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噪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
关键词:红桥区 ;噪声;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37-01
一、噪声环境质量状况
城市噪声污染是四大环境公害之一,是21世纪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对象。在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已成为干扰人们正常生活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全国已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超过70dB(A)。1997年,在城市噪声源中,交通噪声占46.18 %,社会生活噪声占28.19 %,建筑施工噪声占5.11 %,工业噪声占8.13 %,其它噪声占10.19 %。但交通噪声所占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达到60 %以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高达70 %以上。随着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交通的日渐繁忙,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问题会逐渐加剧并成为制约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噪声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一) 城区规划设计布局不尽合理。一些有噪声污染的企业与居民、文教区相混杂,且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没有采取有效的削减措施。
交通干线道路两旁规划成居住、行政机关区,居住楼、办公楼靠马路而建。交通干线是交通的枢纽,车流量大,车速快,交通噪声影响大,紧邻道边建筑物内的声环境质量必然达不到相应标准要求。
楼上居住楼下经商的综合楼过多,农贸市场、轻工市场、娱乐场所(主要是歌厅)、流动商贩等造成商业噪声影响楼上居民生活。
(二) 机动车多道路狭窄。道路大多较狭窄且路面质量不佳,不能及时修补,车多路窄,增加了交通噪声污染。
(三) 环境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许多建设项目没有遵守环境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的有关规定,建成后出现新的噪声污染。不少商业设施娱乐场所,没有经过环保审批而导致布点不当,不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恶化了声环境质量。
三、噪声污染防治思路与对策
(一)管理层面。
1.促使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加大环保投资。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据环保法规及行政的、经济的调控手段,坚决实行关、停、转,对污染大户要强制执行环保处理措施,促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级别的排放标准。
2.调整工业布局。城区规划和建设布局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规划和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噪声污染的程度,尤其是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新建居民区尽量应避开噪声污染级指数较大的道路两侧。在城市道路网建设规划时,尽量使得城市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避开城市居住区、文教区。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布局,仅仅针对单个污染源采取防治措施,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的。因此,一是要把声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关的经济措施纳入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二是在制定区内建设规划时,应当统筹顾虑,合理安排功能分区和建设布局;三是对区内拆迁及布局的重新调整,要充分考虑到远景的规划,合理规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的距离;四是在建筑设计上,要特别注意干线两侧,此建筑物与彼建筑物在降噪方面的相互关系,考虑其外部形状,使声音在建筑物之间折射达到衰减而不是增强的目的。
3.提高公众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造成噪声污染的原因,人为因素不容忽视,应提高区内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向新闻传媒靠拢,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特别是广播电视)的宣传教育作用,使每一位市民,能从我做起,远离破坏环境的行为。
(一)技术层面。
1.加强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交通干线噪声。在规划设计以及在建设中拓宽道路,修建低噪声路面。如多孔沥青路面较传统路面降低噪声3-6dB(A),雨天可降低8dB(A)。发展地下交通和公共交通,减少出租车数量,也是城市防治噪声之法。相关研究表明,车流量增加一倍,交通噪声增加3dB(A)[6];严格执行旧车淘汰制度,机器引擎严重超标的车辆严禁上路行驶。城市中心区必须加强道路管制,相关部门在适当的路段和时间段内,对机动车实行限速、限鸣笛的规定,同时对车况不好、噪声超标的车辆制定限制行驶路段。有关资料表明,行车速度每减少10 km/h,噪声减少2-3dB(A)。在交通干线近旁的住宅区,可沿区界设置隔声屏障,高架道路宜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隔声屏障来保证视野开阔和城市景观不受影响。在隔声屏的投影地带内,其降噪效果与道路高度、宽度和车道数、声屏障的位置和高度、路边住宅的距离和高度等因素有关。设置声屏障必须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实际降噪效果预测。
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采用技术手段控制噪声。噪声的传播一般分为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3个阶段。传播途径包括反射、衍射等形式的声波行进过程。控制噪声就是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声、吸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措施,尽量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用,以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
3.加强道路的绿化建设。道路绿化,能够将噪声反射在茎、花、枝、针、叶上,被部分吸收而转化为其它能量。理想的隔声绿化带可有效地降低噪声6-8dB(A)。而且,道路绿化还具有防尘、防眩、游导视线、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因此,加强道路的绿化建设,对改善公路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道路绿化包括分隔带、路基边坡、预留绿化带、互通式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等区域的绿化,施工其间长期不能运走的废土、施工噪声污染严重的场地,也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绿化。绿化的植物应根据道路沿线的气候、土质、施工季节和功能要求综合考虑。从防噪的角度考虑,道路绿化的树种应选择枝叶浓密、四季常绿、抗逆性强的品种。防噪效果以浓密的幼龄树林和乔木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编,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87~88
[2]Otterstorm T,Pricing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Emissifrom Road Traffic-recent and Present Research in Finland,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5,169:311~319
[3]孙佑海,关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的若干问题,环境保护,1996,12:27~ 29
[4]王波,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交通环保,2003,24(5):15~16
[5]谢浩,设置高架路声屏障降低城区交通噪声,城乡建设,2001,(5):16~17
[6]张玉芬,道路交通环境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张健(1980.12-),男,汉族,天津人,大学本科,硕士,大学毕业于天津市农学院,在职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就职于天津市红桥区环境保护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