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忠
摘 要: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山东省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在精准扶贫领域收获了不俗成果。基于此,本文将简单总结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扶贫现状及成功经验,并深入探讨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扶贫政策创新优化路径,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山东;扶贫;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政策优化
中图分类号:[S-9]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430058
前言
基于“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可以了解到,山东省将扶贫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战,并在精准扶贫等机制创新领域取得了不俗成果。为保证扶贫政策更好适应新时期现状,本文围绕山东省扶贫政策创新优化开展具体研究。
1 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扶贫现状及成功经验总结1.1 现状分析
在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山东省始终坚持总扶贫开发原则,真正做到了每一户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公告公示+民主评议+入户调查+农户申请+组织培训”,这6步工作法在其中发挥着较为积极作用。在精准扶贫实施前,山东省还开展了普查及识别工作,围绕省内的全部行政村的全部乡村人口,完成了500多万贫困人口及7000多个贫困村的识别及省定,并随之完成了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通过建档立卡,精准扶贫的基础得以夯实。贫困识别省定还围绕全省人口开展,贫困人口档案得以顺利建成,配合“回头看”工作,一一查漏补缺识别程序及数据完整性,并对贫困原因开展深度分析,即可保证精准化扶贫政策能够基于每一村每一户真正做到针对性制定,扶贫政策可由此更好地与不同村落匹配,解决方案也能够更好地与每一个贫困户匹配。一村一户落到实处的精准化扶贫工作离不开个性化扶贫方案的支持,特点人群可由此更好地接受扶贫,工作人员也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山东省早已将扶贫工作纳入各市的科学发展考核体系,扶贫工作责任书已由各级领导小组签署,配合数量不断增多的扶贫开发小组及一系列扶贫工作,山东省在2018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将在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脱贫目标,近年来山东省还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活动,如基于产业项目引领贫困人口发展、引导农业贷款,贫困人口收入随之实现的显著提升必须得到重视[1]。
1.2 成功经验
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扶贫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3方面,包括实施产业开发、驻村帮扶政策、金融扶贫工作创新。通过实施产业开发,山东省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致富,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功能由此得以有效发挥,不断发展的自我致富能力必须得到重视。山东省的扶贫开发项目主要以产业为抓手,如,围绕沂蒙等革命老区的中央彩票扶贫开发项目针对性开展了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生产路建设,基础生产设施改善为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也由此带来更多的资本流通条件。同时,有农村特色的产业项目也在山东省3000多个贫困村陆续引入,配合国家提供给参与扶贫工作企业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实现了双赢;通过制定和落实驻村帮扶政策,在省委牵头干部带头下,山东省帮扶活动做到了领导干部直接下驻到村级,下到贫困村第一线担任第一书记的领导干部累计有30000多名,这类帮包村农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贫困人口收入翻番的脱贫目标几乎全部实现。而在之后开展的选派精英驻村帮扶工作中,山东省在精准扶贫工作细节把握层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入村入户的扶贫进一步提高了扶贫工作有效性;金融扶贫工作创新主要是为了解决山东省贫困农户长期面临的贷款贵和贷款难问题,因此山东省全面开展了金融扶贫工作,扶贫工作中小额信贷业务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通过针对性下拨财政资金作为每个县的风险补偿资金,贷款用户可由此获得贷款合作银行提供的10倍以上授信,辅以小额扶贫信贷“绿色通道”,贫困项目贷款的优先受理、顺利放贷得以实现。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的授信管理方式支持下,山东省实现了贷款审批手续简化、放贷时间缩短,小额扶贫信贷得以更好地产生效益,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
2 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扶贫政策创新优化路径2.1 建设“大数据”精准辨别系统
为更好实现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扶贫政策创新优化,“大数据”精准辨别系统的建设应得到重视,配合量化的精准扶贫政策、横向和纵向的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对比,扶贫项目的精准和正常进行即可得到保障。对于现阶段农村扶贫工作面临的非贫困人员贪图便宜心态、真正贫困人员排斥扶贫措施心态,应基于“大数据”精准辨别系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配合贫困人员的建档和立卡,通过走访、调研、核实个体间的信息,系统的公开、公平、透明即可更好的在得到保障。正确的知识和认知宣导应在调查和识别过程中持续进行,贫困人员心理问题的调查也不容忽视。为更好发挥“大数据”精准辨别系统效用,需得到当地的机构和村委的支持,配合“到村到户”的扶贫模式、贫困村落的特色教育工作,以更好地贯彻落实扶贫政策、保证扶贫项目创建的针对性,更好地引导和带动贫困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2.2 建立健全定期考核制度
为保证山东省扶贫政策创新优化更好地适应精准扶贫背景,定期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不容忽视。山东省贫困地区的特殊性也需要得到重点体现,如边远老区、革命老区、地势特殊地区,我国自然资源的紧缺现状需同时得到重点关注,以此可鼓励开展林业项目,精准扶贫工作可由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为环保、绿化事业的建设提供支持。山东省应认识到精准扶贫政策并非只关注短期的扶持和发展,更属于多变的、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必须保证精准扶贫真实性,严格开展考核工作。考核应围绕精准扶贫目标针对性开展,同时联动“帮带”政策,扶贫政策实施和实践的有效性可由此得到保障,正常、顺利的扶贫工作也能够由此得以更好开展[3]。
2.3 鼓励“共享”式经济理念发展
现阶段山东省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迅速,但仍有多个贫困地区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山东省扶贫项目实践的进一步推进存在较高必要性,因此本文建议探索“共享”式经济理念发展,更好结合社会、贫困人口及政府的3方力量,以此优化精准扶贫政策。具体实践需关注扶贫力量主体的拓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可得到联动周边地区经济的支持,全面小康式经济实现基础也可由此夯实。“共享”的实现需存在2个主体,其中,内部主体需依靠自身发展进行建设,以此积极创建知名度较高的特色扶贫项目;外部主体则负责共享资源,以此借鉴其它地区的优秀经验及政策,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科学化的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可由此得到保障,这一过程必须设法完美整合内外之间的力量。通过结合国家发展动向、把握国家政策实施要求,山东省政府机构可保证国家科学技术与农村发展现状实现更为紧密结合。还应积极借助社会关注度和资源,以此最大化发挥山东省各贫困地区的天然优势,以找寻最为科学、实用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道路。基于产业扶持,山东省还应进一步发挥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合理化集合政府和其它扶贫资源,通过优质岗位的广泛提供,就业和创业问题即可更好解决,这同样能够为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扶贫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2.4 关注农村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山东省在关注经济上帮扶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精准扶贫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关注农村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保证农村地区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变迁。对于现阶段农村地区的文化扶贫工作来说,“扶贫先扶志”属于指导性原则,因此山东省各地区必须积极开展脱贫意识攻坚战,长期以来相对封闭地区、脱贫无力地区需得到重点关注,加强文化扶贫,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阻力即可大幅减弱。在具体的文化扶贫工作中,需关注文化生活的丰富、惠农政策宣传,并鼓励农民积极学习各类技术,设法提升其综合素质,由此开展的政策创新优化也需要得到重视。
3 结论
综上所述,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扶贫政策创新优化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建设“大数据”精准辨别系统、建立健全定期考核制度、关注农村文化的丰富和发展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扶贫政策创新优化路径。为更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基于金融创新的信贷资金匹配度提升、精准扶贫队伍的建设加强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进国.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1):144,176.
[2]孙科技.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政策工具应用偏差及其矫正——基于省级政策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9(03):3-10.
[3]王叢虎,李宜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组织运行的创新与完善——基于信阳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调研[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07):75-80.
(责任编辑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