因其麻醉途径较多,临床可选择性较高,且借助超声引导,显著提高麻醉阻滞精准性,于小儿手术及老年手术中均取得了较好的反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3]。现本研究笔者特针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有效机制选取了58 例手术患者进行探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课题共采纳58 例上肢手术患者为客观分析对象,病例纳入期限为2018 年5 月至2019 年8 月,采用数列分布进行随机抽签划分小组,一组29 纳入参照组,男女性别比为16 ∶13,年龄均值(40.26±3.52)岁;一组29 例纳入超声组,男女性别比为15 ∶14,年龄中数(41.11±3.42)岁,假设校验两组上肢手术患者基线资料(P>0.05),提示可于下文开展分析。

纳入标准:(1)58 例客观对象均为上肢手术患者,均遵医嘱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接受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阻滞;(2)患者及其监护人对课题数据知情,签署书面授权书;(3)课题研究项目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获批准后实施。排除原则:(1)不符合手术开展指征、锁骨皮肤病变、慢性疼痛病史、精神状况异常患者;(2)合并肝肾功能障碍[4]。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图,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患者麻醉诱导,参照组患者采用喉罩全麻方式,给予患者面罩吸氧,采用0.08mg/kg 咪唑安定,混合2.5mg/kg 丙泊酚、1.5mg/kg 顺式阿曲库安置于适配的喉罩当中,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超声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事先对超声探头进行消毒,将其放置于患者锁骨间隙,显示腋动脉及周围神经束,探查内部情况,于皮表选用0.375%浓度罗哌卡因于进针点注射;注射后30min 后开始手术,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依据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进行麻醉剂量选取,若患者血压、心率明显升高,超25%比值,追加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维持;两组患者于手术结束之后,均采用PCSA 镇痛泵进行镇痛干预;给予患者相同的术后护理;为了确保课题比对客观性,两组手术及麻醉诱导均由相同医务小组完成。

1.3 评价标准

统计比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2h、4h、8h、12h 小时四个时间段疼痛情况,借助Wong-Bake 疼痛量表进行量化评估;统计比对患者术后转醒用时、术后镇痛泵使用频次、术后恶心呕吐频次。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Wong-Bake 疼痛量化评分比较

超声组患者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 四个时间段Wong-Bake 疼痛量化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同时间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Wong-Bake 疼痛量化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Wong-Bake 疼痛量化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术后2h 术后4h 术后8h 术后12h超声组 29 8.28±0.27 6.32±0.21 4.02±0.19 2.14±0.15参照组 29 8.79±0.29 7.26±0.22 6.09±0.20 3.68±0.18 t 4.006 6.253 7.822 6.881 P 0.035 0.008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患者麻醉阻滞情况比较

超声组术后转醒用时、术后镇痛泵使用频次、术后恶心呕吐频次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患者麻醉阻滞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患者麻醉阻滞情况比较

组别 n 术后转醒用时 术后镇痛泵使用频次 术后恶心呕吐频次超声组 29 10.25±0.47 6.22±0.11 8.02±0.05参照组 29 14.68±0.52 9.72±0.18 10.52±0.07 t 6.558 7.482 7.556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上肢骨折手术为临床常见的骨伤疾病,临床多以小儿及老年患者为主,因其骨折部位主要承受生活日常活动,伴有明显的疼痛感受,于围术期需加强对患者疼痛感受的管理,给予镇痛干预,确保临床治疗顺利实施,规避因疼痛感受诱导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5]。既往临床采用全麻方式进行上肢骨折手术,但因其手术开展时间较长,术后全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极易诱导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术后转归;且上肢骨折患者多为小儿及老年人,手术及麻醉耐受度较低,探究适配的麻醉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6]。

因上肢手术开展麻醉需求,多采用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但因其锁骨骨态较为复杂,常规麻醉阻滞依赖施术者穿刺技术及定位经验,存在一定主观性,极易误伤血管及胸膜,是导致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开展困难的主要因素;超声引导借助高科技超声定位技术,明确锁骨下生理结构,以便开展精准定位及穿刺操作,可显著简化临床经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难度,提高临床阻滞效果[7,8]。课题数据显示,超声组患者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 四个时间段Wong-Bake 疼痛量化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同时间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术后转醒用时、术后镇痛泵使用频次、术后恶心呕吐频次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于上肢手术中辅以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动脉旁臂丛神经阻滞,利于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契合上肢手开展需求。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