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培养学生“动作”能力的探究

2020-05-15 11:35曾娟
新一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培养动作能力

曾娟

摘 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获得感知;鼓励学生动脑,把感知内化为表象;培养学生动口表达的能力,巩固思维结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课;培养;学生“动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获得感知

初中学生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形象思维阶段又往往要依靠事物或者动作行为作为思维的起点,所以让中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感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内容时,一个班级应用了多媒体演示,另一个班级则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事先让每一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纸片,然后让同学们摆放出他们认为不同的位置关系,并记录下来。此时同学们大都是毫无章法地想到怎么摆就怎么摆,老师适时地指导学生用运动的思想去看待问题,把这两个圆看成是动圆,由远及近慢慢移动。这样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圆的五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让他们去观察不同的位置关系时公共点的情况,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和r之间的关系。有了运动的思想,同学们不难发现两圆在不断接近时,d越来越小,当两圆外切时d=R+r,当两圆内切时d=R-r,当两圆相交时d则介于两者之间,同时也可让他们探索一下如是两个等圆会有何不同……笔者发现同样的五个关系式在老师的多媒体演示下得到结论的,第二天已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说不清楚了,而在自己的操作观察下得到结论的,第二天大多数人却能回答出来。

现在很多老师选择用多媒体或其他教具演示。其效果显然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来得好。因此老师就必须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平时应该有意识地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譬如:让他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最快的在一张矩形白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再如: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别小看这些比赛。有的学生会认为剪三角形,就一定要剪三条边,他们会在白纸中间挖一个三角形,而不会想到利用白纸的边。当他们看到有的同学很快完成任务时才恍然大悟。而那些快的同学,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下一次再有类似比赛就会更积极地投入。这不仅为学生的动手积累了经验,也让他们逐渐从怕动手、懒动手转化为爱动手、乐动手。

二、鼓励学生动脑,把感知内化为表象

操作并不是教学目的,单纯地为了“操作而操作”是凑热闹。要通过操作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把操作过程中获得的直观感知进行内化形成表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动脑进行思考,才能使学生的动作思维逐步过渡到具体思维。这样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动手操作,提出恰当的思考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动脑思考时间,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的活动充分细致。为此,要设计好有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考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针对题目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题目证明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你们的想法是什么?你为何这样思考?如果知道哪些条件你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你是如何想到添加这样的辅助线的?你能从已知条件中找到哪些重要的解题信息等等。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并获成功的学生,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还能想出其它方法吗?你能介绍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等等。尽管学生在学习时期的思维在总体上属于再现性的思维。但是,解题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解题后督促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便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动口表达的能力,巩固思维结果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初步获得感知,形成表象。可是数学活动并没有结束,伴随着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应及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操作、思考的过程,强化操作引起的形象思维。数学思维就是数学语言的“内在表达”。内部语言活动不象外部语言活动那样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它们常常是简化的、压缩的、跳跃的。此时主体的数学思维可能仍处在一种混沌状态,其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具有模糊性,如何使思维活动的这种模糊性的得以澄清呢?利用外部语言对思维活动进行加工,整理,可以理清思维过程,巩固思维结果。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用数学语言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时,处在混沌状态的思维活动才能逐渐明晰起来。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农村中学的学生起点低,学习兴趣不高,一旦老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低下头,害怕回答,甚至产生不想听的心理,他们不愿意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自信,怕自己讲错了遭到同学的耻笑、老师的责骂,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只是自问自答,课堂气氛不活跃。这样师生间缺少交流,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能纠正学生错误。其后果是:学生只接受了正確的知识,但往往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另外,数学课堂的教学沉闷,学生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这样的教学也就成了一潭死水。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动口能力,也就成了农村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教学,利用生活常识设计启发性问题,使用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当然平时也要对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动口”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同学们一节课下来不至于昏昏欲睡,或者疲惫不堪。又使老师了解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对于错误的想法可以及时地加以纠正。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而且笔者认为“动口”不应仅仅表现为回答问题,更应表现为提出问题。

猜你喜欢
培养动作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动作描写要具体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