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020-05-15 12:43赵佳
农业与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

赵佳

摘 要:落叶松毛虫是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主要的森林虫害之一,具有周期性爆发、突发性强等特点,对落叶松、油松、红松等树种危害极大。本文简要阐述了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特征,对落叶松毛虫种群爆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如立地类型、林分结构、气候因子及人类活动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落叶松毛虫灾害防治的一些措施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落叶松毛虫;森林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430029

落叶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国森林虫害中的常见害虫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以及新疆北部地区,对于针叶树种如落叶松、油松、红松、冷杉和樟子松等危害极大,大面积爆发时,灾情可导致松林如同遭受“无烟火灾”,严重时可致松林成片死亡,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的生态安全具有重大威胁。鉴于落叶松毛虫的严重危害性,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是确保森林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发生条件等,就其防治措施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为广大林业工作者的相关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1 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落叶松毛虫主要有1年1代和2年1代2种类型。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主要以2年1代为主,成长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跨3个年度。2年1代松毛虫的幼虫期约为720d左右,一般为9龄。第1年的越冬幼虫以3龄为主,次年4月下旬开始上树取食,一直到9月下旬,再次下树越冬,此时的越冬幼虫以6龄为主,到第3年4月下旬再次上树取食,5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进入孵化期。

蜕皮是落叶松毛虫幼虫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蜕皮前幼虫将停止取食,静止不动,持续数小时,蜕皮后的幼蟲也需要静伏数小时(大约需要7~8h,个别可达12h以上)才能开始取食。初孵化的幼虫死亡率很高,取食主要为针叶尖端及边缘,3龄后可取食整片松针,取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一般雌虫的取食量要大于雄虫。幼虫在9月份松林落叶时停止取食,越冬场所为林内的枯枝落叶层下,直到第2年4月下旬再上树取食。幼虫9龄后,食量会骤减,停食1d后,开始在树皮裂缝、针叶丛等隐蔽场所吐丝结茧,一般经过3d开始化蛹;虫蛹经过大约20d左右开始羽化为成虫,羽化时间多在凌晨3∶00—6∶00,成虫羽化完成体表湿润,0.5h后变干,开始飞翔。成虫羽化当天夜晚即可开始交尾,一般多在19∶00—次日5∶00之间进行。雄虫一生可以多次交尾,雌虫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一般产于树冠中下部的针叶或小枝上。

2 落叶松毛虫种群爆发的影响因素

落叶松毛虫种群爆发与森林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诸多研究表明,落叶松毛虫的发生与森林气候、立地条件、林分结构、人类活动等因素直接相关。

2.1 立地条件与林分结构的影响

落叶松毛虫的种群爆发与森林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落叶松毛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适宜生长的最佳温度在28℃左右。因此,低海拔丘陵山区,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的向阳山谷内以及背风向阳的缓坡地带等,都是落叶松毛虫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些地形条件下的林地,往往落叶松毛虫比较猖獗。林分结构对落叶松毛虫的发生也具有较大影响。大面积连片的落叶松纯林,客观上会为落叶松毛虫提供丰富的食源;林分郁闭度低,林内光照和水分条件好,会为落叶松毛虫创造有利的生存、生长条件;而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林内的灌木、杂草和地被物稀少,缺乏落叶松毛虫天敌种类,会为落叶松毛虫提供种群爆发的环境条件。

2.2 森林气候因子的影响

森林气候因子对于落叶松毛虫灾害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温度因子,直接影响着落叶松毛虫的生长发育速度。促进落叶松毛虫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越冬幼虫在次年春季平均温度达到5℃以上才会上树取食。湿度对落叶松毛虫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较高的湿度可以促进其新陈代谢,进而使其加快发育速度,相反,湿度过低则会抑制其新陈代谢,减缓发育速度。但长期的阴雨连绵有利于寄生菌的繁殖,从而增加落叶松毛虫幼虫的死亡率,同时也会影响成虫的交尾和产卵,因此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降雨可以有效控制落叶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东北等地的降雨逐年减少,气温增高,气候条件的变化趋势有利于落叶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容易爆发成灾。

2.3 人类活动的影响

客观来说,人类活动是导致落叶松毛虫种群爆发成灾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原始森林具有良好的自我生态调节机制,较少爆发虫灾。由于人类的不合理采伐,尤其是过度采伐,原始森林大量减少,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有些林地几乎失去了自我生态调节能力。天然林、成熟林大面积减少,取而代之的大面积的中幼林、落叶松纯林,客观上为落叶松毛虫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落叶松毛虫灾害的发生。

3 落叶松毛虫的防治对策

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措施主要有物理机械除治、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等。

3.1 物理机械除治

物理机械除治适用于落叶松毛虫危害面积不大的林区,主要是根据落叶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及特点,通过人工作业的方式来除灭落叶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有下树越冬的习性,越冬场所为林内的枯枝落叶层下,利用落叶松毛虫的这一习性,可以在其下树越冬时对林区的枯枝落叶进行清扫,集中后进行烧毁,达到降低林区虫口密集的效果。除此之外,在中幼林区可以利用木梯、钩杆等简易工具进行人工摘茧,集中后进行烧毁或掩埋;利于落叶松毛虫多产卵于松树中下部的特点,人工采集卵块集中烧毁也可以降低虫口密度;利用成虫趋光的特性,以灯光诱杀成虫,在成虫羽化初期以高压电网诱杀,也可以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效果。物理机械除治由于需要付出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一般只适用于落叶松毛虫危害面积不大的林区,对于落叶松毛虫大面积爆发的林区,无论是从经济性还是治理效果方面来说,都不是很理想,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3.2 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来灭杀落叶松毛虫的一种有效方法。化学药剂防治可以应对林区大面积的落叶松毛虫爆发,主要方法包括毒蝇、毒环防治,微胶囊制剂防治,烟剂防治以及人工机械、飞机喷雾防治等。化学药剂在落叶松毛虫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由来已久,目前普遍选用的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对植物和天敌安全、成本低廉、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药剂。虽然化学药剂防治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在大范围内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其存在的一些固有弊端,如用量控制不当引起的毒性残留,对落叶松毛虫的天敌及林区植物、植被的不利影响等,不可避免的对林区的生态系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长期大量使用对林区的生态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目前落叶松毛虫防治中应用最为广泛、生态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种措施。生物防治不但能够有效控制落叶松毛虫灾害的发生,而且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目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微生物防治、天敌防治以及生物制剂防治等。

常见利用微生物防治的方法有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出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用白僵菌(真菌)、苏云金杆菌(细菌)或者利用病毒粗提液(病毒)进行松毛虫防治。落叶松毛虫天敌防治主要分為寄生性天敌防治与捕食性天敌防治2种,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寄生蝇,捕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大山雀、灰喜鹊等鸟类。天敌防治需要为落叶松毛虫的天敌物种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招引措施与营造混交林结合,可以起到显著效果,达到长期控制落叶松毛虫的效果。生物制剂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如1.2%苦参烟碱触杀作用明显,具有击倒力强、药效快等特点,是防治落叶松毛虫理想的无公害药剂;1.8%阿维菌素致死作用较缓慢,施药3d后出现死亡高峰;0.2%阿维菌素油剂是比较适合飞机超低量喷雾的剂型。

参考文献

[1] 张守东.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措施[J].吉林农业,2019(20):96.

[2]于兰忱.落叶松毛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222.

[3]于跃,房磊,方国飞,王凤霞,杨健.气象因子对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09):2839-2847.

[4]吐尔尼沙·吐尔逊.落叶松毛虫对松树林的危害及防治方法[J].农业灾害研究,2015,5(08):15,20.

(责任编辑 常阳阳)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浅谈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