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2020-05-15 06:59李济良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李济良

摘要:新农村建设可以看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有助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发展,还能带来农村经济的成长。而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于新农村建设也能够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按照中央的相关要求去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让人民群众从中受惠,这是相关部门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接着分析了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构建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农村经济结构;农村致富带头人

一、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民一直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从科学发展观核心角度而言,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应该重视农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农民的教育问题,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之处。其次,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来看,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我国发展的重点产业,但是从现阶段的时间情况来看,农业也是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农村过于偏远、辽阔。因此,要实现工农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必须要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工作。

(二)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在由传统农业逐渐转变的过程中,社会各个领域对于农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一些专业性的知识,还应该懂得如何去实践。

二、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一)广大偏远地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更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重视程度。我国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复杂且艰难,如何在这些地区探索出一条合适的新农村建设特色之路,这才是当地相关部门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二)农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开展农民职业培训较为困难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持续途径,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开始上升。但是也应该意识到,同城镇地区相比,我国农村教育水平偏低。农村高学历人员对经济发展的带头作用较小,农村教育设施普及度还较低。

进人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模式,逐渐从单一转向多元,而且这种转变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于是很多农村开始经营新型农业,积极实现农业转型,建立相应的合作社,完善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建立农业种植、加工、销售一条线,从而提高经济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农村教育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由于有着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村内儿童基数较少、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影响,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也不同。总而言之,对于城市化逐步加快的今天,农民的收入结构也逐步多元化,并且从发展的眼光看,与市场脱节的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入增长,主要依赖国家。

(三)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从现阶段城乡经济的发展现状而言,不平等的现象非常明显,农村居民大多从事第一产业;而城市居民主要是以二、三产业为主。新时代背景下,二、三产业的快速崛起,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力,人们从中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高的。农村的劳动力、设备和交通条件等都较为落后,这样就会导致农民所获得效益比较少。所以,两者在不对等的环境中发展,距离也会越来越大,生产系统的不同,内部的各个要素和组成结构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若不及时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这种差异会逐渐扩大。再者,城乡文化水平、政策实施也不够平衡,这也是导致城乡发展失衡的主要因素。

国家发展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同政策实施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生产力比较落后,导致各项战略实施也受到诸多的限制,貧困地区更加贫困。而且在实施相关政策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关键性的因素。按照当下的发展情况而言,受到工业化模式的影响,我国也开始选择“以农补工”的方法。因此,我国也采用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在长期积淀下,对实现城乡差别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农民群体对于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社会大众对于农村的认知往往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导致我国大部分人对于农业教育存在着诸多偏见。一方面该行业无法招收到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另一方面,各类农业教育的招生率也下降。当高校在扩大招生人数的时候,也会给农民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学校过分的追求升学率,导致中学生就读普通的高中,农业教育中就面临着招生达不到要求的处境。因此,农村教育的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从整体来看,从事种植业的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仍旧没有明显的上升。

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导致城乡二元制结构上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点,虽然目前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学习也更为主动。但是从整体层面看,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对于学习缺乏热情,最为主要的原因有三点;首先,农村教育的教学内容同农民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其次,教师时间和农民生活产生冲突;最后,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没有将农民的实际接受能力考虑在内。

三、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加快提升农民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

首先,应该将重点放置在村干部身上,村领导的自身水平同该地区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村民就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推崇那些善于奉献的人到领导岗位上。其次,强化村干部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村干部的综合素养,以及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开展多样化的宣传,加强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本领。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较低,积极的开展农民培训,将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素质,加快新农村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效率。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增长机制

首先要将农业发展看作是基础,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决农村发展中交通难、通讯难等问题,确保经济持续发展;其次是要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要从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着眼长远,要在建产业、树品牌上作出一定的努力,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最后,继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使新农村建设成为促进农民增加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长久的事业。

(三)建立完善的农村领头人培养机制,带动农村发展

新农村工作的持续推进,小康建设稳步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就开始出现一批敢于创业、相信科学的农民。这些人中,有的会依靠科学技术去发展特色化的养殖业,有的会按照自己的努力实行特色化的农产品市场,逐渐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在内引外联的基础上,逐渐扩大了生产规模,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技术培训,提升了农、牧业生产水平。

在未来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应当花费较大的努力投入到农村致富领头人的方向当中去,以领头人这一少部分人的先进经验,作为带动其他农民富起来的强大的动力,最终实现农民的集体致富。

(四)依托特色、结合实际,促使新农村建设措施形式多样

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同新型社区建设相互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引进市场资本的时候,带动农民协同发展,与新型农民素质培训联系在一起,促进城乡环境的逐漸完善,这样才能会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最后,为了让农民更快的适应当下的生活和发展节奏,应该以村级服务为主要载体,适当的对公共类服务措施进行相应的扩展与延伸,加强对村民自治管理工作的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基础性设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8(02).

[2]盖国强.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C].山东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16.

[3]周发明.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05).

(作者单位: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消防监督管理的对策研究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浅议经济法制思想与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海南省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