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豫阳
摘 要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做好全面顶层设计、突破思维壁垒、接受市场考验,让媒体真正实现融合。青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当地“龙头工程”,发展初始县委县政府全面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事业+产业”发展模式,在技术上倚靠“中国蓝云”平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青田模式
1 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
1.1 认知不到位
由于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认知不足,多数县级在建设过程中还只是停留在“任务”层面,没有真正意识到融媒体建设对国家发展、媒体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尤其当“2020年县级融媒体全覆盖”此项硬性指标出现时,县级媒体更难深入探寻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道路,只是单纯照搬他地建设模式,以为将融媒体中心标准硬件设施搬回当地便可以解决问题,容易走入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内容、服务建设的误区。同时县级媒体处于“四级办台”最基层,地域化限制严重,它区别于国家级省级媒体,没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人才、受众优势,但县级媒体往往认为这是其劣势,却忽视了这也是其发展的优势所在,拥有天然的地域接近性可以承担更多本土功能,以信息的亲近性、服务性赢得受众,由此开辟具备当地特色的路径,形成独一无二的IP品牌,以此来打通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让顶层与基层一脉相连减少传播阻碍。
1.2 融合不到位
2019年县级融媒体中心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但量的增长不意味着质的增长,其中不乏出现融合不到位、不深入的现象。陈国权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与对策样本》一文中,将媒介融合程度分为四大类:挂牌型、整合型、聚合型、服务型。目前多数县级媒体还停留在前三个层次,只是单纯将县区域内多家媒体整合在一起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但媒体融合的实质,如内部生产流程、技术架构、体制机構还存在深层次融合矛盾,没有真正构成“一个产品、多个出口、多元传播、全范围覆盖”的格局,想要成为服务型媒体,一定基于深度融合基础上形成1+1>2的局面,才能有效整顿信息资源真正为当地群众提供生活、政务等服务功能。
2 案例分析
2.1 青田融媒体中心发展沿革
1993年成立的青田侨报社与2005年成立的青田县广播电视台,在早些年都有着不错的收益,随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青田媒体走向融合发展的行列。早在2013年,青田县广播电视台便开始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建立政务微信平台的媒体单位也是丽水市第一家建立维矩阵的媒体单位。2017年11月青田传媒集团挂牌成立,集团整合青田报社和县广播电视台原有的功能,旗下拥有一个电视频道、一个广播频率,一份青田侨乡报,两个网站,三个微信公众号,两个手机客户端。2018年7月青田侨报社和青田广播电视台两家领导班子实现全面融合,为了进一步多领域全方位促进媒介之间深度融合,在同年11月青田县建立了融媒体中心。
2.2 “青田模式”发展亮点
1)全面顶层设计。青田县委县政府积极加强融媒体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建设初始便把其作为“书记工程”。青田作为浙江丽水市融媒体建设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抓住融媒体建设的窗口期,将青田媒体融合工作列入了浙江省丽水市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青田十大行动方案,给予发展高度重视。青田传媒集团全程参与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的起草,从政策方面有着较为直接、准确、深刻的领悟。同时青田县积极创新思路做好自身的政策规划,2018年11月下发了《关于扶持推进青田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信息资源融合、产业发展模式、政策保障支持、目标改革路径、人员改革路径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划探索出一条符合青田发展的融媒体道路。
2)“中国蓝云”技术支撑。“中国蓝云”是浙江广电集团与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全媒体业务支撑的平台。该平台全面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性,做到“采、编、发、用、管、存”的全面融合。简单来讲,通过中国蓝云平台可进行信息的集中收集、全面管理、系统分析、多元发布,可倚靠大数据技术实时进行舆情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用户感兴趣内容,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云桌面随时随地办公突破时空限制。青田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浙江省第一家 “中国蓝云”平台的县级租户,倚靠省级媒体技术支持,青田县贯通上下资源,增强业务协同、跟踪、反馈、分析能力的同时也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3)“事业+产业”发展模式。青田县是华侨之乡,金融产业发展较好,倚靠特殊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让青田县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青田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推进“事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事业板块包含具有公益性质的宣传业务、公共服务、事业管理等模块,这部分的资金花销由县财政保障,拨款方式为全额拨款。产业板块则支持设立青田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尝试引进资本运行的方式为青田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两大模块既分离又关联,产业和事业为两个独立的模块分别去治理,事业板块要保证其新闻的专业性和服务的公益性,产业板块运用市场思维打造互联网运营模式。其中产业赢得利润需优先用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做到产业反哺事业,两者有机共同发展,提高青田县级融媒体自身的“造血”能力。
3 启示
3.1 突破思想壁垒
由于县级媒体长期处于媒体发展的末端,无论是体制机制还是媒体工作者的思维格局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县级媒体融合过程中,不但要物理融合,更重要的是打破思维壁垒让新兴媒体融合观念代替传统落后的媒体观念。由于常年习惯传统媒体运作方式,短时间内县级单位很难接受全新的运转模式,会从心底里抵触排斥不愿接受全新的新闻生产流程。因此,打破思维壁垒显得尤为重要,从思想上接受“融”字当头生产模式,正确认识县级融媒体发展对国家发展与媒体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真正做到为基层服务为基层发声让县级媒体不再处于被动发展的地位。
3.2 组织全面再造
组织机构是融媒体中心运转的系统载体,它是否融合很大程度上决定融媒体中心是否真正融合。这里说的组织融合不是简单相加或者简单重组,而是完全打散按照融媒体运行逻辑重新编排组织,真正让融媒体机构变成“一个拳头五根手指”的运转模式。只有做到组织的全面融合,人员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才能逐步淡化“各自为政”的思维框架,不然媒体工作人员还都只是沉浸在自己擅长的“媒体圈”内,无法真正满足于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需求成为全媒体人才。组织融合推动的人员转型,让县级媒体工作者一定程度上突破专业边界相互学习,来弥补人才匮乏现象。当然,在重新建构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部门由“一”变“多”容易,由“多”变“一”却难,但这一步是媒体融合必经之路,关系媒体融合的成败。
3.3 接受市场检验
市场检验是残酷的但也是公平的,优胜劣汰谁都无法逃离此框架,县级融媒体想要走的远,首先需突破市场验收这关。虽说县级融媒体建设有一定的财政保障,但步入正轨后还需投入大量资金维修设备,因此想要良性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当今融媒体时代不再是“你说我听”的时代,用户思维显得尤其重要,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把握住内容为王的真谛,用优质内容换取用户的注意力和忠诚度,要转变发展理念,培养媒体服务意识,真正讲好基层故事,让基层媒体走入百姓心中。只有真正让百姓感受到媒体温度和质量,才会获得百姓的青睐和市场的青睐。
4 结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难点在于真正的“融合”,县级媒体与前沿媒体脱轨多年,遗留下来的复杂难症无法一时间完全解决,需要给予时间去摸索探寻。2020年进入县级融媒体建设决胜期,我们要迎难而上促使媒介全面融合,让主旋律深入基层,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参考文献
[1]陈国权,李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与对策样本[J].青年记者,2019(30):52-56.
[2]张静.县级融媒体建设分宜模式的经验、问题与思考[D].南昌:南昌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